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渐渐形成举家迁移的模式,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社区融入视角出发看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根据社区资源特别是社区教育资源对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的重要作用,提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提高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城市融入问题是一个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户籍制度产生的必然结果。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户籍制度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而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消除这种不和谐状态,去寻找缓和乃至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形成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大新的群体,相当部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工作方法和介入层面入手,深入分析社会工作促进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路径及方法,以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学龄教育问题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入手,分析了导致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及家长各方面配合,解决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群体。随着移民人数的上升,移民在城市里居留时间延长,流动儿童日益成为移民潮中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里的大量随迁子女,特别是那些没有户口的暂住人口,既是其父母的大问题,也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分析1995年广东省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就学情况。依据199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我们研究外来人口的流入地和流出地数据,估计流动儿童,永久移民,流入地以及流出地原住人口的子女入学率。这个对入学情况的多元分析主要有两大结论:第一,与本地市民子女相比,流动儿童入学率要低得多—特别是移居时间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而令人吃惊的是长期迁移的儿童,就学率则要高的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许可归因于有户口的和流动儿童父母的高度差异。第二,来自广东农村的流动儿童就学率低于流出地的未移民。由于教育对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影响日益重要,临时移民所面临的劣势极可能对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产生长期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因为其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发展性贫困的现象:表现为营养水平低下、教育资源不足、社区支持缺乏、社会化程度普遍不足、心理问题突出等。对于流动儿童的发展性贫困现象,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汤淑红 《理论观察》2023,(10):97-100
随着我国全面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推进,城市化覆盖规模扩大、建设提速,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人员涌入城市,这一方面补充了城市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发展有利有弊,所以如何安置流动人员,以及解决流动人口带来的相关问题是城市化研究中的重点话题和热点领域。尤其是在交通体系建设完善的当下,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特征已经从早年的单身外出转向自己和亲人共同外出的举家迁移模式。在当下,流动人员的增多意味着外来儿童数量的增加,受限于父母身份和家庭环境,这些孩子的受教育问题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重视和认真解决的行政任务。本文将针对山西省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借鉴国内外关于流动人口研究的相关理论,对于流动人口的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有助于管理者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实现良好的城市治理局面。  相似文献   

9.
周斌 《黑河学刊》2008,(3):139-140
目前,我国流动儿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的城市认同感较高,而他们在城市中的现实处境却和他们父辈差不多。流动儿童对城市较高的认同感与他们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使他们产生认同危机,从而产生反社会行为。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流动儿童的城市认同问题,他们很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寻求认同,这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地理学可以看出,最初的经济区域总是沿着交通而延伸和发展的,通过城市的不断集聚,新的节点不断出现,由此逐步形成交通经济带。交通经济带成为产业发展、资源流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也可以从交通经济带建设开始。  相似文献   

11.
谭瀚 《特区经济》2022,(12):21-2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生活并成长在城市,而城市给儿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就是要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坚持儿童优先、儿童视角,切实保障《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所约定的各项儿童权利,帮助广大儿童改善成长和发展条件,为儿童乃至整座城市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中国,深圳市较早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规划并付诸实践,先行示范了建设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其经验值得我们在接下来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加以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沙莉 《黑河学刊》2013,(3):181-183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与日俱增,随同父母家人一起流动进入城市的低龄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成为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在此,笔者以兰州市回族、东乡族流动人口中14岁以下低龄儿童为对象,对流动低龄儿童的生活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流动低龄儿童权益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5,(11):35-37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凸现。这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之痼疾在新时期的一种表现。缓解这一矛盾的一个路径是分析流动儿童教育需求,调整教育供给行为,创设新的制度环境,使流动儿童能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海曙区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美玲 《发展》2011,(9):145-145
临夏处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留守、流动儿童较多。为了更好的关爱这些留守、流动儿童的成长,学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吴丽丽 《改革与开放》2013,(2):29-30,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流动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其中儿童是受其影响最为突出的群体之一。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保护问题已成为中国儿童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充分认识全面加强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厘清这些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尽管流动儿童现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但他们必定会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新主人’。因此,流动儿童教育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否则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位长期从事儿童教育研究的专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张静莉 《魅力中国》2011,(18):215-2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的弱势群体称为农村留守儿童。2008年9月,中组部、全国妇联等七部委联合组成调研组前来河南就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农村仅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就达254万,数量居全国之冠。庞大“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熏要影响,必须予以重视。对留守儿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本文就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8.
穆斯林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受贫困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能正常进入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带有救助性质的民间力量——民工子弟教学点就对贫困穆斯林流动儿童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农民工子弟教学点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其现状、困境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城市政策的放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城务工的农民,而他们当时只是被当作城市的“盲流”,甚至被认为是危害城市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才形成了大规模的区域间流动,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农民工才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从“盲流”到农民工这是极大的跨越,是国家政策的巨大嬗变,也是农民阶层自身发展的重要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中国城市经济》2010,(1):96-96
2009《中国城市经济丛书》——《中国城市经济六十年》 《中国城市经济六十年》把新中国城市经济60年的发展分为23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综合思考,全面的描绘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客观的分析了中国城市的演变动因,深刻的探索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向路径,力求站到新的高度看待现实问题、提出新的发展思路。这本凝聚了集体智慧的专著,对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和城市经济实践者、研究者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