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农业科研单位全面实现绩效预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科技力量,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科技投入的比例快速增长,社会对科技投入预算执行的效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部门基层预算单位,推进绩效预算改革,解决现行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全面实现绩效预算将成为必然。本文在我国绩效预算改革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对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绩效预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全面实现绩效预算的一些思路、做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机构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绩效管理理念热潮的带动下,我国一些科研机构逐步开展了绩效管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本文对农业农村部直属的三家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绩效管理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农业科研创新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农业科研机构的绩效管理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农业科研机构更好地利用绩效管理工具,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相似文献   

3.
浅析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性机构,日常公用经费及科技经费一般由财政予以全部或部分补助。加强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简称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核算等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更好服务"三农",是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农业科学研究是国家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学研究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探讨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存在问题,探索解决途径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从外部制度变迁等环境下内生出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创新驱动出发,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使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一、我省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下发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指出:对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而且对三类农业科研机构分类的界定和改革的方向都做了十分清楚的解释。即: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应逐步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从事非公益性咨询服务的科技机构;基础性、公益性为主的在优化结构、分流人员、转变机制的基础上,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后,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这些机构中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部分,也要转制并逐步与原单位分离。而且对非营利性机构的人员比例做了规定,保留现有人员的30%,编制的20%。  相似文献   

6.
浅析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实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红 《农业经济》1999,(12):45-46
一、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实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实体是发挥自己科研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创办的集农业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经济组织。但是由于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许多因素都将影响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从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实体的发展状况看,仍存在着规模小、关系不顺、管理不善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规模小、实力弱、效益低、发展慢。科研单位科技实体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大部分都是依靠科研院所投资兴办的,再加上发展时间短,从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实体的总体水平看,普遍存在规模小、自身实力薄弱、企…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任务、运行机制等必将进行调整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在抓好科技创新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科技成果开发推广与转化的工作力度,在为农业、农村、农民及产业化生产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有偿服务和科技创收工作,增强科研和教学单位的经济实力。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开展科技共建,是科技供需双方联合开发应用高新技术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的“第二实验室”,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挥重要作用。科学评价科研试验基地运行管理情况,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评促建,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试验基地建设,对促进农业科研单位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研单位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无形资产管理一直是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中的短板,难以适应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本文根据财政部门有关制度,结合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特点,分析无形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加大了对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的国家、省、市课题经费来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并且资金数额较以前增加了很多,所以加强农业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势在必行。现就我国目前农业科研单位课题经费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强化课题经费管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领域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发文量最多,占全球的46.18%;(2)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国际上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氮和磷、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最佳管理措施、冗余分析等,而国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化肥、人工湿地、防治对策等方面。(3)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生物技术控制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建立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确定经济技术上可行的最佳管理措施、识别源区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科技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农业科技系统的运行效率状况对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2009年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对政府部门属农业科研机构的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规模报酬以便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包含科技人员、科技经费及科技成果在内的6个投入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中的超效率模型测算全国32个省份政府部门属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研究机构(含直辖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结果]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581,科技运行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按机构学科领域分,水产学学科的效率值最高(TE Score=2.867 9);按机构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分,渔业的效率值最高(TE Score=1.901 1)。各省(市、区)农、林、牧、渔业农业科研机构的综合运行效率值大于1的有天津、吉林、贵州、宁夏、北京、辽宁。规模效率的平均值是0.686,规模收益递减的省(市、区)占87%。[结论]DEA非效率地区所占比例较大,技术效率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占56%,地区规模效率的提升可以依靠加大科研投入来实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在合理调控种植业科研机构的发展规模的同时优化其科技人员结构。通过开展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来促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同时应根据农业科研机构的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实现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Approaches to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involving local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build capacity, limit costs, and achiev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Governments worldwide, often encouraged by international donors, have formulated devolution policies and legal instruments that provide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devolv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However,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olicies reveals serious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limited involvement of local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in polic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Forest Policy of Malawi and Village Forest Areas in the Lilongwe district provides an example of externally driven policy development which seeks to promote local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policy which has weak ownership by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does not adequately consider the complexity of local institutions, together with the effects of previous initiatives on them, can create a cumulative legacy through which destructive resource use practices and social conflict may be reinforced. In short, poorly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community 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ies can do considerably more harm than good. Approaches are needed that enable the policy development process to embed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local institutions whilst incorporating flexibility to account for their location-specific nature. This demands further research on policy design to enable rigorous identific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stitutions and ex-ante exploration of the likely effects of different policy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4.
Spillovers     
Interstate and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from public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vestments account for a significant sha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Hence, spillovers of agricultural R&D results across geopolitical boundaries have implications for measures of research impacts on productivity, and the implied rates of return to research, as well as for stat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policy. In studies of aggregate state or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terstate or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might account for half or more of the total measured productivity growth. Similarly, results from studies of particular crop technologies indicate that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and multinational impacts of technologies from international centres, were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total pictur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20th Century. Within countries, funding institu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ddress spatial spillover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The fact that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s have not been developed for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has contributed to a global underinvestment in certain type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水利科研单位作为水利事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为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要求,需要构建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公平与科学的绩效考核。基于新时期下国家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要求与水利科研单位特点构建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灰色聚类方法中的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科研单位绩效考核的等级评价,以J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例作实证分析,评价得到水科院的绩效考核综合等级为良好,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加强内部和外部管理提供依据,为完善水利科研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一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公平和效率目标为线索探讨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相关研究和指导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并在社会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与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2)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市场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调整对农业生产绩效负面影响的产生,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作为替代性机制运转受限,土地确权作为政策约束面临着实践困境的同时也忽视了调整的社会、政治功能。研究结论:在现阶段土地调整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未来要逐步健全调整的替代制度,并加强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产业,西部地区的基本条件决定了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才能解决我国西部农业深层次矛盾。认真研究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中西部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位于我国西部的贵州省作为研究省份,选择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农区县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了我国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背景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现状,发现了目前我国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并探索出了适合我国西部农业的3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路径——不完全合同制、间接合同制和农工商垂直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对其绩效进行评价。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从农民收入、森林资源经营以及社会效应三个方面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绩效进行了评价,总体来说,研究者们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短期绩效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从现有研究成果的特点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农用水权期权交易作为一种创新的水权交易模式,是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新渠道。探究农用水权期权交易的触发条件及驱动因素,推动水期权交易模式应用于实践,是建设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农用水权期权交易触发这一新视角,构建农业用水者、工业用水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和Lyapunov第一法则定性研究各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及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稳定均衡点,并利用Matlab2018b仿真分析关键要素对整体系统演化的影响。结果 农用水权期权费稍高定价、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政府管理部门公信力损失的提升、加大对金融机构经济补贴,会增加农业用水者、工业用水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参与农用水权期权交易的概率。结论 农用水权期权交易的触发需要发挥政府职能,突破门槛效应。首先,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经济补贴,激励金融机构选择创新金融业务;其次,金融机构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合理定价农用水权期权费及降低交易成本的路径,触发农业用水者和工业用水者选择农用水权期权交易;此外,公信力损失会进一步增强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约束力,最终实现农用水权期权交易触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广东省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基于SWOT分析方法围绕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提出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对金融产品及服务进行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引导民间资本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