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分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发展概况及本省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及负债业务的影响,最后对传统商业模式(监管层、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分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发展概况及本省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及负债业务的影响,最后对传统商业模式(监管层、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全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正经历从虚拟支付工具到综合支付平台的转型中,其改变了中国亿万民众的传统消费观念。第三方支付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电商企业的第三方单位,为商家及顾客提供可靠、便捷的支付服务。国家于2011年通过颁发牌照的方式宣示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合法化,并将其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然而,面对甚嚣尘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冲击,商业银行作为其中的主体,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全面提升自我竞争力呢?本文查阅大量对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研究文献,完成了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行瓦房店支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影响,给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以此例加深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认识,也引起金融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商业模式逐渐从支付清算向融资渗透,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第三方支付的挑战,然后采用五力竞争模型分析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应用博弈论分析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得出结论: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不构成威胁,二者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最后,为了顺应信息化大潮发展,论文给出了大数据时代银行建设的建议,为了确立在新型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建议商业银行加大移动支付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且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本文开始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原因,并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主要涉及的领域:第三方支付和网络借贷。其次,从文章的总体立意出发,选择了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信贷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对传统商业银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进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种建立在银行基础上的网络交易第三方支付随之出现,并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第三方支付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方便,实现了网络交易的公平公正。由于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两者之间既是互相竞争,又不能相互孤立。第三方支付既促进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电商业务的创新,又导致商业银行原有部分客户被分流、支付结算业务受到排挤、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迟缓。本文通过阐述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情况及特点,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影响,并站在商业银行角度提出加速产品创新、构建金融生态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崛起,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快速对银行"存、贷、汇"三个传统业务领域产生较大冲击。网络信贷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增长点,进一步蚕食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因此,商业银行应从内部管理、科技应用、业务创新和跨界合作等多个方面积极应对零售信贷变革,快速提升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巩固传统业务领域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杨勇 《征信》2016,(2):82-85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已不容小视.各大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携手开创第三方支付发展之路.在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入合作的同时,各类风险也随之而来,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利影响.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法律风险防控势在必行,应从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消费者等多方入手,保障健康有序的金融合作秩序.  相似文献   

9.
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影响了交易的方式,引发了支付清算领域的变革。论文从交易的本质出发,研究了金融脱媒背景下支付与清算相对分离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对第三方支付模式创新的分析,探讨了商业银行清算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为更好地支持商业银行支付端创新,不断巩固和提升商业银行支付清算领域市场地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VAR模型,从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程度、流动性状况以及信贷风险水平四个方面,实证分析第三方支付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结果表明:第三方支付短期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中长期则没有明显影响;第三方支付短长期降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中期则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第三方支付短期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中长期则无显著影响;第三方支付中短期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的影响甚微,但长期则加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由此,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带来的的诸多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三方支付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和改进。商业银行需要抓住机遇和未来发展方向来应对这一形式的到来。本文集中关注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的现状,讨论两者关系的同时并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本文尝试向商业银行的中介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以及资产——债务管理方面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开始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始全面监管。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行业现状及监管对其发展的影响,认为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全面介入,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支付灵活丰富的支付方式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也给传统的支付体系带来挑战和冲击,其风险也极易向银行业蔓延。本文简要介绍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现状,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防控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速度减缓,而第三方支付凭借的其便捷性迅速占领市场,虽然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对第三方支付存的非法洗钱、恶性竞争、信用卡套现,沉淀资金,资金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国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受到很大的冲击。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第三方支付兴起对传统银行支付服务、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领域等的深刻影响以及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对传统银行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求得生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第三方支付以其灵活丰富的支付方式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给传统的支付体系带来挑战和冲击,其风险极易向银行业蔓延。本文简要介绍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现状,并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合作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其在冲击银行传统零售业务的基础下,也促进了银行创新与转型发展。通过构建地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博弈模型,将地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依次作为决策方,设定选择合作或竞争作为双方之间的博弈策略,通过动态博弈选择,获得地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博弈结果。并且,以福建A银行为例,对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合关系进行现实考察,验证博弈分析的结果。基于地方商业银行视角,从竞争层面看,应提高自身渠道功能,增强竞争实力;从合作层面看,应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实现业内共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逐渐成为我国电子商务支付领域的重要力量,2010年6月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确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法地位,第三方支付发展前景日趋明朗,如何在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有效防范业务发展中潜在的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本文拟通过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特点,运作模式以及与银行合作模式的分析,探讨相关风险防范揞施。  相似文献   

19.
严政 《云南金融》2012,(6X):241-241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支付工具和信用中介,不仅具备支付结算功能,而且能对交易双方进行资金监管,逐步为广大的商家和客户所接受。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互补和竞争关系,本文从银行角度,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影响,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严政 《时代金融》2012,(18):241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支付工具和信用中介,不仅具备支付结算功能,而且能对交易双方进行资金监管,逐步为广大的商家和客户所接受。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互补和竞争关系,本文从银行角度,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影响,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