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琪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53-54
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第一大危险因素的战略地位,是政府公共管理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政府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和执政为民的职责所系。在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实践经验,力求探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2016,(14)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小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计,大到整个国家的民生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进行反思和改进,改善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将会是当今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管理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缺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努力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保护国人生命健康、提高国人生活质量、促进食品贸易甚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在分析食品安全的质量规制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政府质量规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质量规制机制:食品企业市场主体准入的质量规制、规范食品企业市场秩序的质量规制、市场退出的质量规制。  相似文献   

4.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看,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食品的品质具有隐蔽性,买卖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的负内部性或负外部性,从而使市场失灵;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普通法制度的阻吓效果会被削弱。应创造监管职能,并且将这些职能赋予特定国家机关而非法庭,是对不完备法律引起的威慑失灵问题做出的回应。由特定国家机关对食品安全实施规制,是对市场和法庭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看,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食品的品质具有隐蔽性,买卖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的负内部性或负外部性,从而使市场失灵;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普通法制度的阻吓效果会被削弱。应创造监管职能,并且将这些职能赋予特定国家机关而非法庭,是对不完备法律引起的威慑失灵问题做出的回应。由特定国家机关对食品安全实施规制,是对市场和法庭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规制角度对食品行业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影响进行探讨,并引入社会成本因素,对以往食品安全现象及事件经济学分析以及政府规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滕月 《北方经贸》2009,(1):134-135
为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倡导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规制在当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确保食品安全的方法。美国的食品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把风险分析作为食品安全规制的基础,从而确保了政府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美国的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规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食品安全规制中最重要的主体——政府,研究了在不同的激励约束条件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食品安全规制部门间的行为博弈。文章试图针对网络经济的整体趋势,将政府规制在政府网络的框架下进行分析,在确定政府规制网络架构的前提下,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规制方面的责任,分析政府的规制行为。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观测到地方政府进行食品安全规制行为的概率是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观测到地方规制部门进行食品安全规制行为的概率;以及地方规制部门加强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这些是影响地方规制部门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根据所得研究结论,文章针对政府规制部门提出了确保食品安全并提高规制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力  孙良嫒 《财经论丛》2015,(2):105-113
尽管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众多,但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仍无法脱离基本的供需矛盾。本文从有效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消费认知和政府规制为两条主线对相关前沿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将其纳入到一个基本的供需分析框架中。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频发食品安全事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产物,而消费认知的偏误以及政府规制的合理程度对食品安全市场的有效供给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政策制定与制度安排不能仅着眼于对供给的约束,如何提振有效需求则更有利于监管资源的优化和规制效果。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目前仍主要停留在一种概述性、工具性的研究阶段或某一领域的经验性研究,关于食品安全经济的内在价值和深度机理性研究还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丰东 《消费经济》2007,23(3):74-77
本文利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食品生产商和规制者的博弈行为,博弈的均衡结果是规制者和厂商进行合谋,进而使得食品市场的信用环境遭到破坏,消费者的权益受损。声誉模型作为非正式制度安排有助于解决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论文在此分析的逻辑框架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再规制——优化政府规制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再规制是针对政府规制而言的,是对政府规制行为的规制。在我国,政府规制分为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经济性规制有助于解决市场失灵,社会性规制则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但是政府规制并非万能的,也存在规制失灵的现象,“规制俘虏”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此时是否要放弃政府规制呢?答案是否定的。实现政府规制的优化才是解决政府规制失灵的一剂良方。笔者从对规制政策的立法机构、规制执行者和被规制对象的规制阐述了再规制问题,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协调发展找到了一个均衡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尽管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实施效果差强人意,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事实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政府管理的问题,更是市场机制在食品领域出现失灵的问题。因此,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就成为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近年来社会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何《食品安全法》通过之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治理?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发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制度性障碍,无法从制度上保证食品链条的真正安全。基于此,本文建议今后应该继续改革当前分段监管的体制,降低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厂商的机会主义成本。同时应该积极建设和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强化监管部门的问责制,将监管部门与厂商的风险与责任有机捆绑,从制度上降低食品安全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0)
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柱,它是我国民生整体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下不断发展中成长,已经在我国政府有效监管和规制下,从国家的公用产业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经营下的独立的并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独立经济体的实体产业。因此,在不断深化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下,我国的电力企业与国家政策间的协调稳定的发展将成为时代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以电力体制改革和产业规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成本为本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田甜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66-66
对我国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规范垄断行业规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规范政府规制的措施:一是放松规制,引入竞争;二是进行企业产权式改革,消除"行政垄断";三是建立专门的政府规制机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质量的需求随之提高,而牛奶这种最受人们欢迎的蛋白质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牛奶安全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层出不穷的质量安全问题凸显了政府在规制监管方面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原奶安全规制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对我国原奶安全的规制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降低我国药品价格,使大众真正得到药品降价的福利,新医改已经明确即将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加成的政策.本文通过对我国药品价格规制失灵的经济学分析,深刻诠释这一政策的含义,同时对这一政策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的需求、供给与规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特性的均衡水平是由市场各方的力量博弈决定的,因而,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其有效化解也迫切需要经济学分析的支持。国外关于食品安全的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的研究内容更是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文章从需求、供给和规制三个层面,对国外食品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发现近期的研究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重视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二是重视对企业控制措施和政府规制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三是重视对公共规制之外的其他规制制度安排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翔  鲁强 《财经论丛》2016,(12):103-112
基于不完全信息理论下责任制度分析框架,从规制者、原有食品厂商、新增食品厂商和消费者的四方博弈出发,逐步分解模型中多方博弈主体的行为、收益以及最优食品安全水平下的约束条件和均衡解。研究发现:政府在把握规制的度的情况下,食品厂商类别、规制次数对于政府客观公正的监管规制无影响。提高不同食品厂商的食品合格率是增加消费者满意度、支付意愿以及食品消费规模的关键举措。同时,保障政府监管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是四方博弈主体收益增加的前提。原有食品厂商和新增食品厂商之间在食品价格、食品质量以及消费者期望效用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