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西部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提高.但总体来说,就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入手,分析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探索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优势,建立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的途径,并结合各地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把蚁群理论引入劳动力就业搜寻过程,通过典型调查案例,研究在劳动力自主决定流动的过程中,就业服务机构如何发挥作用来调整劳动力就业搜寻过程中的无序性和混乱性,以寻求民族地区基于蚁群理论的引导农村劳动力更有序良性转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民族地区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系统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据此指出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苏南作为中国发达地区之一,其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就地就近、集中于二三产业、亦工亦农和城乡统筹为主,但要实现进一步转移,仍受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低下的文化技能、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从统筹城乡区域就业体制、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业等方面,推动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平凉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是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无论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是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都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上。而实践证明,劳务输转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拥有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及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新形势,突出高职院校培训资源优势,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加大社会宣传与合作力度,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招生、就业网络.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着许多制度障碍,通过对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分析,以找到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周峻  张华 《经济论坛》2006,(23):24-27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其特殊性。2006年5月,我们对湘西自治州的7县1市,1000个农村住户,8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对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湘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现辖7县1市。2005年全州总人口268.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1.07万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就业问题,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而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历史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尤其的多,该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诸如学习成绩较差、辍学率较高、心理发展不健全、行为习惯较差等问题。为此,须从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强化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地域差异、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不同,给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打上独特烙印。贵州省是一个贫困、多民族的地区,也是全国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本文以社会资本为视角,研究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不同民族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差异。从而为贵州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资本自我积累提出有益建议,同时也对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就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肇庆市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状况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肇庆劳动力转移状况。通过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挤出作用分析,研究了肇庆产业变动对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影响,通过对肇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寻找适应肇庆实际的劳动力转移对策,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先后经历了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本省农村劳动力为主和以外省农村劳动力为主三个阶段。随着产业和劳动力的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产业重型化和高技术化趋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向。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的市场行为,政府主要起引导和服务作用。周边欠发达地区要抓住珠三角产业向外转移的契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由大规模异地转移向就地或就近转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16.
长久以来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融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尤其在落后的民族地区,这一矛盾演化得更加激烈,严重制约着中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以湘西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为切入点,浅析湘西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旨在剖析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健全企业自身内部机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找到中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出路,推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蓬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职院校在珠三角地区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向前 《经济师》2008,(7):124-125
在广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的今天。高职院校应在殊三角地区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对殊三角地区失地农村劳动力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失地农村劳动力难以适应现状现状的原因,对高职院校在推进殊三角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国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要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苏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苏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剖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接的若干思路,为地方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新形势,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培训项目的匹配性、培训内容设置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协调性、培训方式与社会需求的同步性等方面,以河北省高职院校为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卜胜春 《经济师》2008,(11):250-250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文章拟分析湘西州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带来的问题,并从社会化管理层面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