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月菊 《中国市场》2013,(15):34-36
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上台不到3个月就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对外宣布日本将参加TPP谈判。日本参加TPP谈判的动机主要体现为: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关注"国家经济利益"。日本两大利益集团在对待TPP的态度上是明显对立的,经团联积极推动,农协则极力阻挠。为尽早达成TPP谈判,美国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谈判的标准,从而减少谈判的难度。为此,中国应采取果断对策:一方面加强与美国的沟通,通过双边关系的发展,缓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增加伙伴,加快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步伐,争取把TPP可能带给中国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劳动标准议题是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谈判最有争议的议题之一。鉴于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实践在处理劳动标准问题方面已经积累比较成熟的经验并且对其他谈判方的贸易协定实践形成较大的影响,可以认为谈判主要是这三个国家的既有实践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妥协,并在此基础上达成能够为其他谈判方所接受的方案。目前谈判事实上围绕要求最严格的美国建议文本展开,TPP劳动标准规则的内容因此将主要取决于美国对其既有实践的让步程度。尽管如此,其他谈判方可以通过弱化义务和授权争取有利于本国的谈判结果。  相似文献   

3.
《商》2016,(14)
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美国主导的TPP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美国加入TPP不仅仅因其经济动因,更是因为里面有着众多利益交织。这些因素力推美国主导TPP,形成了美国独特TPP战略。同时,美国TPP战略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美国将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以促使TPP协定的最终达成。  相似文献   

4.
历时超过五年谈成的TPP劳动章除遵循2007年美国两党协议达成的新贸易政策外,还充分回应了2015年美国的《贸易政策议程》与《贸易促进法》对劳动标准问题的关注。TPP的劳动标准内容呈现体系性扩张、突出特别关注的区域和事项、应予内化的劳动标准之扩容、国别实施计划双边化与早期化、制裁机制更为严格等七方面特点。基于中国对TPP倡议所持的开放态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必要首先借鉴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的谈判经验,在厘清不同的TPP劳动标准条款对中国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强化共识,锁定严重分歧的仲裁和制裁领域,通过穿靴戴帽,争取进一步的弱化。  相似文献   

5.
劳动标准问题历经18轮谈判远未达成一致的事实反映出,在劳动标准纳入自由贸易协定方面,美国预设的一体化模式在逡巡不前的谈判面前已显出困境。TPP谈判自第18轮开始接受日本正式加入的新情况虽可能加强美国关于劳动标准问题建议文本的影响,却难以改变此前谈判业已形成的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既有实践相互竞争的基本格局。要推动TPP劳动标准议题的后续谈判尽快完成,谈判方可能需要采取议题区分的思路,转向并列模式。当前美国保守的共和党执掌国会以及多数谈判方反对美国政府建议的"缔约方实施国内劳动法方面的完全强制执行机制",使得纳入模式的转变成为可能。诚然,TPP谈判中的劳动标准问题对中国加入谈判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中国有必要以更具建设性的眼光看待劳动标准方面的国际合作。劳动标准问题不应成为中国考虑加入TPP谈判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商》2015,(49)
《TPP》谈判协议已取得相当大的阶段性成果,其中的版权与相关权部分的规定,提出了高于TRIPS协定的规定,甚至在某些方面高于美国国内法。本文拟通过对《TPP》谈判协议中的版权与相关权的规定的探讨,分析其中的高标准化、全面化、美国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由美国主导,12个邻太平洋国家参与谈判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被认为是当今最全面和最重要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TPP协议最终于2016年年初得以十二国一致同意,其全覆盖、宽领域和高标准的特点给国际多边贸易树立了新风向,也给最终没有加入的中国带来了在知识产权、农业生产和国有企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应该树立开放和积极的心态迎接危机,在追求自身发展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共赢的多边贸易建设。  相似文献   

8.
TPP(环太平洋战略经济连携协定)是由环太平洋一带的国家组成的一个经济组织,其内部成员国关税取消。日本的加入势必对其国内医药市场带来冲击。主要从医药品的定价和专利保护方面来分析,美国劝诱日本加入的目的之一是为本国药品制造商打通销售渠道。通过要求各国在公费医疗保险制度的药品退费环节上消除差异,从而降低美国医药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壁垒。日本国内的药物体系相对于西欧各国而言具有高度自立性,如果消除关税,其药品价格会和药品保护制度会大受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药物资助输出也可能会放缓。  相似文献   

