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28%。我国外出劳动力的年人均收入为290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约高出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多形态、多样化的。文章提炼出三条主要转移途径:一是通过中、高等教育实现的转移,农村学生在掌握现代生产技能的同时取得城市户口,进入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二是受过初级及以下教育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第三,也是最根本的途径是以乡镇企业发展为基础形成的就地或就近转移。实践中,乡镇企业如果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形成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效应,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3.
浅论云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加人力资本总量、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重要途径 ,并引用了大量数据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特征 )和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6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采取了“离土不离乡”的自由迁移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办乡镇企业是此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捷径,是探索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有效形式。具体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1979—1988年间是政策允许流动,但流动规模受控制的时期。以1982年为例,当年在农林牧渔业之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200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为50万人。(2)1989—1991年间,在农林牧渔业之外就业和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劳动力都有所增加,1989年,以上数据分别…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达到4: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太多,占全国人口的70%,导致农民人均资源拥有率太低。因此减少农业人口,即农业人口非农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一、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需时间及阶段性划分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就长期性而言,农村劳动力的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英国大约用了… 相似文献
9.
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吸纳和农村内部转移;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过程自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提高的过程 ,同时 ,也是现代农业排挤传统农业人口的过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的现状是数量巨大 ,素质低下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因此 ,如何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快速有效的转移 ,是我国农业现代化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 ,剖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并进而提出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为长期性、艰巨性和政治性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艰难程度。 相似文献
12.
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柴晓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从进入农业社会并产生剩余劳动力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在时快时慢,时大时小不断进行。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相适应,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越快,不仅对推动城市...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人口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的社会经济过程.本文结合湖北的实际,探讨了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劳动力迁移理论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劳动力迁移理论 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指出,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即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剩余劳动力被不断增加的资本吸收的过程。正是通过投资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使现代部门不断扩大,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将随着传统部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6.
17.
借鉴国外经验 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扩大农业内部的就业面。印度在70年代后期认识到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扩大农业内部就业以及在农村实行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方针。主要措施有:(1)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和多种经营。既改变了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又在种植业内部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大力兴办农村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工程。政府提供资金和粮食,动员并组织农村失业劳动力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垦荒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建造牧场,修建饮用水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农业产业化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笔者从无棣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角度入手,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李燕琼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口变动规律,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劳动力就业结构由“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从劳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