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维芳 《北方经济》2008,(12):22-24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引起东道国管理水平、技术或生产率进步与提高的作用不断增强。本文采用“索洛余值法”来测算技术进步率,并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将FDI要素纳入到模型的分析框架中,来分析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并且FDI间接效应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更依赖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20年各地级市面板数据,借鉴HK经典要素错配理论,构建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模型,分别测算出广西“两区一带”及14个地级市农业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错配的相对扭曲系数。结果表明:广西整体农业资源错配水平偏高,且不同经济区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情况不尽相同;三类农业生产要素错配中农业资本要素错配地区间差异最大;观测期内广西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总体上波动趋势明显;不同地级市间农业生产要素呈现出不同偏向的错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农业资源错配程度,为广西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助推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CD生产函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CD生产函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基本模型及生产函数的假设与应用条件的阐述,提出了使用CD函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改进技术进步测定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柳群 《广西经济》2009,(10):32-34
葵山苍翠千般秀,千年古郡开新宇。翻开兴业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生命历程: 1997年4月,被誉为千年古郡的中国金凤凰之都——兴业,从县级玉林市一分为三的“核裂变”中脱胎而出,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县郡之一。1998年,兴业县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1999年荣获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县称号;2004年、2006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广西十强畜牧县”;2008年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  相似文献   

5.
王青 《辽宁经济》1997,(3):39-40
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测度模型及分析●王青一、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模型在定量上建立测度“技术进步”水平及贡献的模型,基本上是基于利用生产函数来变通测度企业的“技术进步”参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作为生产的两种基本投入要素与生产的成果产品或产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荔浦县是~个自然资源先天匮乏的县,荔浦历届领导班子就是凭着“先人一步靠胆子、超人一步靠理念”的精神,经过多年发展,今日的荔浦风生水起:近年来,该县获得“广西十佳县”、广西2007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2009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2010年获“中国衣架之都”等荣誉称号。该县的“绿枝园”牌荔浦芋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多个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相似文献   

8.
烟草行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与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其中科技进步是经济意义上的广义科技进步,是综合要素,是利用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科技进步作用的最终结果。为加强烟草行业科技管理,提高科技决策的准确性,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对烟草行业“九五”期间烟草行业工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了研究与测算。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基本模型科技进步作用的测算主要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经济数学方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把科技进步的作用单独分离出来,并给予定量的估价。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和分析了哈尔滨市从1986至2007年之间经济发展中各主要阶段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贡献份额变化情况,指出技术进步已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技术对经济的这种推动力并不稳定,出现明显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农业科技资源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较低、整合能力欠佳所导致的。利用1998-2014年《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农业科研机构的数据,基于DEA的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广西农业科研机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广西农业科研机构规模报酬不变及可变的技术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5415和0.5625、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586、规模报酬递减的年份较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提升了3.2%,其中技术效率指数提升了4.5%、技术进步指数却下降了1.3%。建议:根据农业科研机构的不同类型实现分类管理,整合农业科研院所资源,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2-2010年广东省统计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技术进步水平时间序列,结合农村金融发展衡量指标,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广东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但二者仅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联系,即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不是农业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故广东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间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2.
港资对广东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测算广东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然后检验技术进步与来源地分别为香港特区、欧洲、美国、日本和其他地区的FDI及内资的Granger因果关系,找出与技术进步因果关系最强的变量,并围绕着这一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建立协整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港资与广东技术进步的因果关系最强,1988至2002年,港资是推动广东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而港资主要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广东的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港资对广东技术进步的作用存在较大波动性,不能成为广东技术进步的可靠来源。  相似文献   

13.
吴玉萍  张艳萍 《发展》2010,(3):85-86
本文从投入产出因素出发,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河西走廊地区1998~2007年农业增长的技术进步效率。测算结果显示.1998-2007年河西走廊平均农业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为74.78%。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1996-2015年的知识型人力资本、价值链低端生产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知识型人力资本、价值链低端生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广西全要素生产率呈“两阶段”跃升特征。知识型人力资本呈 “两阶梯”增长态势,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价值链低端生产呈 “U”型走势,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广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虑资本、劳动、土地三大传统要素价格扭曲的情况下对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进行了测度。本文利用2004-2017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各省劳动、资本、土地的价格绝对扭曲度及相对扭曲度。测算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劳动、资本、土地价格都低于其边际产出,价格存在负向扭曲,其中土地的价格负向扭曲最严重,其次是劳动,最后是资本;从时间维度来看,各要素的负向扭曲都呈改善趋势。表明我国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样本期间有所推进,但改革推进速度不同,资本市场化改革最快,劳动次之,土地市场化改革最慢。本文将要素价格扭曲引入到技术进步偏向的分析框架,通过数理分解,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价格绝对扭曲的变动对要素技术效率的变动的影响,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度的变动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进而将测算得到的要素价格扭曲度数据引入到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中,估计了我国各省的要素替代弹性,进而测算了样本期间各省份的资本、劳动、土地的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算结果显示:样本期间,我国的要素替代弹性总体小于1,资本、劳动、土地间呈替代关系;劳动、土地的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资本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间偏向劳动,在土地和劳动间偏向劳动,在土地和资本间偏向资本。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表征技术进步,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和全国表现为倒"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表现为"U"型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比较显著,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提高有利于FDI技术效应溢出,从而促进技术进步,而中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74个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城市绿色经济效率(GTFP),并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GTFP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城市GTFP,且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仅专业化集聚的“本地—邻地”效应显著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高端行业集聚更利于提升城市GTFP;进一步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GTFP的影响存在基于自身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的双重门槛效应以及基于技术进步的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论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福建省现有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的不足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威尔逊引力模型,测算福建省9个地市的农业技术扩散辐射半径,以确定福建省9个地市的农业技术扩散辐射范围,为后续构建能够解决农业科技扩散过程中出现的“空白区”或“断层现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新平台和农业技术扩散新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R&D投入经费测算出代表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存量,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能源强度,对两者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实证关系研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万光彩 《南方经济》2006,(10):69-80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