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渔民、渔业、渔村"问题,随着渔业生产力发展,渔区体制改革,捕捞渔区的渔民就业结构、渔业的产业升级、渔村的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新渔区的一系列生产力基础变化,厘清"渔民、渔业、渔村"逻辑关系,对于渔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是很重要的。本报告以福建省龙海市浯屿村渔业为例,进行社会学调查,分析了渔民与渔业、渔业与渔村、渔村与渔民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渔业劳动者称谓,渔区阶层分化,新一代捕捞劳动者的断裂和捕捞业渔区的孤岛现象。研究结果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渔民、渔业、渔村这三者的逻辑关系已明显断裂,政府作为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要重视新渔区出现的社会微观基础变化,以政府导向,政策取舍,进一步不断探索出台适合现阶段渔区发展中渔民、渔业、渔村非必然逻辑关系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党中央推进"三农"工作的又一大进军号角,是推进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渔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遇,在"推进现代渔业、打造美丽渔村"方面要有大手笔、大作为、大创新,让渔业一样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渔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让渔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精心描绘"渔业强、渔民富、渔村美"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3.
新型渔村社区与传统渔村的区别,在于渔村经济发展和渔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当前渔村社区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加快渔村社区经济发展、提高渔民收入以及完善社区民主政治、基础设施和社区文化建设。因此新型渔村社区管理一方面要注重调整渔村社区产业结构和加强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行社区民主管理、完善渔村社区基础设施和现代文化建设,从而促进渔村社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渔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渔政》2008,(1):40
自2006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渔村试点建设,将全省14个有代表性渔村作为建设试点,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目标,为新渔村建设试点单位培训带头人,传达落实有关政策,总结交流试点经验,研究渔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参观优秀渔业项目和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5.
新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化解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阐述新渔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从渔业发展、渔民生活、乡风文明建设、渔村村容建设、渔村民主与法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指出了新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最后,从政策保障、体制保障、法制保障、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渔村建设的保障措施;从大力促进渔村生产发展、加强渔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提高渔民素质、发挥渔民主体性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新渔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舟山渔村文化变迁——以蚂蚁岛“渔嫂生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浙江舟山蚂蚁岛渔嫂的家庭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民俗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生活在海洋世界中的"渔嫂"这个特殊群体在渔村文化变迁迆程中如何与时俱迚地随着自身角色的变化去应对渔民家庭的变化和渔村整体环境的变化的,幵以"渔嫂"颜·AX的个人生活史为例,通迆对典型"渔嫂生活"的变化具体直观地展现浙江舟山渔村文化变迁的迆程。当今,渔村社会面临着解体与重构,渔民转产转业适应城镇化转型,渔村千百年来形成的渔民传统生活文化和渔村社会情感纽带正面临断裂的危机。因此,应引导渔民调整劳动参与模式适应新的产业结构转型,同时以海洋文化节为载体,大力宣传和鼓励全民参与保护海岛文化遗产,增加海岛商机使本已离开渔村的人们回流渔村,使走向衰败的渔村文化重现生机。  相似文献   

7.
渔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渔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渔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渔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还是深化渔民自治、完善渔村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因此,渔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渔村社区建设却面临渔村产业结果不合理、渔村基础设施薄弱等经济问题,面临着劳动力剩余、增收困难、权益保障等渔民问题和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等渔村社区管理问题。解决渔村、渔民和社区管理三个方面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苍南县渔村为调研个案,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渔民视角对我国渔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渔村义务教育能够基本满足渔民教育需求,但对渔业经济和渔村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渔民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对子女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但没有明确意识到义务教育对于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办好能促进渔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义务教育,本文从教育部门、学校和渔村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对“海洋与渔业”投入不断加大,资金的投放,为推动海洋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渔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渔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海洋与渔业抵御灾害能力,提高养殖单产和增加渔民收入,推进新渔村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强财政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就当前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财政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产业结构在现代渔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分析了现代渔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现代渔村的目标、原则,以及建设一个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美的现代渔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海洋渔业科技集群创新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但面临近海捕捞资源衰退、可用海域空间缩小、环境污染威胁加剧等问题。随着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实施,为适应蓝色经济发展要求及促进青岛市渔业经济健康发展和渔业结构升级,需要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空间布局等因素,明确新的战略环境中海洋渔业发展策略,推动区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农业现代化建设、海洋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诸方面论证了海洋渔业经济在天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深入分析了天津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状况和问题及发展前景;对天津市中心渔港建设、发展渔港海洋渔业经济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渔港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渔港经济区是一种以渔港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功能区.它为转产渔民的发展、渔业产业化、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经济聚集带形成提供了平台.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领先,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宁波传统海洋捕捞渔村为调查对象,研究了我国东南沿海海洋渔村的经济社会现状.主要研究结果有:①调查样本中,1991~2012年间,2006~2010年渔船增长比例最高,占53%;②吨位200吨以上的渔船占总样本数的77.6%,渔船的平均功率为377马力;调查渔村的双拖网渔船占68%,单拖网渔船占32%,实际作业时间229~331天,作业渔场主要在外海渔场;③渔区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点,即来自内陆的渔业劳动力数量远大于本地劳动力、雇工工资逐年上涨、工薪结算方式多样化、年轻普通渔业劳动力主要来自内陆、渔民受教育水平偏低等;④宁波海洋捕捞渔民对海洋捕捞生产的依赖性有增强趋势;⑤海洋捕捞产业的经济效率在下降.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加强渔业管理与制度建设;加强对海洋捕捞渔业人力资源的教育投入、生存发展环境建设投入、渔村渔区社会建设的投入,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春夏季作业时间,延长休渔期有助于提高捕捞效率.  相似文献   

15.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对于当前拓展转产转业渔民的发展空间、构建渔业产业化平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具有深远意义,更是加快海洋经济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发展渔港经济区有利于形成规模化优势、差异化优势以及相关产业"提升效应"优势。本文在分析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几点措施,以期对今后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促进意义,带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推进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通过对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发现山东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当前资源与环境、粗放的经营方式、滞后的二三产业等问题成为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障碍。鉴于此,论文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环境养护、加快渔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按照现代渔业要求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合理、夯实科技研发的支撑力度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中国海洋渔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已经处在一个起点较高、困难较多、任务较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铸就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如何实现滨海渔业和渔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可以借鉴熊彼特创新理论,从产品、结构、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并需注重企业家创新精神与金融机构"信用创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给我国沿海渔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安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渔业主管部门于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沿海省(区)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渔民转产转业的规划和政策,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渔民转产转业的任务依然繁重,尤其是渔民转产转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快渔民转产转业,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和严格执法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