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程晓梅 《中国市场》2013,(36):20-2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重要因素。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长期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惠新 《商场现代化》2008,(4):315-3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注意力集中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且集约与粗放式的界定忽视了经济增长的结构与制度性要素。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经验表明,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拓展到农村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符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农村要素市场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促进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商业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方面。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把连锁经营这种经营模式推向农村,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发展农村经济也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本文就如何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更好地促进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商》2015,(49):278-279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各界所热议,因为有了社会的关注让党和国家的解决问题更加迫切和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关乎社会最基层的发展状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环节。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作出指示,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扶持,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两个"一百年"即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分析并且制定出适合农村经发展的新道路,从而让农村经济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芳 《中国市场》2009,(31):52-53
目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滞后,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文章提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应当不倚不靠,自谋发展出路;应当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公共财政取向支持发展壮大农村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商业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方面。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把连锁经营这种经营模式推向农村,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发展农村经济也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本文就如何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更好地促进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第一产业的兴裹势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所以"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培育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农业增效都是需要人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就杭州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主要的发展方向,为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的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二者息息相关,如何做到充分地发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最终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经济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给传统生产、分配、消费和交换等经济关系带来了新变化,人们只需要登入网络端口,就能以更低的成本,平等、快速地获取信息资源与所需产品。通过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步伐,相关部门能够激发农村市场的活力,推动农村产业转型的升级,促进城乡经济的流通,建立基于城乡互通的农产品交易模式,打造良好经济发展格局,为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基于此,本文分析数字经济给农村电商发展带来的机遇,阐述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环境因素与农村电商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的成因,分析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现状,探讨农村电商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产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农村经济模式已被淘汰,显然,快速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立足我国农村基本实情,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式进行重点分析,最终提出了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协整分析,利用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对1984年至2013年间中国农村信贷投放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数据表明:农村信贷投放增加及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是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0)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提倡"惠农"政策,因此,政府与农民一起承担的农村公共品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能够促进农村农业技术的发展、增加农村物质和让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前进。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品的基本理论,剖析了农村公共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了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所情况,全面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农业经济管理含义,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发现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颖 《致富时代》2011,(9):51-51
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笔者试从几个方面探析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发展之后,中国农村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扩展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以及"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十农户"这两种形式。利用博弈论理论对这两种主要农村经济组织进行分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选择提供一种分析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杨锋 《商》2012,(17):127+106
农村公路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本交通工具,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对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村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农村公路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了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低碳环保是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本文从低碳角度出发,研究了农村物流的几个因素对农村经济的影响。通过分析2009年~2014年全国31个省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物流碳排放量"和"人均GDP"的有关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得到各个因素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河南作为农村人口占75%以上的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为突出。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农业大省为经济强省,是关系到河南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重大战略问题。结合河南实际,对目前河南农村劳动力的资源现状和转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快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近几年来备受社会关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与农村经济相结合成功案例的涌现,电子商务除了给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新道路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进程,为此,本文以"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转型的推动"这一命题深入探究,对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河南作为农村人口占75%以上的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为突出。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农业大省为经济强省,是关系到河南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