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3-4倍的人口,那么,我国农业是靠什么力量提高粮食产量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珀金斯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从1400年到20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数量增长了7-9倍,人均粮食消费量在长时期或者保持不变,或者只是略有增加,而同期我国耕地总数只增长了4倍,粮食总产量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靠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其贡献各占50%左右。自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增产途径基本上只是依靠提高单产,并且还要补偿因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负贡献近20%,提高单产所做的贡献高达119%。  相似文献   

2.
叶明华 《财贸研究》2012,23(3):15-21
为从定量视角检验中国粮食是否实现稳定增产,通过收集1978—2009年12个主要产粮省份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计算各省粮食单产,同时构建H-P滤波分解模型,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并对短期波动的收敛性进行Mann-Whitney检验。研究发现:就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自1978年以来保持持续、稳定增产,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粮食增产趋势趋于平缓;就短期波动来看,粮食生产波幅总体较为稳定,但自2004年以来粮食短期波动呈现收敛性,粮食增长强度弱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建明 《现代商业》2013,(33):179-182
本文通过供求理论的分析和阐述,得出价格形成的过程,即由供给和需求这两种力量决定的,以此来分析影响粮食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分别对影响粮食供给的人口的增长、宏观经济增速、居民收入水平和影响粮食需求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的播种面积等主要因素加以分析,为粮食市场供求平衡研究和粮食市场预测函数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生物质能源需求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影响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异常、科技进步、种粮成本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而外贸依存度、粮食储备能力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严格保护耕地,遏制耕地的减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加强土地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完善粮食储备,健全储备粮食调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祝正芳 《中国市场》2013,(16):85-86,94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利用我国各地区2008年的实际数据,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研究我国粮食产量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施肥量和降水量的内在定量关系。修正后的模型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施肥量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已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施肥量的情况下,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预测我国粮食产量并协助政府制定相关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确定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060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业部已确定,2010年要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着力优化品种和区域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抓好水稻特别是东北粳稻和长江流域双季稻生产。此  相似文献   

7.
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把河南省粮食有效灌溉面积等7个影响因素和河南粮食产量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农村用电量这三个因素总效应和直接效应的大小的顺序均在前三位,说明增加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扩大播种面积、增加农村用电量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提升河南粮食生产供给能力,一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二要保证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三要保证农村用电,创新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影响,以小麦为例,通过搜集筛选影响小麦播种面积的主要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借助于AR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两年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受粮食最低收购价刺激的反应程度.回归预测分析表明,当前小麦播种面积与粮食最低收购价变动呈正相关,但受其刺激的反应程度并不十分明显.与之相比,其受科技进步水平、收入及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大.最后,从供给侧改革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3-2009年湖北省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人文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粮食单产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5个重要的因子;预测结果则表明,未来几年湖北省的粮食总产量将持续上升,湖北省人均粮食产量也同样呈上升趋势,这将为湖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国粮食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未能完成国家计划,粮食统销价比购价还低,刺激了平价粮的消费。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健是如何使工业品同粮食及制品之间的比价合理,合理调整利益关系达到粮食增长,从而真正做到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及把粮食作为“农业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受可耕地面积的限制,粮价的改革已经成  相似文献   

11.
舒亮  柏宁  宗立鹏 《北方经贸》2002,(10):50-52
加入WTO ,给我国很多产业带来跳跃性发展的机遇 ,但对粮食产业而言 ,挑战远远大于机遇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和集散地 ,其今后的发展影响着东亚甚至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形成 ,也决定了能否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垦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立岩 《商业研究》2012,(8):165-170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曼奎斯特指数法,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予以度量,从时间变迁、地域分布与个体差异层面分析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技术资本深化的态势,认为提高黑龙江垦区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能力,应从制度设计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的角度,寻求促进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突破口,走适度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由美元贬值引起的农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替代生物能源需求增加、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等派生因素对粮食价格的直接、间接推动作用,根据我国粮食现状,现阶段应采取敦促美元升值、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科技对粮食贡献率,以及密切关注国内粮食期货价格波动等,努力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李婧 《对外经贸》2021,(3):69-72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创,我国拥有14亿人口,保证粮食安全是国之策略,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肩负着时代重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黑龙江省应坚持贯彻粮食安全新战略、坚持贯彻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等战略举措,继续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水平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路径选择,以及创新粮食生产企业对外投资新思路、大力培育和扶持大型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加大境外粮食生产投资与合作的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条件好,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河南省粮食产业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Under the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this year's summer grain yield per hectare reached 4.4893 thousand kg, a 0.4% decrease of 20.4 kg from that of last year. Du Zhixiong, researcher from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aid that although the summer grain yield per hectare dropped, the wheat production exceeded last year and the main grain production regions such as North China kept a stable growth of production. The overall sou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huge grain stocks substantially lessened the impacts of the 0.3% slight drop on the grain supply.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需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状况,从总量、品种和区域角度归纳出我国粮食供需的特征、趋势及成因,提出了粮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和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挑战。为此,需要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资源政策保护体系,协调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细分四大粮食品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安全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商业研究》2006,(20):163-167
基于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状况和我国农业投入成本和效益分析,我国未来粮食的自我保证能力有限。同时分析世界粮食的供求、我国外汇能力和我国粮食进口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目前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已经很高,粮食进口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粮食保障应选择适度进口的“双保险”粮食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日本领土狭小,资源缺乏,人口众多,因此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是历届政府优先考虑的事项。长期以来,政府高度补贴和保护国内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与配送。尽管如此,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食物需求(按照热量计算)的约60%依靠进口。尽管强烈地震对日本粮食业的影响低于人们的预期,但还是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世界棉花市场的格局与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棉花产量增加主要依靠提高单产,棉花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棉花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棉花产业应充分利用其棉花单产水平高、成本低的优势,不断优化棉花品种结构,提高棉花原棉质量,进一步提升在世界棉花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