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的信贷配给规则,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厘清信贷配给规则与金融周期的内生机制,再次利用信贷配给规则划分我国金融周期,对当前周期进行分析,最后基于金融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信贷配给规则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等经济主体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反映出当前信贷配给规则的主要特征;二是当前配给规则会对银行不良贷款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效应;三是基于信贷配给规则的金融周期仍在相对高位运行,当前信贷配给规则还有深度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4.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那就是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接着对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形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配给的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信贷配给均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建立了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均衡模型,模型表明在为不同的借款人提供由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组成的相同贷款合同的情况下,信贷市场存在稳定的单合同均衡,信贷市场的均衡在信贷配给点达到,因而从信息不对称和均衡的角度解释了信贷配给现象。 相似文献
6.
纵观迄今为止的西方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理论,要么是从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角度,分析信贷配给(或信贷配额)是政府对金融压抑的一个重要表现,要么是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角度,认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信贷市场上一种长期均衡现象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信贷配给是指由于利率上限、市场准入等制度制约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原因信贷不能满足所有的借款人.一些借款人只能得到部分贷款或不能得到贷款。信贷配给往往发生在中小企业,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组织形式、信用记录、资产价值认定等方面较大企业存在的劣势.另一方面是由于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是造成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是造成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条件出发,对现有信贷配给理论的假设前提做了相应的改进,剔除了贷款项目有抵押品的限制要求,并将信贷项目成败时银行收益的假设条件放宽,使之更合理化、实际化,同时将利率管制问题与博弈引入模型,提出银企达成信贷协议的条件,推导出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利率管制将加剧信贷配给,利率市场化之后仍然存在的信贷配给是有效率信贷配给,据以提出信息公开化、利率市场化和改变企业诚信与违约的得益对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金融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形成与均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那就是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接着对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形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配给的均衡问题.本研究对于金融监管部门采取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决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条件出发,对现有信贷配给理论的假设前提做了相应的改进,剔除了贷款项目有抵押品的限制要求,并将信贷项目成败时银行收益的假设条件放宽,使之更合理化、实际化,同时将利率管制问题与博弈引入模型,提出银企达成信贷协议的条件,推导出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利率管制将加剧信贷配给,利率市场化之后仍然存在的信贷配给是有效率的信贷配给,据以提出信息公开化、利率市场化和改变企业诚信与违约的得益对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地方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与信贷配给区域分化——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干预产生的信贷配给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两个命题.运用2000~2005年的面板模型对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政府隐性干预和信贷配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中部地区,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下信贷配给表现为对私营和个体单位的贷款支持,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配给;在西部地区,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下信贷配给表现为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贷款支持,对私营个体经济单位的配给. 相似文献
15.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信贷配给根源于信息的不完全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现实世界中任何产权都是不能完全界定的,且产权权能的分割和转让能够产生专业化收益,所以资金产权的残缺不可避免。在资金产权残缺的情况下,借贷双方不能签订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对称分布的最优完全借贷合同。贷款人为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在资金供不应求时也不会提高利率,只会减少非最优完全借贷合同的数量,从而产生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6.
信贷配给理论与民间金融中的利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近几年来,随着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日益突出,民间金融问题再度引起我国经济理论界的关注。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民间金融为何存在?如何解释民间金融中的高利率现象?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又会导致不同的政策建议。民间金融又称非正规金融、灰色金融等,民间金融部门是相对正规金融部门或官方金融组织而言的。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属性,金融部门和金融活动往往是各国监管最严格的对象之一。然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业的不发达、正规金融范围的有限性,在官方金融组织和金融监管之外,还广泛存在一个不受监管的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信贷困境的分析及解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贷市场上银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发,结合我国转轨时期信贷市场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约束难题,指出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信贷困境,不仅要加强商业银行信贷合约设计,提高信息生成能力,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搞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信息不对称状况下的信贷配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不完全普遍存在于商业信贷活动中,这使得信贷配给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本文借鉴了前人理论,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信贷配给模型,分析了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化信用环境,改善中小企业整体资信状况。 相似文献
20.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穆争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40-44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