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玉树州为例,从财政转化机制和金融转化机制两个角度剖析了藏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揭示了藏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抑制的典型特征,得出藏区跨越发展需要金融倾斜政策支持的结论,并在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区域的、有差别的倾斜金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环境明显改善,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当前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互助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人行栾城县支行组成调查小组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警示我们,金融改革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坚决防止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关键是要坚持  相似文献   

5.
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是中国在转型期间遇到的主要矛盾之一。从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由于社会各方对于金融的角色定位不同,以及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制度性漏洞,造成地方金融和实体经济结构性配置失衡。  相似文献   

6.
《时代金融》2019,(3):6-7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是国家助力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金融服务体系,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普惠金融的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金融体制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青海藏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和民族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号召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在现有条件下挖掘金融支持藏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从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建设、业务创新、政策引导、财政和金融的政策协调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工作的坚实基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为了解当前金融支持江苏实体经济的现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人民银行总、分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我们选取了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五市(苏州、无锡、扬州、连云港和宿迁),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国家对实体经济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金融政策具有密切联系。对此,文章结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探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必要性,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和激励不足,要从根本上排除这两个障碍,有效遏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需要以政府主导破除体制机制约束为切入点,拓宽和疏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以完善政策调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实体经济收益水平为着力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张旭 《云南金融》2012,(5X):148-148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突出地表现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数量、规模、地位等方面出现失衡,导致金融经济体高度集中,实体经济受到挤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根源有:技术和制度因素,金融资产比率增加,金融管制等。基于此,经济改革应促使金融经济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韩飞龙 《中国外资》2013,(18):56-56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目前,实体经济已经从以往的主导地位转变为现阶段的辅助地位,金融经济则由以往的辅助角色转变为现阶段的主体地位,也逐年的从实体经济中分离出来,这就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危害以及根源。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目前,实体经济已经从以往的主导地位转变为现阶段的辅助地位,金融经济则由以往的辅助角色转变为现阶段的主体地位,也逐年的从实体经济中分离出来,这就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危害以及根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新兴数字金融科技公司的数字金融发展与传统银行的数字金融发展两个角度对比讨论了数字金融对金融集聚、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金融集聚在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新兴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均具有较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传统银行的数字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2)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数字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3)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金融集聚,且主要是由新兴数字金融发展引起,而传统银行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集聚的正向促进效应不显著,中介效应也不显著。本文建议各地区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金融发展,进一步推动金融集聚,发挥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促进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旭 《时代金融》2012,(15):148+152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突出地表现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数量、规模、地位等方面出现失衡,导致金融经济体高度集中,实体经济受到挤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根源有:技术和制度因素,金融资产比率增加,金融管制等。基于此,经济改革应促使金融经济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同时也含有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的金融经济,简单来说,就是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相关的各种活动,包括货币的发行等。一般情况下,实体经济以价值系统为中心,包括物质价格与资产价格。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依靠自身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为了有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在当前背景下,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藏区金融机构抓住国家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藏区银行业发展需要特殊税收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本文拟从税收政策的角度分析当前藏区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为止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本文主要围绕着金融服务实体推进惠普金融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具体落实的方法与建议,例如:对金融产品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金融体系进行调节等,并对金融改革中竞争中性的原则和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消费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社区银行建设的角度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体经济的稳企回转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发质疑。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强调统筹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是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