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宣传“人之初,性本善”,认定人性是善的,所以历来有人认为稍微做点坏事也无妨。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做好事才能洗刷自己的原罪。事实上,人性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因为生存竞争日趋激烈,人性难免有恶的一面;反过来由于人需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人性也有善的一面。所以人性有善恶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2.
人性论一直是中西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过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有善有恶的观点.从主流思想上考虑,中国主要强调性善论,西方则主张性恶论.不同的人性论主张对中西伦理思想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中国强调内在的个人道德修养、现实的成圣之德和爱人思想,西方强调外在的后天培养约束、来世救赎和爱己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中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源泉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源泉--"仁"与"和"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主要是在对于人性的哲学认识上的两大阵营上的斗争,即"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和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为主的各种统治手段变化中,崇尚人善论,主张"仁政"与"德治"的孔孟之道最终占领中华民族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4.
有关法与道德关系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武炳 《金卡工程》2008,12(11):82-82
法与道德自古以来一直就是法哲学中的核心命题,法律以其明确性、强制性为显著特征,调整着人们的行为;道德则以特有的人性关怀,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调整.在对待法与道德的关系方面,出现了两大学派进行论争:自然法学派坚持法与道德的不可分性,强调法律必须要有其道德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则与之争锋相对,认为法与道德应该分离,主张只研究实在法.  相似文献   

5.
吴昕瑾 《金卡工程》2010,14(6):107-107
对人性的正确认识是是国家制度构建和治理方式设立的基础。人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人性具有的“善端”体现了人在社会道德属性方面善的一面,这成为德治存在的前提。现代社会中,法治和德治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理国家中须臾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李福建 《金卡工程》2008,12(12):131-131
康德是以道德哲学作为宗教哲学的基础的,他的"道德宗教"观所倚重的三个悬设,即是意志"自由"、"灵魂不朽"、"上帝存有".对于这三个悬设,在一般的康德哲学的研究中虽已揭示其作用,但我们可以作另一种更通俗的理解,以求与我们的目的,即揭示信仰自足性的价值系统的构成条件,有更明晰的关联,进而得到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学术学派,他们对人性善恶的问题发起了大讨论.主要观点有:性无善无不善论、性善论、性恶论、人性逐利论等观点,而尤以孟子的性善论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8.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先生在一次媒体访谈中称:“中国传统学者的学问是许愿式学问”,“谁许下的愿望最美,谁的学问就最高”。时至今日,在这种许愿式学问里打滚者仍然众多,他们缺乏实证和逻辑推演的勇气、能力,不愿意面对或没有能力揭示真实世界存在的人性弱点和制度、文化形成变迁的诸多约束条件和运行  相似文献   

9.
道家的“道德”是一个哲学范畴,儒家的“道德”是一个伦理范畴,法家的“道德”是一个法律范畴.西汉时期,道家的“道德”哲学理念逐渐被儒家和法家吸纳而成为社会伦理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从周敦颐到张载,从陆九渊到王阳明,中国“道德”概念完成了“本体论”—自然人性论的艰难历程,尤其是王守仁的“心物合一”理论将道器融为一体——从而使道与德融为一体.正是在心学的意义上,“道德”即“得道”.  相似文献   

10.
日本YKK公司是全球拉链行业的鼻祖,它由日本企业家吉田忠雄在1934年创立,如今在全球40个国家拥有近百家工厂,年销售额高达40多亿美元!吉田忠雄的YKK公司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全凭了他的独特经济哲学:善!他在创办公司之初就在自己的办公室墙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帮助别人获利,也就别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吉田忠雄深信"持善心、做善事、种善因"也一定  相似文献   

