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保险合同中存在"无责免赔"条款,很多投保人在车险事故中,在自己没有任何责任的情况下,向保险公司索赔遭拒,从而引发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争议。随着争议的日渐激烈,部分地方法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同时判定"无责免赔"条款属于霸王条款,属于无效条款。这虽然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利益,但严重误解了"无责免赔"和"霸王条款"之间的关系,侵害了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无责免赔条款的提出,是为了杜绝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和责任划分而设定,本质上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防止肇事方逃避法律责任。由于车主和其他相关部门保险知识的匮乏,以及保险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方式不得当,致使被保险人感觉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以至于认定无责免赔条款是保险公司逃避责任的霸王条款。本文通过对无责免赔条款进行解释,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争议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当前保险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隐私权等五种权益被侵犯的行为,并从相关制度系统性、保险公司粗放化经营、消费者教育机制等方面,分析保险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原因,最后提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道德风险的有效调控需要建立在对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方利益博弈与利益均衡格局重建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拟从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方互动视角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道德风险的调控机制,进而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视域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深层次看,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实际上是政治问题。表现在: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体现了农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彰显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为问题,其背后关联的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农民权益保护缺失的政治原因可以从结构、体制和利益关联度等三方面来分析。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解决的政治途径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将农民利益要求输入决策系统;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的利益诉求和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深圳土地整备作为政府主导推进的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用的重要模式之一,需要对土地整备中利益协调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继而探寻有效的利益协调路径。引入嵌套博弈理论,对深圳坪山新区金沙、南布和沙湖3个社区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试点工作的利益协调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利益博弈多层次嵌套开展,博弈的主要要素体现在土地、规划和资金3个方面。深圳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原农村土地利益博弈的根源主要来自对原农村土地现状权益和未来发展权益的合理确定,利益协调的路径需要在现状权益的认定以及未来发展权益的落实方面构建通路,这是解决原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6.
论文确定了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分析了生态绩效和自然资源净资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陕南20个县进行实证分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核算土地资源;以市场价倒算法核算林木资源;利用模糊数学模型核算水资源,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汇总核算表;以自然资源资产为控制变量,对权益乘数和生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提出用权益乘数来评价生态绩效,并探索出一套生态绩效报表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文确定了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分析了生态绩效和自然资源净资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陕南20个县进行实证分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核算土地资源;以市场价倒算法核算林木资源;利用模糊数学模型核算水资源,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汇总核算表;以自然资源资产为控制变量,对权益乘数和生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提出用权益乘数来评价生态绩效,并探索出一套生态绩效报表体系。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有着重大影响,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在物权制度背景下,我们必须从界定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利益分配问题、完成农村土地确权与权属登记、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土地托管组织是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一样构成了农民利益共同体的部分保障,且逐步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运行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囿于资源、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局限,目前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完善该模式定位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权益保障功能,尤其在一些灾后重建地区,大力发展土地托管社更有利于产业恢复与结构调整和农民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国有土地,政府既代表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三种权益的重叠,从形式上淡化了各种利益的冲突;但正是这种冲突的客观存在,使得在土地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经营者利益导向,忽略所有者权益,弱化管理者职能。防范土地宏观管理的失控,需要明确各种权益,保障各种利益,以减少土地经营中可能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1.
海洋综合开发中大批渔业捕捞海域被开发、变更,导致职业渔民“捕捞用海权”等权益和利益受损。通过阐述舟山海洋综合开发建设过程中职业渔民权益保障现状,在对现行《渔业法》对渔民捕捞权益规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海洋综合开发与渔业捕养海域(滩涂)变更救济保障基金及实施办法、职业渔民相关权益和经济利益补偿机制及海洋综合开发建设信息公示和听证制度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益机制视角下社区发展与农民权益保护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利益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社区发展是保护农民权益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在利益保护方面,农民处于困难和不利的弱势地位,使得新农村社区发展受阻。在和谐社会的思想内蕴与精神旨趣统筹下,以法学分析为基础,围绕利益和利益机制对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完善根本的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大力促进社区发展,以期为保护农民权益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思索。  相似文献   

13.
于传岗 《农业经济》2012,(10):17-20
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土地闲置、配置效率低下的载体,也是导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的诱因。尽管农户主导型有很多弊端,但最新调查显示,相对于其他模式,农户主导型因流转成本低、权益明晰而受农民欢迎。因此,正确认识农户主导型流转特征,客观分析其流转性质与绩效是促进农地和谐流转、捍卫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划分的依据;其次基于最新调查,对农户主导型流转新特征进行了归纳;再者从治理视角分析它的流转性质与治理成本;最后提出优化其流转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协同学的视角,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设定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的目标,对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协同进行假设,分析了保险公司和农户利益实现的可行性,再次证实了只有在政府参与下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才能协同实现的观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工业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 ,“圈地风”引发了许多问题。笔者认为 ,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就必须进行所有权制度重新安排 ,用“农民 专家”模式保障农民的土地交易利益 ,用土地资本化方式保障农民土地的永恒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明晰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典型试点区域宅基地退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宅基地退出绩效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与政策绩效评价工具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结果: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主要由中央政策目标和地方政府、村集体、退出农户的利益诉求构成;回应绩效目标,基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嵌入乡村韧性理论,构建了从过程到结果、兼顾多维利益诉求、考虑长短期变化的宅基地退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实证考察和评价分析发现,义乌、余江、泸县的宅基地退出绩效总体表现良好,但主要在经济韧性上存在短板,面临着资金紧张、主体乏力、盘活再利用受限等困境。研究结论:全面提升宅基地退出绩效,关键要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统领下,通过优化退出资金运作模式、形成多主体共治局面、拓宽退出土地盘活路径等,健全宅基地退出长效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多重主体博弈分析—兼论农户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地流转是多重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在转入方、转出方、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多方博弈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其土地权益难以保障.应构建合理的农户权益保障机制,约束企业、政府不合理的利益扩张行为,使土地流转博弈框架回归“帕累托优化”均衡.  相似文献   

19.
“三权分置”是现阶段农村土地治理的重要公共政策,其顺利执行对形成高质量政策绩效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以政策本身、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为主体分析 “三权分置”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探讨政策实施进程存在的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矛盾、利益相关者政策认知不明确、执行机构目标偏差等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完善“三权分置”相关法律法规;(2)做好政策宣传,提高农户对政策的内容认知、权益认知、目标认知,真正做到让农户主动地、自发地接受政策;(3)明确界定层级政府间各主体利益,确保“三权分置”取得更好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简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电开发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并从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分类、设置、职责、作用、激励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水电开发基于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