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赟 《北方经济》2013,(8):31-32,53
信息消费是指在一定的信息消费环境下,信息消费者为满足信息需求,对信息产品及服务进行精神消费为主的消费活动。由于信息消费普及的迅速化、信息技术应用的生活化、消费者信息素质普遍提高,网络以其高速、快捷、量多的优势,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信息消费的重要选择。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达到5.64亿,其中20-29岁的年轻网民占到30.2%。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具有人数多、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伴随强劲的网络经济势头诞生的网络消费,正日益影响着企业竞争格局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团购消费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不仅在于其价格的实惠、消费的便利性,还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日益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话语权得到了极大释放.已习惯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风云变幻、传递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一条信息、一个帖子通过网络一夜之间就可能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新的热点。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弊端。本文从国内外互联网现状的对比入手,列举了我国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多元化、大众化等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让网民在合理运用互联网的同时减少互联网弊端的影响,让互联网能更好地为我们提供方便,获得技术和思想上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网民人数“爆炸式”增长,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会正日渐成型。互联网的巨大发展,不仅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革命性的变化,而且也引发了诸如网络污染、网络区隔、网络沉溺、网络行为失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日益崛起的网络社会和日益严重的网络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规模和网民人数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我国正在加速步入互联网时代。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可以迅速形成社会舆论并对社会事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其传播效果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网络媒介传播效果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是新时期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刘杰  王楠 《科技和产业》2021,21(6):132-136
青年网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是新时代互联网用户的主体.青年网民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面临着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网络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淡薄、网络过度依赖等网络素养缺乏问题.通过梳理互联网时代青年网络素养的内涵和现有的青年网络素养研究,分析现阶段青年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从加强政府网络治理、强化媒体监督、重视青年群体网络素养教育等方面提出提高中国青年群体网络素养的建议,期望进一步提高青年网络素养,引导青年网络参与健康有序发展,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谣言已成为困扰网民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一大阻碍。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3月,有关部门清理的各类网络谣言信息就高达21万多条。据法制网的调查显示,在2012年出现的网络谣言中,有51.7%是源自微博,27.6%的网络谣言源自论坛或者主要在论坛中传播。2012年4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人民网、新华网等联合发出"抵制网络谣言倡议书",指出"健康、文明的网络是每一个网友美好的家园",希望广大网民坚决抵制谣言、谎言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给谣言、谎言提供传播渠道,做网络健康环  相似文献   

9.
范敏 《江苏科技信息》2012,(1):29-30,37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民意表达与社会主义道德监督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问题是虚拟信息良莠不齐、互联网发展失衡、网络监督流于表面、网络暴力危、个人隐私与安全及管理制度滞后等。规范网络舆论监督主要应做到以下三方面工作:①培养主流网络媒体,重视意见领袖作用,掌控话语权;②提高网民素质,造就高素质的监督主体;③加强舆论疏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互联网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我国网民已近6亿,极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挺  李海瑞 《发展》2010,(4):100-100
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人数急剧增长,而网络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第二自我”两个方面分析两民参与网络暴力事件的心理动因,进而认为培养网民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其慎议慎言。  相似文献   

12.
申亚妮 《新西部(上)》2009,(8):170-170,150
网络流行语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是网络文化的缩影,有很强的网络语言代表性.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表达了网民意见,体现网民时代特征,是网民对社会环境认知变化的反映.对此,要加以重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水军”这一社会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网民被公关公司所雇佣,为公司发帖或回帖造势,实现特定的功能,这些网民被称为“网络水军”,他们当前主要活跃在商业领域内。在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高发期的情况下,这些网民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上传虚假信息。因此,我们应高度警惕、更加关注“网络水军”的负面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技术使用在实际生活中正面作用最大化,负面作用最小化的目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国宁 《当代陕西》2009,(11):27-27
记者最近从西安市未央区政府了解到,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网络舆情,建立政府与网民交流的权威通道,未央区政府推出“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舆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各地纷纷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的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网络枝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参政的意识不断提高,网络监督正在逐渐地兴起,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网络反腐的兴起突显了网络监督的优越性,如成本低、效率高、互动性强等,但同时也存在着网民的监督易带情绪化,网络反腐没有制度化和法制化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从各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愿意通过网络表达心声或交流看法,从而形成一定时期的网络舆情.本文结合公路部门的有关情况,就加强公路舆情监管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等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我国的互联网事业从1986年起步,至今发展迅速。根据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的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网络用户已过1亿,上网计算机4560万台;国际出口宽带总容量82617M,比上年增长53.2%;IP 地址6830万个,比上年增长38.2%;宽带用户5300万,超过网民的半数,比上年增长71.0%;大小网站68万多个,其中接入服务商210多家,信息服务商近700家,后者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信息服务和内容互动服务,其市场规模2004年超过200亿元。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是休闲娱乐(包括网络游戏、在线点播等)、获取信息、学习与知识浏览,对应  相似文献   

18.
为境外赌博网站担任代理行为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明 《魅力中国》2009,(27):233-234
网络赌博是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金融支付手段进行的新型赌博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赌博活动日益严重。目前境内的网络赌博主要是境外网络赌博的渗透,网络赌博的顶级庄家一般都在境外,  相似文献   

19.
一、新媒介赋权的阳光面 1.知情权·信息与流通 信息是人们进行判断、思考、行动的基础,而网络是信息快速、便捷、广泛流通的一种方式,具有实时性和广泛覆盖性.所以这是新媒介赋予的第一项权力:知情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步人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已拥有的网民超过4亿.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很方便地(甚至随时随地)上网,第一时间掌握各种最新消息,享受网络丰富的资源,并进行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剖析互联网特点、为群众路线开辟新平台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互联网为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新问题,包括网络舆情复杂化使党的舆论引导权面临挑战,群众对政府及公共部门的监督力度加大,互联网信息规范存在困难等;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创新的保障措施,包括提高网民素质、培育互联网道德、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