9.
中日FTA构建问题自提出以来一直进展缓慢。在美国主导的TPP背景下,中日FTA建设还是否具有可行性是本文的研究主题。文章首先指出TPP对中日FTA建立的影响;接着对中日货物贸易状况进行回顾;随后借助修正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日贸易潜力;最后得出结论:目前中日FTA建立仍然具有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一、谈判的准备过程(一)日美两国"关于TPP的共同声明"日本在民主党执政时期就准备参加TPP谈判。2010年10月1日,菅直人首相在国会发表政策演说时,正式表明了日本准备参加TPP谈判的态度,说作为实现东亚稳定与繁荣的一环,要研究参加TPP谈判等问题,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自民党重新执政后,安倍首  相似文献   

11.
孙盛琳 《现代商业》2013,(4):130-130
2015年年初,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仍然举步维艰。为摆脱经济上的内忧外患,日本近几任首相均十分重视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本文试图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日本正式加入TPP的动因与阻力。  相似文献   

12.
3月9-15日,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谈判的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在美国夏威夷举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各国能否在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改革等存在利益分歧的领域打破僵局,并敲定部长级会议日程是本次会议的焦点。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目前提出的TPP将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涉及美国、日本和其它10个国家,其经济规模占据世界经济的40%。相关国家不包含中国。报道称,虽然奥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目前TPP谈判唯一泄露的知识产权草案为切入点,通过与另一知识产权高标准协议——ACTA的比较,认为TPP谈判标准是目前之最高标准。知识产权高标准代表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经济利益,美国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使得知识产权高标准成为另一种无形的贸易障碍。  相似文献   

14.
15.
多哈回合谈判是WTO成立以来发起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这次谈判从2001年、WTO第四次部长会议启动以来,历经跌宕起伏的磋商和僵局、艰苦的讨价还价,期间因参与谈判的关键成员意见分歧过大,被WTO宣布无限期中止,后又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下重新恢复,2008年7月29日,在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中国等7个成员就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的谈判中,由于美国拒绝作出让步,谈判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亚太经合组织(APEC)夏威夷会议以"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为主题,着重谈论"下一代的贸易投资议题",其中"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问题格外引人注目。笔者认为,作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尝试,TPP尽管隐含着美国稀释中日韩等区域大国影响力的战略目的,但对区域经贸合作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中国应该考虑适时参与TPP谈判。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年里连续两期文章都在分析多哈回合谈判,这是因为今年确实是谈判的关键一年。本期还要继续这一话题。前两期的结论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多哈谈判在今年成功结束的机会非常渺茫,但只要有一线生机,中国就应尽全力争取。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巧妙地同美国周旋,尽最大可能摸清其谈判底线,为我所用。下面就想不避浅陋,探讨一下如何与美周旋。  相似文献   

18.
新贸易课题——世贸组织新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议题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判目标 当今世界经济通过资本和劳动的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日益全球化。世界经济相互依靠的加深,使企业寻求扩大生产要素价值的途径不再考虑自然边境的障碍。随着1995年世贸组织的建立和运行,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不仅使货物,而且资本、技术、服务和人员都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其结果是,国际经济传递渠道拓宽,世界经济的互动作用加强,一国的经济变化更能直接影响它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和日本都将彼此间的同盟关系视为自身亚太战略的“基石”,然而美日之间在经济结构、政治诉求和军事能力三方面都存在战略矛盾,美日同盟是以美日之间的重大妥协为基础的并存在相当强烈而持久的张力。随着中国的崛起,美日双方都加强同盟彼此借重的需要,但如果中国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两国间的张力,则对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姜国庆  冉冰娜 《商业科技》2013,(30):192-193
TPP的发展前景对亚太各国未来的选择十分重要。该文在TPP的成员国数量扩展方面,经过竞争方案对比分析和潜在成员国分析,得出结论:以“RCEP”为核心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是TPP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菲律宾和印度加入TPP的可能性较大,印尼和俄罗斯短期内则不会加入,中国和韩国的态度是TPP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决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