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我国经济杠杆率高低的讨论非常激烈。有学者运用一些基于经验总结的判断标准,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处于高杠杆区间,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的杠杆率进行了评估和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经济的杠杆率水平总体可控。当前的最大风险不是杠杆率的绝对水平,而是地方政府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的结构性风险,以及经济增速逐渐下行所可能引发的债务偿还风险。当前我国不宜实施过急的去杠杆行为,而应该用好、用活目前仍然存在的杠杆率空间,优化债务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逐步降低杠杆率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视角,对实体经济各部门杠杆率和金融风险的联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或有权益分析法和预期损失法测度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门限结构向量自回归(T-SVAR)模型,刻画了在不同房价区制下杠杆率和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1)房地产价格与各部门杠杆率互相推动;(2)总体上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和企业的债务风险,并推高了金融风险;(3)低房价阶段,各部门杠杆率和金融风险互相降低,说明银行信贷此时投放比较理性,有加杠杆的空间;(4)在高房价阶段,政府杠杆率上升导致企业杠杆率和金融风险提高,金融风险则降低了政府杠杆率,说明此时应该侧重控制政府债务积累;(5)各部门杠杆率增速上升也会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对居民杠杆率增速过快、政府债务和高房价的联动需格外关注;同时,应该稳定房价,促进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梅婷 《新金融》2021,(3):25-31
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逆周期调控政策推动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表明自2015年起的去杠杆进程告一段落。与2008-2014年加杠杆阶段相比,2020年各部门加杠杆的结构、渠道、期限出现新变化。非金融企业部门加杠杆的主体发生变化,国企杠杆率趋于下降,私营企业负债快速增加。"房住不炒"下居民平稳加杠杆,贷款增速有所回落。政府部门对宏观杠杆率增幅贡献率上升,中央政府承担支出责任的主动性提高,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水平提升。总的来看,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缓冲了疫情负面影响,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但也提高了企业、居民债务风险,加重了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当前,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稳定宏观杠杆率,有序处置各部门债务风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债务杠杆率已经高于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并且逼近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存在债务杠杆率过高的问题。理论表明,债务杠杆率的持续扩张会加大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而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可明显降低此不利影响。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金融稳定综合指数,引入单一与联合的宏观审慎政策变量,研究宏观审慎政策是否可以有效调节债务杠杆率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中引入存款准备金率后,债务杠杆率对金融稳定的负向影响调节效果显著;引入贷款价值比之后,债务杠杆率对金融稳定的负向影响也不再明显;引入宏观审慎联合指标后,债务杠杆率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减少,甚至呈现出正向作用,与引入宏观审慎指标之前相比调节作用明显。因此,应大力降低债务杠杆率,提高金融稳定的边界;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尤其是根据实际情况搭配运用好各种工具。  相似文献   

5.
张远 《银行家》2011,(11):70-72
近期,随着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国家主权债务评级后又下调了意大利国家主权债务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欧元区经济出现极大的风险性并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不稳定性。由于中国经济对稳定世界经济金融的重要性,中国地方债务是否也会像欧元区一样出现危机,也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给予极大关注和担忧。本文拟重点研究当前我国地方债务风险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质区别,并通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的分析,探讨对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管理的启  相似文献   

