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鑫印 《中国就业》2007,(11):33-34
近年来,安阳市委、市政府在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位置的同时,把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促进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加以规划和推进,通过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街道新开路社区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克服就业困难、拓宽就业通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以解决社区“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探索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增强社区就业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社区劳动者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07,(7):15-16
2006年初,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纳入了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并决定分为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比较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三个阶段实施,将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4.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近年来从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市情出发,通过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就业平台、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市共有42个社区被省就业服务局评定为“河北省充分就业社区”,59个社区达到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河北省两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现场经验交流会均在邯郸召开。复兴区“铁路大院”社区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一百个国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湖州市2006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进,并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和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目标。2007年底,全市165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249名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如期实现"消零"目标。  相似文献   

7.
杨雄  丁杰 《中国就业》2007,(4):53-54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从坚持把社区就业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平台建设,不断放宽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就业援助,2001年以来先后开展“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再就业样板社区”等创建活动。2005年起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补区”活动。近日,经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的考核评估,该市已有99个礼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0.7%,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六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07,(7):1-1
本期“特别关注”突出报道了不久前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和劳动保障部召开的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这两次会议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不渝地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明确民生之本的施政理念、制定正确的就业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法制建设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基本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当前的就业再就业形势,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认识,既不能因全面超额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而盲目乐观,忽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因存在不充分就业和灵活就业而过分夸大再就业工作压力,延缓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兴安盟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实现充分就业”这一创建主题,牢牢抓住服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这一创建重点,全力突破开发就业岗位这一创建难点,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自2006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已累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90个(其中充分就业模范社区12个,不含2009年),占全盟社区总数的61%;2009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2个,占未创建社区的38%。  相似文献   

11.
王中群 《中国就业》2006,(12):16-17
就业是每一个家庭稳定和幸福的支柱,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安庆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蛏持就业优先发展的原则,将实现百姓充分就业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现辖23个县(市、区),有270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518个城镇社区,4086个农村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是全市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全局,影响深远。近年来,石家庄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水平,全面促进社区就业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目前,石家庄市充分就业社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龙苑新寓社区发挥"服务型"社区特色,扎实开展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在已有的484个社区,开展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劳动保障工作进一步向社区延伸,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劳动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了社区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2005年,共有49个社区达到充分就  相似文献   

15.
社会就业是否充分,社会保障是否完善,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潍坊市着力健全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维权四大体系建设,劳动保障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当好就业再就业的“铺路者”打造和谐社会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潍坊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促进就…  相似文献   

16.
魏振涛 《中国就业》2008,(10):22-25
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近年来,聊城市建立了扩大和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快了城乡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就业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镇江市提出就业工作“潜力在社区、重点在社区、希望在神区”的口号,把社区就业作为推进就业的重中之重,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大社区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行工作实绩与奖励资金挂钩,充分调动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全面开展。2001—2005年,总共投入929.3万元用于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建芳  许宏图 《中国就业》2007,(2):20-22,17
就业乃民生之本,安邦之计,关系到百姓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包头,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小老板创业工程、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发挥市、区两级就业部门、职介机构及全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畅通就业渠道、拓宽就业信息,已在全市范同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2006年,全市共有10.56万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2.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以内。数字的背后,显现出就业再就业工作已是包头的亮点之一,在包头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是关系到京华社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河南省新乡市京华社区党委在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活动中,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地建设经验,坚持统筹就业的理念,从构建就业平台、完善就业机制入手,抓细抓实充分就业工作,为全社区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打牢基础。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