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0):3-13,F0004
能源和环境问题正在向常规能源汽车提出严峻的挑战。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近年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加大了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的推进力度和产业化进程。持续增长的汽车消费、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和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要求我国汽车产业必须走清洁化和节能化道路。我国制定和实施系统的节能环保汽车的激励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瑞德 《沪港经济》2007,(4):58-59
从诞生之日起,汽车就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扩大,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开发节能、环保的新型动力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燃料乙醇替代车用汽油,曾被各国当成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出路。然而"烧"玉米驱动汽车似乎与可持续发展的人道起点相距甚远,乙醇汽油的可再生能源身份应该打上问号了——  相似文献   

4.
刘鹏 《走向世界》2008,(11):80-81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在向常规能源汽车提出严峻的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持续增长的汽车消费、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和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加速了清洁环保汽车的研发和推广。这不但事关国民汽车消费,更对一个国家的宏观战略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汽车轻量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节油、降低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汽车自重每降低10%,油耗可降低8~10%,而排放亦随之下降.在油价持续攀升的当今,汽车油耗已是用户购车的重要考虑之一,同时汽车轻量化还可改善动力性、舒适性、制动性能,增加载重量,因而提高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对于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中国,轻量化节油还涉及我国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省经委获悉,2006年下半年,云南省将继续对三类报废的老旧汽车进行补贴。一是总质量在12000千克以上(含12000千克)的载货汽车及准牵引总质量在12000克以上(含12000千克)的半牵引车;二是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30人以卜(含30人),且车长9米以上(含9米)的载客汽车;二是2005年报废的车民9米以上(含9米),且当年更新的汽车排放符合欧Ⅱ标准的城市公交车。公交车的补贴标准每辆高达1.5万元;前两类报废车补贴标准为0.4万元。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拥有一辆汽车是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如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美梦不再难圆。随着中国车市的日益升温。全球汽车巨头纷至沓来.争夺这块“唐僧肉”。乘此东风.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初露峥嵘。汽车市场上美日欧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这些昔日的霸主已不再笑傲江湖。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记录不断刷新。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带来的优势,使我们一跃成为汽车大国。然而,我们是“汽车强国”吗?回答是肯定的——不是!美国有通用、福特;日本有丰田、本田;德国有奔驰、宝马。我们有什么呢?桑塔纳、捷达在国内生产了近二十年。创造了世界车坛“神话”.但这最终还是德国的品牌。20多年的合资道路使中国汽车依附于世界品牌,滚滚的财源也蒙蔽了领军者的双眼,而属于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则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宝贵的时机。但不幸中的万幸,我们还是幡然悔悟了。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勇敢地扛起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让我们透过阴霾看到一丝曙光。  相似文献   

8.
社会层次、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改变了汽车在社会生活中原有的象征性意义,符合个性追求,象征生活品位,代表轻松休闲,达到国际环保、安全要求的汽车产品日益受到消费青睐。中国进入了私人购车阶段,汽车厂商降低生产成本和售价、增加车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售后服务的压力和动力越来越大,汽车的内需质量随之增进。政府应当与汽车厂商及各大众媒体密切合作,共同塑造一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先进的汽车化,为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塑造良好的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6,(169):3-9,F0004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情景分析表明,高速情景下2020年当年发展节能环保汽车能够节省3991万吨原油.节油量相当于当年我国石油总需求的8.9%,汽车用油的14.3%,石油进口的16.0%,节油效果非常显著。另外,在高速情景下发展节能环保汽车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50万吨,相当子将当年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削减10%。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全盘皆绿,风雨飘摇,大盘跌破3500点,积弱难返.尤其汽车股更是惨不忍睹,整车龙头股上海汽车和长安汽车一度进入13元和9元的股价,重卡老大中国重汽也跌入30元的区间,比去年10月创下的最高价足足跌去6成!整体跌幅远远超过颓势的大盘.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幅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12.
世界性的石油争夺日益激烈,开发新能源将是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作为石油消费大户的汽车行业,改进原有能源消耗方式,是未来发展趋势。文章总结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对比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并从加大投入、提升科研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世界》2007,(23):89-89
由汽车设计专家宾尼法利纳设计的全新车型玛莎拉蒂GT跑车(GranTurismo)借11月广州车展之际在中国正式上市,12月14日,青岛欧利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法拉利玛莎拉蒂青岛展厅举行了玛莎拉蒂GT跑车青岛首展,让众多受邀的岛城人士及媒体领略了来自亚平宁半岛的玛莎拉蒂GT跑车的高贵儒雅魅力。自此,这款自诞生之日起便赢得诸多奖项的汽车界新宠正式开始驶入青岛的汽车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4.
口岸     
《重庆与世界》2015,(2):16-17
渝新欧首批平行贸易进口汽车正式启运2014年12月6日上午9时,载有16辆奔驰和路虎品牌汽车的渝新欧列车从德国杜伊斯堡鸣笛开行驶往重庆。这是重庆市汽车整车进口口岸10月中旬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后以平行贸易方式开展进口汽车贸易的首次有益尝试。平行进口车是未经品牌厂商授权,由经销商从海外市场购入并以进口车贸易的形式引进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其进口渠道与国内授权经销渠道相平行。国家工商总局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为平行进口汽车的全面合法化打开了政策之门。  相似文献   

15.
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近日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远远高于石油产量的增长,大力发展节能型汽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需要,关系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7,(251):1-18
燃料电池汽车是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方向。主要汽车国家从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来看待和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制定明确的战略和规划,组织部署研究开发,并形成了美、欧、日三强目标一致、竞相追逐的全球科技大攻关态势。另外,燃料电池商业化模式也得以创新,大大降低了商业化初期经济上和基础设施上的障碍。上述因素将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综合判断,未来十年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高强度的研究开发阶段,2015年左右将初步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2050年前后氢能将成为道路交通的主力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解读国V     
我国车用汽油标准实现了9年跳5级,北京提出更高标准的排放要求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成为现代科技的载体和结晶。分析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及其原理,并指出汽车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电子技术将为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马国东 《中国经贸》2013,(16):295-296
汽车销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制造商不断的上扬价格,汽车销售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压缩。汽车销售企业通过税收筹划的手段达到纳税负担最小化,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汽车销售企业经营特点,分析了汽车销售企业纳税收筹划的空间,简要阐述了汽车销售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和目标并举例了汽车销售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国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兑现入世承诺。中国的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新的上升期,透过“十一五”规划,我们大胆猜想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汽车产业将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汽车海外畅销;日新月异的汽车科技创新和日益严格的汽车环保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