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俭 《企业家天地》2011,(4):175-177
苏轼不仅在他开创的豪放词中完全冲破了文人词的传统规范,就是在他写的婉约词中,也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范围。  相似文献   

2.
黄州时期是东坡乐府的高峰期,佳作的繁盛期,在此期间东坡乐府表现为风格的嬗变,即从“豪放”之风到众风呈现。其豪放的怀古词、旷达的言志词、清雅的咏物词、婉约的言情词、清新的农村词,为词坛吹来了一股大气纵横的清爽之风,从而开创了词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苏轼作为宋代词坛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词人,他不仅以其意境开阔、豪迈刚健、慷慨激昂的创作风格著称于世,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婉约词作,文章就其几首典型的婉约词作进行分析,领略其婉约词深切真挚、清丽委婉、超然洒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杨慎既是明代一代词学理论大家,也是一位颇有创作成就的词人,其词学着作《词品》是最早论述品词的专著。明代沈雄的《古今词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仿《词品》,二人的词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词与诗、曲的关系问题上,皆认为滥觞于六朝诗歌;论词主体倾向婉约,同时肯定豪放。其差异也显而易见,"词品"名同而实异;杨慎主情,沈雄重"情"的同时,不偏废"景",以自然为宗;沈雄辨体明史,反对以诗、曲乱词调,否定杨慎等明人自度曲之举。沈雄对杨慎词学观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对清词"中兴"起到推动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出发,对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两位豪放派词人的词风相通、不同之处及其原因做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他们对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清初以宋荦、刘榛为代表的商丘词人群,由倡写真情、崇尚豪放的词风转向托物寓意、标举醇雅的风格,这一变化过程是清廷怀柔政策对清初词学不断影响的过程,是重视个体观念向认同群体规范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婉约词是民族文明的浓缩精华,其美学特质与文化语境紧密相连。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外译婉约词的交际意义在于传真其美学特质,交际过程应注重特定文化语境和词人情感律动的因素,以交流融合方式使译本在译入语语境里具有可读性,并从文化层面重现艺术价值,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中华文明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重要作家,他们在词境的开拓创新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苏轼"以诗为词",使词诗化,从而解放词体,开拓词境,提高词的品位。扩大了词的内容和题材。而稼轩"以文为词",稼轩词多用典故,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极大地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疆域。并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本文试图从词境的拓展方面,对二人作比较,进一步论述两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金丽娜 《企业家天地》2007,(12):172-173
辛弃疾的词,以其雄深雅健的豪放和摧刚为柔的婉约风格为大家所熟知。其实在这两种风格之外,还有这样一类词:它们以戏谑诙谐的口吻,或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怒,揭示社会现实的黑暗,在自嘲中抒发壮志未酬的苦闷,或反映琐碎生活中的细小乐事。这就是辛弃疾的幽默词。这些作品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是,这类作品既有别于他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放词,也不同于温婉凄美的艳情词,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辛弃疾性格和词风另外的特点,更多地反映出了词人嬉笑怒骂的一面。不论是讽刺丑恶社会现实的作品,还是自我解嘲、调侃游戏的作品,在辛弃疾笔下,都表现出了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艺术特点。在对辛词的幽默性和杜甫诗歌中幽默成份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两者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辛弃疾的幽默中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人格气度。  相似文献   

10.
曹秀兰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5):31-34,105
曹溶的词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古今词话序》和一些词作中,主要包括:以"本色"立论,强调抒情的雅正和用语的纤柔;注重词的景外之趣、言外之意;崇尚清丽典雅的词风;讲究创新等。这些论点和张炎《词源》中观点极为相似,表现了对张炎词论的崇尚和继承。同时,曹溶对张炎词论又有所发展,承认了豪放词存在的合理性,注重词的寄托。由于曹溶和朱彝尊的特殊关系,曹溶词论极大地影响了浙西词。  相似文献   

11.
温、韦词是婉约词得以创立之关键,至李煜则破其藩篱,大大丰富了词之抒情写意 功能,使词同诗一样成为文学史上又一重要抒情工具。三人对后世词作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词作出过历史贡献:扩大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提高了它的艺术品味,拓宽了其艺术境界。对祖国的忠贞、外敌的憎恨,是辛词思想境界的基石和核心;对劳动生活的喜爱和自然山水的心仪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必然表现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对山水的沉醉。  相似文献   

13.
《词综》的编纂与《浙西六家词》的刊行,共同推动了浙西词派的形成。“浙西六家”参与了编纂《词综》的讨论,共同推崇南宋姜夔一派词人;并以词序和创作相互附和,形成了更加明确的词派宗旨。而《浙西六家词》的收录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丹徒籍词人赵彦俞年届六十始在蒋春霖鼓励下尝试作词,七十一岁时成稿《瘦鹤轩词》. 因身历太平天国兵燹,又深受淮海词派词风影响,其咏物、记游、凭吊、送别、题词五类题材词作,皆饱含慨叹身世的满腔愁绪和婉约幽怨. 其在艺术风格上,善用传统意象,情景高度交融;感情基调沉郁,富有幽怨之美;擅化宋人成句,词笔清秀挺拔.  相似文献   

15.
在李清照现存词作中,其写愁的词篇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其词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然而,女词人的思想情感并不只是愁,本文即针对易安词来论述女词人所描述的乐,并从女词人的早期成长环境、她的第一次婚姻状况、词体本身的性质、以及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来探讨李清照词中“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词以小令名载史册。他的长调同样是自然浑成、蕴籍要眇。纳兰身为贵介公子,却心沉下僚,自称“狂生”。他那有穿透力的眼光视功名如无物,却把“情”看得高于一切,是一个“情痴”。他的歌唱爱情和友情的词作“缠绵婉约”,“使南唐坠绪绝而复续”,同时,疏狂奔放,足以感天动地。他的词格调高远,纯是天籁,“疑前身或是青莲”。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词,从文人词的柔靡纤弱中走出来,冲破词坛旧习,形成了独特的、笔力纵横、气势磅礴的豪放风格.这种风格,在苏词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处处洋溢着一种悲慨清逸放旷豪迈的浩然之气.气是苏词的精神底蕴,是苏词创作的情感生发.读苏轼的词,往往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的感觉,使人体会到他的确是因气而生词,借词以抒气.苏轼天资超迈,学养深厚,却政治失意,遭际坎坷,这是苏词中浩然之气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春义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5):34-38,43
南宋初,苏轼词被推至词坛“正统”受到广泛的追拟摹仿,甚至被提升到“宋一经”的高度,得到夸大性的阐释。据考察,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南宋初崇“苏”运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崇“苏”既是南渡后崇“元秸”政治与学术思想的反映,同时又与理学人士的多方推崇有着不可割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nozuonodie"是2014年流行于各大社交网站、论坛以及主流媒体的网络新词。针对该词的流行现象,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了"nozuonodie"一词复制与传播的过程,探讨了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词内里据和词外理据,从而展示了"nozuonodie"的生成机制,以期揭示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高观国的咏怀词,主要是与他人之间的酬唱的应酬之作和直接咏怀之作。酬唱之作反映了南宋文人在精神生活领域里对人生的诗意消遣,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直接抒怀之作,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惆怅,对时事的诸多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