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但国家或地区不同,FDI的溢出效应大小也不一样,有的甚至出现负效应。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证实了FDI在长三角制造业的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2.
丛丽  张哲 《科学决策》2008,(10):168-168
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加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技术转移重要的是技术的转移和外溢,空间上,产业集聚是重要的载体。本文将产业集聚、FDI互动做为自主创新的外因条件;把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做为FDI技术溢出和创新的调节因素,即自主创新的内因条件,为探索自主创新的微观机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自主创新关系重大,它影响到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收集长三角地区三个省的面板数据,对影响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因素主要有研发资本投入与国内市场需求;而FDI、研发人员投入与出口对自主创新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薇  杜威 《特区经济》2011,(9):188-190
近些年来,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FDI的载体——跨国公司是绝大多数先进技术的创造者,也是全球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主体。本文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按照河南省四个经济区的城市划分将数据分为三组,分别得出了FDI在不同的经济区产生了不同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结论。基于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提高FDI在河南省工业部门技术溢出效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的FDI技术外溢、本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往国内的研究在评估FDI技术外溢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时,往往忽视了本土创新能力这一重要因素,这可能使得FDI的技术外溢被高估了。本文对长三角地区1987-20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本土创新能力这一因素之后,FDI技术外溢不再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正面作用;而本土创新能力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长三角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应该依靠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外资利用应该注重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Levin和Raut[1]的思想构建了FDI内生化的技术进步模型,选取安徽省1985-2008年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探讨了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得出FDI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的技术外溢效应,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认为FDI在安徽省不存在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九个行业内资和外资企业的相关数据的研究,得出陕西省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存在负的技术外溢效应,即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不利于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同时得出了陕西省内资企业增长的投入拉动效应明显的结论。进而指出了陕西省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外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做到理性引资,促进经济持续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是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国外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发现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笔者对国外实证研究的成果做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启示,以便为我国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旋 《改革与战略》2010,26(2):39-41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时间里,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利用FDI”与“自主创新”之间究竞存在怎样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利用FDI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得出事实上利用FDI与自主创新之间并不矛盾的结论,并剖析出当前制约我国利用FDI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应当如何提高FDI利用率来促进自主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技术溢出效应是国外FDI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上世纪 70年代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并探讨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识别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利用全局思想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长三角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发现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短板。未来可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突破口入手,着力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与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及集聚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在对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和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内部结构和集聚状况,并据此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及集聚的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未来将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农业部门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目前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以扩大农业部门的产出规模,增加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同时,可以避免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衡量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的 TFP增长率,进一步分析TFP时序、农业现代化投入要素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会显著促进城市化发展,但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并以此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31个城市2000-2011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距离加权矩阵,使用空间计量相关方法,研究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房价的关系。研究表明:空间相关性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了浙江、江苏和安徽房价上涨;实际FDI与房价的关系在省际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浙江和安徽实际FDI与房价呈显著正相关,而江苏实际FDI与房价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峰 《改革与战略》2008,24(11):67-69
长三角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原创能力不足、企业间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资源整合存在障碍等。为此,应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协作网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促进长三角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实证检验了长三角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贸易竞争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FDI对长三角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对出口竞争力提升作用不明显,R&D的增加对出口规模和出口竞争力提升作用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对外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现状进行了探讨。在区域分布分析中,笔者具体分析15个城市的外资分布现状;在投资产业结构中,则对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分别讨论,分析各地外商投资现状特征及其原因;最后得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距离上海的  相似文献   

18.
蒋伟  刘牧鑫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2-17
文章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研究了FD I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区位决定。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只是对参数进行"平均"或"全局"估计,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的"局部"估计,能够反映参数在不同空间的空间非平稳性。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以及集聚因素是影响FD I分布的重要因素。各因素在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19.
产业同构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恶性竞争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长三角各城市随着与上海工业相似程度的变化,经历了产业集聚效应和恶性竞争效应交替占优的不同阶段,长三角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减少产业同构,而且要进一步提升同构化程度,同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创新投入和品牌竞争氛围,这样的产业结构会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限制恶性竞争行为,更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薛红芳  谢守红 《科技和产业》2014,14(10):116-120
采用DEA-Malmquist法,对1998-2011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把长三角地区的工业行业分为三类。研究表明,1998-2011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平均增长率为9.3%,且主要由技术进步拉动。不同类别工业行业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差别,技术效率变化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低生产率工业行业的生产总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阻碍了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也是今后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