6.
一国经济的总杠杆率是指该国各部门的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其中的总债务即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和家庭、金融企业四个部门的债务总额。因此,本文把总杠杆率分解为四个部门的杠杆率,分别指各部门总债务与GDP的比值。由于各国的产业结构、金融政策、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仅各国的总杠杆率各不相同,而且一国内各部门的杠杆率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杠杆率相对较高,政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当前债务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研究认为,随着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从"贸易+投资"的双轮驱动转换为投资单极驱动,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和以债务型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导致了债务的持续、加速积累。尽管目前我国总体债务仍然处于可控水平,但债务增速过快,且各部门债务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从融资角度来看,2015年新增社会融资的近一半被用作利息支出。从未来看,我国债务风险的长期决定因素并不乐观。未来我国政策需要更加着力于平衡和优化各部门的债务率,实现债务增速的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的农户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债务杠杆率对农户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异质性债务杠杆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债务杠杆率对农户财务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债务杠杆率类型来看,非正规债务杠杆率和住房债务杠杆率加剧财务脆弱的效应大于正规债务杠杆率和非住房债务杠杆率。(2)收入对农户财务脆弱程度有明显的弱化影响,住房债务和非住房债务杠杆率升高加剧财务脆弱的影响效应在低收入农户中更强烈。(3)住房债务率对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间无显著差异,而非住房债务率对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更强烈。因此,应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农户优化债务结构,合理负债,警惕非正规债务杠杆率和住房债务杠杆率高企引起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国家债务水平问题近10年来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国际比较显示我国宏观杠杆率水平总体偏高、企业部门高企,据此市场得出我国企业进而整体债务水平过高的结论。但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的成因有当然性和非当然性之分:当然性成因当然地、非当然性成因非当然地推高此杠杆率。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的四大当然性成因分别为:重经济占比大、储蓄率与投资率高、债权融资主导和经济增长预期强。鉴于这四大当然性成因的存在,宏观杠杆率高估了我国企业进而整体的债务水平;当前放松对宏观杠杆率的要求是顺势而为;相比债务规模我们更应关注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晓光  刘元春 《金融研究》2018,458(8):33-50
现有研究流行以债务率(债务/GDP)指标衡量杠杆率及其债务风险,而关于该指标适用性的探讨却较为不足。理论分析表明,债务率指标忽略了与偿债能力相关的资产情况,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和实践操作上的不足,不是衡量杠杆率的完美指标。本文构建并测算了宏观层面以资产负债率(债务/资产)指标衡量的杠杆率,为健全宏观杠杆率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力补充。利用资产负债率、债务率与资本产出比之间的转化关系,本文克服了该杠杆率指标的估算难题,并结合国际清算银行和宾州世界表数据,重估了全球42个主要国家1950-2015年的杠杆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检验了该指标的风险预测能力,并重新评估了中国的债务风险。中国债务率的上升主要来自于资本产出比而不是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债务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资产负债率,而在于资产质量及其产出效率,这与欧美国家具有本质差异,相应地需要不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杠杆率增长在扩大内需支撑经济的同时也使得居民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体系稳定造成一定的风险。本文分析居民债务的构成、杠杆率的现状以及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居民杠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提出遏止炒房、控制杠杆率增速、强化社会保障、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预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较低,仍有较大"加杠杆"空间,可通过推动居民举债消费来实现扩内需和债务杠杆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间的转移,从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实现宏观债务风险"软着陆"。根据美国和韩国的发展经验,居民部门债务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政府政策激励、房地产市场发展等因素关系密切。借鉴国际经验,未来应多方发力、有的放矢,有序引导居民举债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金融创新,促进新消费热点培育与消费金融创新相结合,构建住房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BIS公布的39个国家的居民杠杆率数据,从债务覆盖度、经济社会基本面、长期发展动力等多维视角对我国居民杠杆率水平的高低进行综合评价。我国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的低位一直高速增长,至今已经处于偏高水平,但仍为监管部门"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间。为控制我国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要保持稳房价政策的连续性,抑制高房价与居民杠杆率的正反馈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扩大服务业供给以及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对宏微观杠杆率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MM定理的微观视角和增长方式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杠杆率的结构和水平的经济学机理及其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了资本收益率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密切相关。微观分析表明,信息和交易成本、税收负担和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等差异,与不同企业杠杆率的差异密切相关;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政府宜减少直接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5.
投资文摘     
不必过分担心中国债务风险作者: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出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1年第4季度(总第8期),高度关注经济下行风险国际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引发市场对中国债务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担心地方债务问题恶化,进而影响国内  相似文献   

16.
欧洲债务危机后,银行业风险和主权债务风险之间的“反馈循环”特征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反馈循环”及其经济后果,同时为牢牢守住我国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提供理论借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围绕着银行业风险和主权债务风险“反馈循环”的逻辑特征、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经验分析、经济影响以及控制举措等分别展开论述,既给出了不同学者的观点,也对其进行了评析,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公众对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并警醒了人们对美国主权债务风险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财政赤字率、债务负担率、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经济增长率、国债收益率等多个指标,度量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并提出我国应对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际融资》2014,(1):54-55
中国信保认为:就世界范围来看.总体国家风险水平没有出现下降趋势。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外币资本流向变化的影响,未来部分国家尤其是部分汇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仍有评级被调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债务杠杆率和债务可持续性是评估债务风险的两个重要指标。我国目前面临高政府债务杠杆率、高赤字率及经济下行压力。本文通过对债务杠杆率计算方法的分解以及对债务可持续性的分析发现:提高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将是降低当前政府部门债务杠杆的一个有效手段;当前国际所通用的债务上限标准并不适用于我国。本文还通过构建SVAR模型,进一步对我国债务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财政赤字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在当期对债务杠杆率产生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主要发生在其后的两到三年。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霞  李博石 《青海金融》2023,(11):58-64
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杠杆率持续增长,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此所产生的风险效应已较为突出。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除外)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居民杠杆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其风险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居民杠杆率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U”型关系,拐点为53%;房地产和企业债务是主要传导渠道。最后,提出健全居民部门杠杆率监管制度、优化调整居民杠杆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