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文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2.
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增加支出和减税两个手段。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事实表明,增发国债的空间越来越小,政府投资的效果也逐步减弱。因此,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两个手段一起使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浅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所使用的两种最主要工具,但是由于二者在调控目标、手段及其功能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有优点和缺点。就财政政策而言,其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为税收、国债、投资、公共支出等;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所需货币,出现通货膨胀时,减少财政支出;反之,则增加财政支出。而就货币政策而言,其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为存款准备金、  相似文献   

4.
以增发国债、扩大公共投资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实施,对扭转经济减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积极财政政策毕竟是在特定背景下采取的应急措施,难以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长久之计和根本之策,应未雨绸缪,为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后促成可持续增长机制的后续政策预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孙通通 《辽宁经济》2004,(10):60-61
国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发行国债可以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困难,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内部通货紧缩和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果断推出了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标志的积极财政政策,它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的6年来,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巨额的国债资金增加了政府投资,拉动了国内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国债规模的限度也引起了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防范和化解国债风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6.
马潞生 《开放潮》2001,(2):40-41
一、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健全预算、税收等制度,发挥财政对总供求的调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针对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运用好国债投资和财政贴息等政策手段,调整现有生产建设性资金的投向和重点,通过集中捆绑使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三是针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困难问题,通过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大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7.
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之初,其政策目标只是扩张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手段主要是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在随后几年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不断多元化,政策视野不断扩展,政策影响力也超过当初的构想,它不仅体现出经济方面的功效,而且体现出社会方面的功效。但是由于政策手段并没有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且鲜明地提出,要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培育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正确运用财政政策,良性地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国债发行等财政手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转型。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汇率政策下,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也取得了巨大成效。表现在:首先扩大了投资,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建设国债,调整税收政策,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增加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0.
李中华 《辽宁经济》1999,(12):27-2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和调节杠杆发挥着重要作用。税收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冲击着税收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税收调控政策到微观的办税方法,从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到税务人员的观念,从税收理论到实践。所以,知识经济、网络技术、买方市场、环境问题等,必然要求决策人员把握好税收的政策取向。一、税收应满足政府增强调控经济能力的需要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化程度越高,对政府调控经济能力要求也越高。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不外乎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我国银行存贷差额较大,陈欠回收困…  相似文献   

11.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协调的必要性 从总体上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种政策都会受其政策功能及实施范围的限制而难以产生全面的调控效应;同时,由于政策作用的侧重点及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同,在实践中还可能发生政策手段之间相互掣肘和抵触的情况,这些都要求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2.
完善国债经营管理刍议张明业,李梅娟经过近13年的国债发行,国家信用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信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国债经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和规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中证券规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和规范国债经营管理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信用...  相似文献   

13.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被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1)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2)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3)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4)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迹象,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下跌,经济增长率也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7年的8.8%。在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国债政策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动态趋势来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从1994年以年30%的速度急剧扩张,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及与日俱增的财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8年起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至今已过去了5个年头。5年中,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那么我国今后是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还是转而实施其它的财政政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到了攻坚阶段。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及效果(一)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拓展了民间投资获利空间自1998年至2003年我国累计发行国债8000亿元。在国债的用途上,98年主要用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自99年起,除将国债用于上述用途外,还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企业技改投入。1.在周边国家经济低靡的…  相似文献   

16.
一、内陆开发区财政政策效应不可低估 内陆开发区尽管创办时间、开发效果及其作用等各不相同,但在过去的开发建设中,都制定了相似的财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多数以沿海特区改革探索所提供的经验为借鉴,以减免投资企业税收和当地政府负债投资开发区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主要内容。从实践来看,均较好地发挥了刺激局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和合理配置内陆地区资源的作用。首先,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内陆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内陆地区投资硬环境远不如沿海地区的情况下,由于在制定具体财政政策时一般体现了“放水养鱼”、“不求所…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积极,再到稳健,直到向中性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国债水平不合理限制了财政政策效果发挥,财政政策手段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仍存在财政冲突。对此,今后应重点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借助税费改革放宽企业经营空间,完善分税体制下的地方税体系,适时下放税收立法权,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也有制约作用。税收制约作用的手段有税收制度、税收管理方式等,税收制约作用的实现形式有调控经济运行,保证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结构调整;调节社会分配,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自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投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快速、稳定增长期,民间、地方政府投资能力迅速扩大,我国投资总量的增幅过大,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形成逆向调节并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必须实施财政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冷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国债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 1998年下半年,面对社会总需求中消费不旺和出口下滑的现实,国家及时果断地做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用于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和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三年间,国家共发行长期投资国债3600亿元,具体实施在农林水利和生态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等九个方面,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形成24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100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这种以国债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