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织     
创新驱动稳中求进
  中针协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第五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沪举行
  本刊记者-陈金灿
  2015年,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引领全行业寻找未来的发展机遇,探讨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针织行业该如何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近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五届第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五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张延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等行业领导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4月13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六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上海举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瞿静、林光兴,秘书长何华勤等领导及理事会成员单位、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主持。  相似文献   

3.
今年上半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以智能制造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并提出了在全产业链实施自动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方向推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主张。而协会目前开展的“2016年度中国针织功能性产品评选”活动,则意在挖掘并表彰行业内出现的、具有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的功能性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4.
4月13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六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上海举办。《针织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在会上正式发布。《规划》对针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行业面临的形势,同时提出了针织行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5.
在拥有深水良港、保税区、开发区的宁波北仑,有多少人多少企业在李鹏总理题词的“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十二个大字鼓舞下奋力拼搏、谱写了一篇篇的光辉篇章?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4年,弹指一挥间。“申洲”公司却开创了轰动全国针织业的业绩:年创汇达1300多万美元,在全国同行业中连续3年名列前茅。年产值  相似文献   

6.
梁龙 《中国纺织》2014,(5):64-65
为了能更好的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厘清企业发展思路,了解协会服务动态,大力推进针织行业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与升级,实现科技针织的创新发展,4月18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五届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针尖上的中国”第四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张延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正处级调研员曹庭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理事、会员单位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纺织》2013,(7):151-151
本次上海纺织工业展上,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一如既往地以其标志性的“中国蓝”和气势恢宏的展厅而引人注目。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就在展会开幕的前一天,慈星刚刚迎来了企业创立十周年的庆典。“慈星股份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从事电脑针织机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始终致力于提升我国针织机械的技术水平与推动针织工艺的发展进步,”慈星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昌仁介绍,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思维,使慈星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智能针织设备供应商,拥有了与国际品牌一争高低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慈星股份已拥有国家专利543项,是电脑横机、无缝内衣机两项行业标准第一起草单位。  相似文献   

8.
王南 《化工管理》2013,(19):18-18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是现代创新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至高无上的作用。“企业家”的“灵魂”就是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实现“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打造经济升级版,其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创新,只有通过管理、制度和技术的全方位创新,中国经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在这方面,百年老企业开滦集团的思考和实践,是一个很好的观测窗口。  相似文献   

9.
当你走进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的服装商店时,你会被那些色彩斑斓、款式新颖的各式羊毛衫、保暖衣、春秋衣、T恤衫所吸引。这些服装是由各种新型针织圆纬机织成的各种针织面料制成的。孙迎新同志是针织圆纬机的优秀设计师。 孙迎新是青岛金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从1992年以来,先后设计出十多个新品种,50多种规格的针织圆纬机新产品,为企业、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7年度被评为青岛市“有突出贡献人才”,1998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党员,1999年4月又荣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2000年荣获全国…  相似文献   

10.
在2011年“慈星杯”全国毛纺纱线与毛针织服装产业链技术交流论坛上,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介绍了电脑横机的创新隋况,他的发言引起了热烈的掌声,鼓舞了众多毛纺企业负责人的信心,也使我们看到了未来毛衫行业走向世界一流水平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刘凯 《中国纺织》2003,(8):18-21
山东如意集团是以毛纺织、服装为主,兼有棉印染、兔毛纱、针织、化纤、房地产等多种产业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山东省首批“管理示范企业”,连续十年被评为济宁市经济效益支柱企业,已跻身全国同行业五强,多次荣获“中国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国家金桥奖”等荣誉,2000年企业被评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集团完成销售收入57128万元,利税7177万元,利润4108万元,三项指标同比增长20%。如意集团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方面主要抓了六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严明亮 《化工管理》2004,(12):52-52
从“中国电解化工厂”到“常州化工厂”到“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化集团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走过了风雨兼程的50年历程,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技术装备由简到精,目前已成为江苏氯碱的排头兵,全国氯碱企业十强之一。十几年来,越做越大的江东(常化)何以生机勃勃?他们的回答是:创新。创新是他们的灵魂,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创办至今,PH Value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以下简称“针织展”)已走过不平凡的十年。十年间,针织展就如同孩子一样,从襁褓孩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变得帅气阳光、充满自信。十年发展,针织展不仅见证了中国针织行业的困难和坚持,也推动了中国针织行业的突破和变革,展会与产业发展之间已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自身也锻造成为中国针织行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我到浙江嘉兴电厂进行学习调研,傅林江同志介绍说,借助浙江发扬“南湖红船精神”,嘉电的特点就是“创新”。现收到本刊编辑部关于嘉兴发电公司管理创新探索的一组专题报道,从而进一步得出了更清晰的结论:嘉电的发展靠创新。企业管理创新要战略领先,要构建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要提升文化力,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让每一处都闪光”的企业精神,要总结“企业兴旺,我的责任”的群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近日,“纺织之光”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建议授奖项目名单发布。授奖项目内容集中涵盖了内衣行业先进工艺技术、针织原料、新型针织面料、内衣加工装置、产品标准、内衣设计与教学等多个方面。以下是“纺织之光”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建议授奖项目名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就整个国家来说的。从企业来说,我认为创新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创新分为三个方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来的,他说创新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个定义一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创新与发明不一样,创新是根据客观的需要,把已有的生产要素,已有的条件、技术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飞跃,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但是它必须能够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东西,能够提高效率。由于技术…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按照新事新办原则,树立“不创新就死亡”的观念,以“三个创新”为契机,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力争使企业从内容到形式都实现根本的转变。所谓“三个创新”,即通过制度创新,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通过技术创新,达到企业产品结构合理,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优势产品;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管理科学”。三种创新活动缺一不可。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动力,管理创新是保证。三种创新活动保证企业的长盛不衰,其中管理创新由于投入较少,干扰较小,理所当然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为针织产业发展助力“‘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获奖项目,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内衣部件设计、功能性舒适性面料开发、新原料研发、染整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中纺联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孙瑞哲表示。  相似文献   

19.
《轴承工业》2006,(4):1-1
中国轴协制定了这样的发展战略:从“十五”起步,经过三到四个五年计划的努力,使中国轴承工业从世界轴承生产大国迈进世界轴承生产强国行列。“十五”的实践已经证明,成功企业离不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轴承行业在“十五”期间经济规模取得了快速发展,而管理创新水平的提高速度却相对较慢,中国轴协企业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蔡适应用“喜忧参半”四个字,就比较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20.
梁龙 《中国纺织》2023,(Z3):116-117
<正>为构建针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践行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七届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福建省晋江市举办。作为工信部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之一,大会以“融合共赢,构建针织科技新业态”为主题,来自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及各分支机构会员、全国各地针(纺)织行业协(商)会、行业管理部门及产业集群的负责人,科研院所、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围绕当下针织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及最新研发成果,就加强产业协同、科技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