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民俗文化产业化的视角来研究福建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福建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长远价值及意义所在,接着介绍了福建省农村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现状,然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福建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现实条件进行剖析,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五种类型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集群化发展模式是安徽地域文化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继而探讨了五类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途径:资源主导的山水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弘扬精神主导的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加工制造主导的民俗文化产业集群、艺术传承主导的戏曲文化产业集群、创意主导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提出了各集群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新兴产业,在城市和农村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就农村而言,巴蜀地区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明显,具备了深度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从产业的角度,巴蜀地区的农村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特色农业资源、自然景观、古镇、民俗文化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五大类,这些文化资源的乡土性、休闲性和生态性特质正是巴蜀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立足于资源特质,采取资源整合和以城带乡等开发策略,是巴蜀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是盛世乡愁的重要依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为民俗旅游开发储备了取之不尽的资源。为促进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文章基于解构主义手法对南京市江宁区现存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分析,解构重建民俗文化和乡愁记忆的内涵价值,阐述民俗文化解构的参与力量以及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形式,深刻揭示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互联互动的融合共生关系,把握民俗文化征用于地方经济发展时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蓄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为当今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开发优秀的民俗文化产品,并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营销活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价值观"输出、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上文化强国地位的确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民俗文化产品国际营销现状入手,列出SWOT矩阵,并作详细解析,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珺 《浙江林业》2010,(9):11-11
为充分利用开化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民俗文化亮点,打造根雕文化产业,展示“根雕佛国、生态开化”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9月17日上午,2010中国(衢州·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开幕式在美丽的钱江源头——开化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历史虽然比较短,但是总体看来势头迅猛,然而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以及文化产业园区越来越多的繁荣表象下,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多以政府主导为主,短时间内一拥而上。不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盲目跟风是导致文化产业出现泡沫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应合理利用地区资源,明确文化产业以及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强化政府的服务角色,弱化其管理作用。加强文化产业市场规范,让企业成为产业园区的主导力量。修改文化产业评价标准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十三五"规划将文化产业发展列为国家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单一的文化产业发展是空洞的、缺乏内涵的,将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进行交叉融合,将会是未来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巴渝渔业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传统产业发展中增值空间、产业规模、产业链打造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巴渝渔业丰富的渔业文化积淀,扩大巴渝渔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巴渝渔业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化、产品特色化道路,将积极影响巴渝渔业附加值、产业品质、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巴渝渔业文化、历史、自然人文景观等要素的深入挖掘,从动漫、影视、会展、旅游产业等四个维度展开路径探析,突破巴渝渔业发展中文化产业产品的开发瓶颈,寻找到一条符合巴渝渔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森林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森林文化产业对促进林业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强调发挥森林文化功能的角度,创新性地构建了新的森林文化体系,并从文化产业、产业链构成的角度分别对森林文化产业体系进行了构建,不仅提高了产业统计的可操作性,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引导产业发展。根据目前森林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森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特色民俗文化优先的趋势。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在旅游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注重打造差异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文化,将民俗文化打造成为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内在价值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乡村民俗文化是休闲农业价值体系构建的主要资源,探讨乡村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关系,强调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总结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文化方面的内容,结合旅游数据及具体的乡村民俗文化,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比较法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河南省乡村民俗文化是休闲农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及前提,休闲农业中融入乡村民俗文化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活跃,此外在建筑、艺术、饮食、节庆及历史源流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结论]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中发展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民俗文化的恰当应用是持续健康发展休闲农业、提高河南省整体经济收入的关键,且为发展该省休闲农业、民俗旅游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民俗文化对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阐述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目前河南省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河南省民俗文化存在资源转化率低、产业规模小,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融合程度低,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缺乏创新性等主要问题。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探索适合本地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为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是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高度融合的产业,对充分发挥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优势,推动舟山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海洋文化名城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制定战略规划、谋划空间布局、确定重点领域、建立产业基地、建设重点项目等建议以促进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构建一套合理可行的区域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可以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文在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具体范围的基础上,然后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五个原则,对建立区域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丹  王如高  陈杰 《水利经济》2015,33(6):30-33
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水文化事业,积极培育水文化产业",水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论述水文化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产业意识薄弱、水文化产品单一、政府支持体系不完善、产业主体单一。从加强宣传、挖掘资源、提高政府扶持力度、完善融资体系4个方面提出了水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为我国水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分析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出现瓶颈,两个产业互相融合是突破瓶颈、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沈阳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阐述文化产业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相关文献,然后在吸收国内外众多有关文化产业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产业文化发展状况,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加以分析评价,结合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定位。最后,提出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足朝阳产业,是有效保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足形象产业,是激活城市发展要素、展示城市风采、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省生态农业、农业体验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该省民俗旅游特点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