11.
马斯洛倾其毕生精力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定的人性理论基础,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问题十分庞杂,是对人性问题的十分广泛和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介绍、研究马斯洛的理论,一度出现"马斯洛热"。十七大把人的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度,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对马斯洛的人性理论进行再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马斯洛的人性论,对准确理解马斯洛人性理论的内涵,整体把握马斯洛人性理论的内容,充分估计马斯洛人性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朴素的人性指人有善恶之分。原始社会崇尚君子学说把人类均看成是从善的。在中国,把神仙当成是最美好的象征,有女娲、禹舜等传说,在西方,早期的《圣经》也劝人为善,进入初级社会后,人们对人性的观点有所改变,出现了商纣炮烙、秦朝暴政等人性从恶的描述,但是很多人仍然向征善,向往仁政,如孔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镜花缘》中君子国的描绘等,但这种仁政往往是不奏效的,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国家、军队、武器、刑律,以后《圣经》也把原来劝人为善的戒律改为要向“主”多进贡才能洗脱罪孽,才能上天堂,所以本人的观点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姑且不称其为恶,但起码不是君子,而是经济人,国家、法律、都是制约从恶,导人为善,但由于传统化的影响,我国的许多法律基点还没有从经济人的基点出发,利用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手段去引导与制约人们为善,所以取得的效果很差,如1985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之前,会计工作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规范,因为那时是“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要求每个人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会计法规中的人性法则就是认为人是善的,实行的是会计仁政,很少有什么处罚之类的内容,会计法律并没有多少用处,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搞了改革开放,企业法人和自然都有了经济利益,成了经济人,懂得去追逐自已的经济利益,但是,当时私人经济还未大力发展,企业利润还是大部分上交国家,职工的收入也还是很少,所以对人性的看法是:已注意到的经济人存在,但还是认为人的主流是善的,是一种非善非恶的人性观,体现在《会计法》中,就是规定了一整套统一的科目体系和设帐。建帐和做帐规定,而没有或很少从经济人的观点出发来规避会计犯罪,1993年修改的《会计法》虽认识到经济人的本性,但仍不知道如何去防范、惩治会计犯罪,虽然订了很多约束条款,实际上仍无一能够执行,结果会计犯罪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作为国际性的问题,抛开历史、文化、种族、国度等因素的影响,站在人性的高度,重新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从人性多元的认知到人本理念的确立,从反腐的自律与他律、劣根的惩治与积极的预防来探求廉政建设的主线与全方位.没有对人性客观的认识与尊重、没有对个人合理物质与精神期望的满足,就不可能取得单一惩治下反腐工作的胜利;防惩结合,以预防为主体、以惩治为辅助,才能体现人性积极正面的主导地位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孙志 《财政监督》2006,(12):72-72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先生在一次媒体访谈中称:“中国传统学者的学问是许愿式学问”。“谁许下的愿望最美,谁的学问就最高”。时至今日,在这种许愿式学问里打滚者仍然众多,他们缺乏实证和逻辑推演的勇气、能力,不愿意面对或没有能力揭示真实世界存在的人性弱点和制度、文化形成变迁的诸多约束条件和运行机理。他们乐于道德标榜和说教,以自身好恶来构筑“道德裁判所”,以圣贤或代圣贤立言者自居,排斥他们自我认定的“异端”。我认为,有必要对如何构建符合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道德生成、运行机制加以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邓烈辉 《金卡工程》2009,13(5):101-101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名著《利堆坦》主要是以个人主义、人性论、功利主义和契约论为其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国家的起源、君主主权论、政体论几个方面来解读霍布斯的自然法思想。  相似文献   

16.
郭泓 《西安金融》2004,(7):47-48
在哲学的视域中,货币具有双中性,既承载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轨迹,又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变迁历程,人们通过货币既展示和实现着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又导致了对人性的侵蚀。从人文哲学的角度,正确理解和把握货币的本质,对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货币与人性、货币与交往和货币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制度哲学基础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人性假定问题。现行内部控制理论存在着局限于"目的"或"目标"导向而缺乏对"人性基础"的必要深入研究。对内部控制理论大厦而言,内部控制制度的人性基础比"目的或目标"问题更具有决定作用。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人性基础,集中表现为人类普遍存在着对理性的不懈追求和"人类天性"与"世俗义务"的自我协调,从而决定了"利维坦"理论和"理性"理论,对研究内部控制制度哲学基础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薛俊武 《金卡工程》2009,13(1):121-122
人性论是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对人自身本质的认识。孟子、荀子分别提出"性善论"和"性恶论",奠定了传统人性论的基础。西汉政治思想家贾谊在继承孟荀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人性论。他明确地提出了"材性三等说"的人性论,从而具体阐释了其人性论与教育、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除了经济这个基本面外,还有政治和政策因素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即所谓的人性.与债市相比,股市和利率波动的相关性远远不如债市,这也是导致股市极难预测的原因.笔者曾经是国内最早从事国债研究的分析师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只要算准未来几个月的保值贴补率,就能把握住国债期货的走势.但要预测股市,则难以确定经济、政治和人性这3个影响因子的权重是多少,那么该如何预测呢?  相似文献   

20.
昳岚是当代达斡尔族优秀女作家.她的散文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与个性化的色彩.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由民族血脉和民族文化所酿生出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执著的民族立场.同时,在物欲至上的时代,她拒绝尘俗,在“真、善、美”诗意人生的追寻上表现为建构一种更合理的生存状态与更完美的人性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