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与国有企业退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退出也较为积极。但在现实条件下 ,国有企业退出至少有三个基本约束 ,一是“非常福利”的正反馈机制 ,二是业已形成的“分享格局” ,三是持续的就业压力。三个基本约束决定了国有企业采取“内部置换型”路径退出较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不少企业打响了“攻坚战”,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关键,抓住明晰产权这个“龙头”,成效不凡。而有的企业改革则开展“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改一下又退回原地,完全用“实用主义”的办法搞改革,结果,“大锅饭”改成“中锅饭”,平均主义的本质没有变,效果自然不好。 诚然,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在  相似文献   

3.
贾建忠 《经济管理》2005,(23):50-52
本文通过对“公元”胶卷、“飞鸽”自行车、“鹰金钱”罐头这些老字号国有企业困境的营销学视角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学习型的企业经营者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经营者要具有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要具有解读环境变化信息的能力;对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制度变革是保持企业活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与对策———兼论设立“经理库”之必要宋光茂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与走出困境的前提条件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了十多年之后,这方面的改革竟然陷入了一个两难选择的境地:要继续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阶层放权,就形成“内部人控制”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从“指令性改革”、“被动式改革”向“主动式改革”转变的进程。最后,提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步入“主动式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再造,从而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的设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的委托人是国家,为了避免发生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与委托人利益不符的活动,减少道德风险,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监督或制约是事后纠正,激励则是事先预防。激励的核心是将经理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针对经理对货币收入的追求,资本所有者通过确定一个最优报酬计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一、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激…  相似文献   

7.
允许私营企业按零价格购买净资产为零或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 ,是解决部分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问题的大胆并有效的举措。与其不让国有资产“流失”而使国有企业中的机器设备变成废铜烂铁 ,不如零价出售 ,使其重新发挥作用。“流失”总比消失好。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即政府必须管理国有企业,但政府又管不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不到政府“二难核困境”的存在。政府的“二难困境”是我们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今后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一是将国有经济控制在市场经济必需的限度内;二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定国有企业基本法和单行法,使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都依法行事;三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真正形成立法、管理、监督二部门相互制约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学说与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所谓“人际关系”比较其不同,认识其利弊,并提出建议,为国有企业管理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去杠杆”与“促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去杠杆”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去杠杆”政策影响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实施效果与实现路径进行检验,并深入考察政府补贴与“去杠杆”政策联动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交互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提升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而融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和债务期限错配机制是“去杠杆”政策倒逼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去杠杆”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结构异质性,具体而言,其对地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提振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去杠杆”政策下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开源”渠道。因此,在实施“去杠杆”政策的进程中,决策部门无需过分担忧“去杠杆”对国有企业创新造成的“挤出效应”,这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断”     
当今,国有企业如何脱胎换骨的转换机制?笔者认为应在“断”字上做文章,在如何向“四自”目标推进,如何摆脱解困年年解、年年困,救了“老亏”出“新亏”的被动局面?“断”中攻坚,先“断”后转,以“断”取胜。 一、“断”是产权清晰的最佳选择 国企改革进行了十几年,为什么“法”试尽,仍然“困”?关键是在产权制度改革上下不了决心,“断”得不彻底。实施卖“断”产权,“退国进非”的改革是相当彻底的,国有企业通过清产核资、资产界定、资产评估、资产审计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把产权推向市场,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拍卖出售或者采取先内后外的招标竞投,  相似文献   

12.
李永诚 《经济师》1999,(12):30-32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贯彻这个精神,我国职业经济师应当以人为本,从重视“情商”入手,激发职工群众的“三性”,从而促进管理创新。一、在当今社会,“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国企业家提出“借力”的命题,即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向职工借用力量。这个命题其实就是说明了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运用和把握“情商”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是按照“智商”高低来论述人的聪明程度和事业…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引用的思路是: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引入多级代理关系,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但这一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其中,“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尤为突出。其主要成因在于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责、权、利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14.
师海平  李正峰 《经济师》2009,(3):241-241
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防腐拒变堤防,是当前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认为,应坚持“三个同步”,突出“两个重点”,才能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与“分级所有”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重新站在政府间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制度稳定性与制度效率的关系。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内存在的不稳定是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然后用比较的方法评价了现行的“分级管理”体制的缺陷,从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改革“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的必要性。最后从概念界定、制度结构的协调和客观事实三个方面论证了实行“分级所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论加速“大而全”、“小而全”的解体刘洪涛,夏少刚,安玉萍加速解体“大而全”、“小而全”是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建立新经济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就下面几点做一探讨分析。一、“大而全”、“小而全”形成的历史、现状及其危害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石油、林业...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是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模式”是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在法治体系、行政体系和社会大众对于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共治理方面,也体现在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司治理方面。“淡马锡模式”启示中国国资国企改革要注重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同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规划资本投向并维护股东权益,与国际规则相衔接,发挥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作用。尽管有不少专业化的做法和经验可资借鉴,但是“淡马锡模式”也有其推广局限,其基于同质资本的运营风格与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解开国有企业亏损“魔结”的深层探讨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潘宝才当今,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关注国有企业亏损这一令人困惑的经济现象。数百万职工在焦虑、在盼望:企业何时走出困境?解开国有企业亏损这个“魔结”,虽是经济现象,而实质上是政治问题。如何解开“魔结”是...  相似文献   

19.
谈“抓大放小”中“大”与“小”的界定刘振石“抓大放小”,简单地说,就是重点抓好国有大型企业,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抓大放小”的前提条件是对“大”与“小”的正确界定。而传统的界定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从整体上真正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因此,...  相似文献   

20.
在复兴东北的宏伟战略中,不良贷款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国有商业银行举步维艰。文章从东北三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商业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其他解决渠道三方面提出了解决不良贷款的“迫切之举”,并从体制入手阐述了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长久之治”,即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和政府机构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