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不同地区员工对激励因素感知的倾向性差异决定了现有激励理论在不同地区应用效果的不同。本文通过选择在中国两个典型地区——浙江温州地区和陕西关中地区的21家企业、412名员工中进行典型调查,结果表明,两地间在对激励因素感知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激励机制在现实中步入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重经济激励轻精神激励;重表层激励轻内隐激励;重普遍激励轻特殊激励;重激励机制轻约束机制或重约束机制轻激励机制。本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根据股利种类和股权激励对象总结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其次,文献评析认为导致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是股权激励对股利是否保护、股利支付指标的选取和理论基础的不同;最后,文章提出采用员工股权激励与高管股权激励之比指标完善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怎样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筹;负激励,如罚款等。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论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激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激励是影响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组织目标、技术特点和组织结构的不同,高科技企业在目标相客度和工作协作废上具有明显差异。由于组织激励情境是多样的,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激励目标并不是以单一的个人激励方式能实现的。组织激励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包含着企业激励、团队激励和成员激励等方式。高科技企业只有根据具体的组织激励情境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才能实现有效的组织激励。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道德作为一种持久的透过心灵影响行为的力量,对于减少社会交易费用,促进经济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它们既是激励的重要因素,也是市场约束与法律约束之外的主要约束力量,并对其他类型的激励如薪酬激励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组织承诺前因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特征上,很少涉及组织激励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影响不同承诺类型的激励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筛选出对情感承诺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情感型激励因素,以及对工具承诺形成起到主导作用的工具型激励因素.并进一步讨论了激励因素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背景下,对不同类型组织承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员激励是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企业应该在对这些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增强激励效果的具体措施,使激励更具有针对性。另外,对员工进行激励,还应该注意激励措施的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否则会使激励的正负效果相互抵消,降低激励的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9.
从激励因素和约束因素两个方面来解释我国园区经济发展。即园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政府、社会经济环境、产出和园区内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激励因素;也包括资源有限性、管理运作人才欠缺、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的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科技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人才选拔、培训学习、绩效评价、能力发挥、工作自主和工资报酬是影响专业技术人才总体被激励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激励因素的实际感知和总体被激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针对不同特征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励问题的存在,催生了多种激励理论,对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可从研究方法、激励对象、激励主体、激励方式等视角进行把握。随着网络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来临和加剧,已经形成的激励理论已经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激励困惑,促使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激励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王凌 《时代经贸》2008,6(9):223-224
本研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构建问题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总结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约束机制中的存在问题,并对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二、为实现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构建目标,提出了股权激励模式是其激励约束优选模式的思路;第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构建,给出了几点支撑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知识员工的激励效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玉林 《当代财经》2002,(11):63-66
目前企业激励方式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重视经营者激励而忽视了对员工的激励,二是将一般员工激励与知识员工激励等同。忽视前者的结果是导致了非X效率;忽视了后者的结果是员工激励效用的非最大化。一般员工激励主要是一种结果激励,激励效用最大化主要是通过经济报酬激励实现的,而知识员工的激励主要是一种过程激励,激励效用最大化主要是通过复合激励实现的,进而为知识员工激励提供相应的激励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企业员工人格类型与激励因素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 《经济论坛》2006,(12):104-106
1.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人格类型的企业员工和各种激励因素的关系。通过本研究,可以归纳出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的有效激励因素,以及不同人格类型的员工所对应的最佳激励因素。本研究在理论上为激励因素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在管理实践中为企业绩效管理和员工激励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CEO声誉评价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声誉的研究最早始于经济学,而后激励理论的发展也将声誉逐渐纳入管理学研究的范围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力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均将人的一些更高层次的动机作为激励的因素之一。如马斯洛将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需求的最高层次,赫茨伯格关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划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企业家对声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陈美霞  孙凤英 《时代经贸》2007,5(11X):35-36
在E时代,一个人对企业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工作动机,也就是工作的积极性。要想实现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整体绩效的协调一致,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双赢,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绩效,从而现实有效激励的绩效管理体系,即: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本文拟从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入手,分析目前企业在员工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激励的一些方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知识型企业特点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知识型企业的激励思路;介绍了全员激励盟约在国外知识型企业的应用,并阐述了这种激励制度对我国知识型企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外年薪制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国外年薪制的四种模式:美国年薪制模式、德国年薪制模式、日本年薪制模式和韩国年薪制模式,并提出了几点启示,把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年薪标准;建立客观、科学的薪酬评价体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对达到一定级别的公务员实行年薪制;加强年薪制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9.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并不一定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委托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以下均称经理人)经营管理企业,经理人作为企业最为重要而稀缺的特殊人力资本,对他们的激励是否有效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当前我国部分企业是采用年薪制对经理人进行激励,但年薪制只解决了当年的激励问题,无法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激励方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按照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现股激励、期股激励、期权激励。其中期权激励方式,不受其风险承担能力的限制,通过增加期权的数量,可以产生很大的杠杆激励作用,这种激励方式将鼓励经理人“创新和冒险”,从而获得超值收益。由于激励特点的不同,不同股权激励的适用场合也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业务成长性高低、行业特点、环境不确定性大小,都对是否适用股权激励和适用何种股权激励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和期权激励外部环境的不成熟对期权激励的推行都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