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昕 《经济研究导刊》2014,(19):308-310
经济法视域中的政府权力是法律赋予的,政府凭借拥有的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公共生产过程中,对一切公私企事业部门及国家各种行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经营管理或进行宏观的调节控制的一种强制力和支配力。回顾中国政府通过权力干预经济的历史过程,出现了变异现象。而经济法因其法益目标和干预手段的特殊性,天然地具有对权力行为进行调适的能力。因此,在考量和整合多重利益范畴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经济法规制策略是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看,社会公共利益的产生、存在先于个人利益,受其影响,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亦早于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在前国家社会中,习惯法上的社会经济权力和社会经济权利是重叠的。国家的建立促使国家经济权力与社会经济权力分离,在国家经济权力受到公法的有利保护的同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社会经济权力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本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其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特质所决定,经济法与政府的经济行为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因此经济法规视域中的政府经济行为必然被赋予经济法的特殊意义。同时,经济法自身是一步具有高度回应性的法律。因此,在借鉴西方经济立法的同时,必须参照我国特定的社会现实,并对我国政府经济行为规范的宗旨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中立政府在选择经济制度时追求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双重目标,利益集团为了增加在社会总产出中的份额凭借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影响政府的选择。通过分析由政府和两个利益集团构成的博弈模型可以证明:经济制度的变革是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变革成本复杂组合的结果,因而无法保证每一次制度变迁的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多期制度变迁过程可以证明:短期内有效率的制度变革在长期来看也可能是无效率的。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率,需要根据财富分配状况及时调整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减少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的相关性,增加不同备选制度之间的连续性。文章还概略模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制度变迁过程并进行了外推预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规范行为的重点在于规范规制,经济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更是近些年来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隐藏的缺陷,然后制定了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的完善对策,主要包括对国家经济赔偿以及国家意志的渗入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主动性经济政策的结果。无论国家采取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或者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本质都是国家的社会经济意志。经济法是国家经济政策在法律层面的表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经济政策法。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演变路径与西方不同,需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经济政策法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国家对其的调控与参与十分关键.经济法的设立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与参与的主要手段.所以经济法需要顺应市场发展进行相关调整,以此来保证经济法能够有效维护社会总体利益,并兼顾到社会经济各方的利益公平.经济法调整的主要特点即从以国家(政府)的权力干预中心转移到了以法律治理为工作重心,本文将就经济法的国家主义倾向以及经济法调整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定位与我国经济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定位在我国经济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经济法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是市场机制“失灵”、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 ,是防止政府“失灵”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变化 ,国家经济职能的强化 ,以经济民主与经济集中相互融合为基础、以规范国家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内容、以维护公平竞争经济秩序为己任、以保障社会整体经济的平衡、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经济法 ,无疑应成为一国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过程中 ,由于对经济法定位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致使我国的经济立法轰轰烈烈 ,经济法立法却冷冷清清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环境下 ,高度重视经济法立法 ,还其在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中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伍玉娣 《新经济》2012,(7):78-80
经济法是一种社会法,它是在社会化条件下,对国家基于社会整体利益而对经济加以干预、协调、参与等进行规范和保障的法。经济法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如何以法的规范来配合国家从宏观上保持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使国家对经济及其法律调整起到主导作用。因此,经济法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干预的约束和规范,是政府干预法治化和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需求。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定位和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需。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代表了民主文明与相关价值的需求,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市民时代的终结则代表了经济国家与经济法的兴起,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跨越过程,经济法是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民商法对于社会成员与市场环境下进行自由活动,进而在根本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与人类追求物质财富相关的权力,财富的生产、占有、分配与消费成为经济权力的中心议题。同时,它又有人类所有权力的共同点,即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处置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政治权力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就从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产生、运行来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梁峻峰 《时代经贸》2006,4(8):51-52
经济法是增量利益的生产与分配法,调整的是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的增量利益关系。经济法法权正当性的认识与把握,亦需从此前提入手。文章从企业的本质、经济权利的正当性和经济权力的正当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经济法权的正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峻峰 《时代经贸》2006,4(7):20-20
经济法是增量利益的生产与分配法,调整的是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的增量利益关系。经济法法权正当性的认识与把握,亦需从此前提入手。文章从企业的本质、经济权利的正当性和经济权力的正当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经济法权的正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晓兰  王蕾 《经济论坛》2002,(24):54-55
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证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已无所不在,政府在现代经济增长及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及中国加入WTO,政府职能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更多地行使的是管理职能。我国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事务,社会单位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机构把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市场、社会…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律责任是经济法主体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形式。它是经济主体对其违反经济法义务或者不当行使经济法权利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经济法法律责任的独立性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一个热门的话题,并且众所纷纭。本文主要对经济法法律责任独立性的相关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公共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尚不完备,政府仍拥有巨大的资源配置权力,因而往往出现以政治权力与金钱交换为特征的公共权力腐败现象。回顾我国二十年的改革历程,腐败也曾多次侵袭神州大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如何有效遏制腐败、防止社会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已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腐败视作一种有第三方参与的“委托—代理”行为,在基本假设下,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及博弈论分析方法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督治理腐败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设置市场准许入障碍,从企业谋取私利,或将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为有偿服务,这种行为被百姓斥为“权力经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法,现实经济生活的概念,并指出经济法的作用即经济法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通过对交换主体和交换关系所发生的影响.接着阐明了经济法对现实经济生活作用的路径.经济法的作用与经济法的本质相联,经济法的本质决定了经济法起作用的方式和范围.在经济干预主义和经济协调主义的本质下,经济法一要抑制和预防市场弊端和市场失灵,二要克服和防止政府失灵,三要适时抉择,协调市场与政府的轻重关系.再次,论述经济法对现实经济生活作用的具体表现.经济法的各个体系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再借助具体案例阐述经济法对经济生活生产、交换、分配三个环节的影响.最后,经济法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在不同的历史维度和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变现形式.对经济法及其作用不同时期历史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经济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国际贸易市场发展加快,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强国际经济法的改革,本文主要就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新特点进行解读,希望为我国应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确实很难避免。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即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就政治上腐败而言,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则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