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潘劲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1):51-58
由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机制,提出推进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因此,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面上的调研掌握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宏观发展动向,通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组织的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掌握专业合作组织的微观发展状况,进而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促进政策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对合作组织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由于各国政策支持的目标不同、措施不同,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也不同。了解这些国家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目标和内容,分析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助于降低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的政策援助成本,提高政策援助效率,更好地实现政策援助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陈晓华司长于9月24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网2001年度年会暨圆桌会议上,代表中国所作的专题报告。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得到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从80年代开始,由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发展经济为目的,自愿组织起来的一种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国规模较大、管理较好、活动比较规范的有14万个左右。其中,山东、安徽、陕西、辽宁、江苏、…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人际间走向合作的基础。小农进入市场途径不是取消小农家庭的生产组织形式,而是农民农场一体化,农民农场一体化的最主要形式是合作制。中国社会关系取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并带有“圈子主义精神”的“熟人信任”。这种以亲缘和拟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是中国农民走向合作的行动逻辑,促使个体农民在面临市场挑战时合作行为发生及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发展,但同时也内在规定了合作对象及范围的“规模界限”,最终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向更大规模、更大地域空间的拓展。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是需要以契约、产权等现代制度为基础的“普遍信任”来做支柱,而不是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个人信用”来维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政府日益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规范化发展再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敏感话题。规范化,顾名思义,是使其合乎一定的标准。但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方面,问题却要复杂的多,在”要不要规范”、”规范什么”上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典型的代表观点认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处于发展初期,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太低,因此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动员社会资源让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如果过于强调按照国际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来规范现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结合中国的国情,那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就会被排除在外,从而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体制创新,是中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企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村经济"散、小、弱"状况的必由之路。尽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初期呈多类型发展的态势,但股份合作社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凌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若使数以千万计的小农与大市场充分接轨,唯一的选择是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并由它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抗击市场风险,共同获取经济效益。本文依据辽宁省凌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从不同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形成一些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进行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为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途径、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实践指导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有益借鉴。一、典型模式经过多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改革和试验探索,两种较为成功的典型模式脱颖而出,即莱阳模式和邯郸模式。(一)莱阳模式。在近几年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和发展中,山东省莱阳市的经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于2005年3月24日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一、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自主兴办了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这是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形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重点并非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及其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是想揭示在客观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制约下,当前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特征及相应的经济行为的实际状况,并提出在此条件下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由于中国目前尚无对合作组织内涵与外延的法律规定,因此本报告所涉及的中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自改革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几类新型经济组织: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农民合作基金会、农村股份合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广东近年来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借鉴高州经验入手,提出广东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不同形式的农民合作及产业服务现状,考察了中国经济改革时期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经验。主要结论是:①中国经济改革以来,作为农民合作方式之一的农业合作社并未被农民广为采用,今后也不太可能为农民广为选用;②中国农民选择了其他方式的合作。鉴此,政府应鼓励多种农民合作方式的创新和发展;③中国农业产业化服务供不应求。政府应制定政策以增加产业化服务的供给。本文还指出,尽管农民合作应得到鼓励和扶持,但农民合作不应被用作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调节失灵的主要手段。否则,对农民是不公平的。因为任何形式的合作均会增加农民的成本。政府应首先制定相关政策以避免或减少市场和政府调节失灵。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政府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合作组织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对合作组织的依赖性就越强,重视程度也越高。而合作组织能否健康、快速、规范发展,取决于政府为其营造的外部环境的优劣。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传统农业还占主导地位,农民对经济联合有要求,但文化素质较低,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谈合色变”的心理障碍还普遍存在等等,政府作为“第一推动力”来弥补农民主动性不足,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既依赖于整个经济、社会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分布差异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创新逐步引向深入,其主要表现之一是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从实践看,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既表现了区域问的不平衡性,也表现了产业间的不平衡性。研究产业分布的差异性既可以探究合作经济产生的动因,又可藉此寻求推进合作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度,却遇发展瓶颈。本文借用企业家这一解释变量,从企业家能力的视角,分析在企业家缺位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困难的表现,并提出以培育企业家机制来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娟 《农村经济》2023,(1):127-136
本文从农民合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境出发,通过山东、云南等地农民合作的实践案例,分析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农民合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差异,探讨了农民合作本土化路径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小农户经营的内在特征和合作社面临的外部条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实现合作收益覆盖合作成本,在合作社本质性规定的强要求下更是如此,也就决定了中国难以发展出“真”合作社。相较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进的农民合作,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成和维系机制:其采用群众工作的方法进行动员以化解农户集体行动的困境,通过对个人资源和权威资源的动员和利用降低合作的组织成本、并使合作具有了社区性和群众性;合作产生的经济和治理的双重效用以及合作收益在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分配,使经济合作的效益从经济层面扩延到社会层面,从私人层面拓展到公共领域,增进了社区的社会资本,最终形成了治理效用—经济效用—组织成本之间的正向反馈机制。这是一条充分利用了中国本土资源,低成本、高效率实现农民合作的本土化途径,且具有社区性、治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营管理》2008,(4):45-4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一项重大创新,已成为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尽快形成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今年,正值我国农村改革30年之际,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1周年之时,为了回顾总结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研究探讨我国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借鉴交流有关国家和我国各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农业部经管司和经管总站、国际劳工组织(ILO)、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农业厅、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拟于2008年9月中旬在浙江杭州联合举办“中国农村改革30年: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加快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今年下发了 13号文件,转发了市农委《关于发展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文件强调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明确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措施和扶持政策,是加快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本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增强大力…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其规范、健康发展必将对中国的农民、农业及农村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深入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利益机制问题尤为重要。合作组织为其成员带来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民主权利,可以是直接利益或间接利益,短期利益或长远利益,社员的个人利益或组织的整体利益。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维护农民利益的途径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农民…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业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来抓,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立和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73个,区县和市级农产品行业协会77个,入社农户29.8万户,带动农户25.2万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