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让世界各国经济萧条,消费下降,国外品牌如何渡过寒冬?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中国民众巨大的消费能力为全世界所关注。在CHIC2009上,上海世贸商城的海外设计品牌中心IFEX(I nternationaI Fashion Exchange)的展位吸引了很多的国外品牌商和国内渠道商,为他们做红娘。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中国品牌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的财富通过老百姓对国外品牌的消费,向其品牌所属国转移,我们要警惕中国品牌消费中的财富转移!"在3月29日北京召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海外知名品牌服装纷纷抢占我国市场,期望获得一席之地。国外品牌服装抢滩中国,给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激活中国服装市场;与此同时,当我们看到许多人以穿洋服为荣,以能说出一大串外国...  相似文献   

4.
今年来CHIC参展的海外品牌数量超过了400家,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届。统计显示,海外展商基本覆盖男装、女装、皮革、皮草、孕婴童等各个品类,而今年海外新增参展品牌主要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欧洲消费市场不断萎缩使得当地品牌渐渐成为CHIC海外展馆里的"主力军",他们来中国为了寻找新的机会。多年来,借CHIC平台敲开中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5.
与国外品牌发布会相比,国内品牌发布会在商业化程度上有天壤之别。国内品牌把品牌宣传放在第一位,而国外品牌发布会最重要的效应是验证设计师的作品是否有商业价值。每一场惊艳的发布会无不展现出潮流时尚的最前沿,但国内品牌秀场落地市场的商业化运作却如蜻蜓点水,真正贯穿供应链环节的并不多。新品发布形式不唯一让我们为品牌举办发布会算一笔经济账:场地租赁、舞美创意设计、模特走秀、服装制作一场最普通的秀大约需要30万元,而"大秀"则达到上百万元。  相似文献   

6.
林雷 《董事会》2005,(11):88-89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外品牌纷纷以合资的形式角逐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企业的汽车品牌发展却显得举步谁艰,在向中高端市场的挺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长期.在品牌多元化时代,中国的本土企业究竞该如何实现品牌突围,提升自己的汽车品牌?  相似文献   

7.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0):60-62
在国内企业并购国外品牌或者国外品牌国产化之后,这些曾经辉煌的大品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在品牌实现了转移后如何在中国本土保持原有的生命力?其国际化大品牌的形象如何不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于品牌附加值的消费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发展趋势。近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恒源祥集团共同开展的国家品牌战略问题研究成果暨新书《国家品牌战略问题研究》正式发布。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品牌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地位和影响的重要指标。面对国外品牌大规模占领中国市场,中国财富大量外流的现状,"国家品牌战略问题研究"项目于2011年3月实施,以期探索国家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光斗 《中国纺织》2007,(3):124-125
中国元素备受青昧中国品牌喜欢对国外元素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应用,而国外品牌近年来开始对中国元素表现出异常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反而越发懂得挖掘中国元素,用中国元素赢取中国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随着消费者购买心理的不断成熟,购买能力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对于这样的变化,国外品牌往往会敏锐地嗅到商机,调整方向,继而成为获利者,中国品牌有时只能望洋兴叹。近些年,中国婚纱消费市场的潜力不断凸显,国外品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抢占",前不久Vera Wang将亚洲首秀献给了上海时装周,当然其筹备已久的上海精品店预计3个月内开张。这一次,中国品牌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1.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女装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尤其是高端女装产品的消费力骤然大增。面对迅速膨胀的市场容量、国外品牌的大举挺进,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外大牌无论在品牌历史还是品牌文化上,都较国内自主品牌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2):48-51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诞生于中国入世之初的奇瑞,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完美演绎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拓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挖掘本土品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润滑油品牌在没有任何限制性门槛的宽松政策下,随国外的品牌汽车一起陆续进军中国,蚕食中国的润滑油市场。2003年,中国有4500家润滑油工厂,排名第一的企业份额也只占到5%,没有强势的品牌可言,润滑油高端市场80%都被美孚、壳牌等国外品牌所占据。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2013,(2):11-11
65%以上的海外消费者愿意接受中国制造,高于调查的预期:这来自1月11日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议组委会发布的《走向全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的海外拓展之路2012年》报告。  相似文献   

15.
著名营销学家莱特指出 :“未来营销是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 ,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先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 ,品牌互争高低愈演愈烈。中国企业面临众多“洋品牌”挤压的严峻挑战 ,如何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树创品牌战略 ,叫响中国产品世界品牌已是当务之急。然而 ,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缺乏品牌战略思想 ,一些企业仅仅满足于成为国外品牌企业的“打工仔”,许多品牌缺乏科技与知识产权的强有力支撑。专家指出 ,中国产品融入世界品牌 ,关键在于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 ,赋于品牌更加丰富的科技内涵 ,全面提升中国产品在…  相似文献   

16.
在每年的CHIC上,聚集了要在全行业面前展现实力的大品牌、在CHIC嗅到无限商机的"为代理商而来"的成长型品牌、把CHIC当做一个大课堂不断学习摸索的小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并把CHIC当做敲门砖的海外品牌……每一个参展商都是这20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纺织》2005,(5):136-136
新的贸易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产业创新之路?如何把握品牌资源经营?如何与国外品牌联合共赢?这些老问题以全新的面貌摆在很多企业家面前.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众多海外品牌登上CHIC的舞台,吹响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外品牌,了解海外参展商对CHIC的印象和要求,《纺织服装周刊》开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热议的公务车采购目录全部是自主品牌车型一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支持:"对于自主品牌应该大力支持,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是行不通的。现在自主品牌实力较弱,源于质量不行、市场信誉度不高,这需要时间培育,中国汽车工业自己也要争气。"贺强对于车企热衷海外并购提出了不同观点。很多自主品牌耗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摩配》2007,(10):70-72
中国汽车业已经卷入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洪流当中.如何分享广阔的海外市场?本版通过“零部件采购、海外出口、海外建厂”三大热点.回顾了中国汽车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海外”成绩。中国质优价廉的零部件在诱惑着海外汽车巨头;自主品牌汽车受压于国内激烈竞争.开始了汽车出口之旅:而更有雄心的一些本土车企.则开始奔赴海外设立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