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雯  史怀昱  贾梓苓  王崇旭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1-中插6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村为例,通过对杨家沟村红色文化遗产及价值进行再认知,结合村庄自然格局、街巷肌理、建筑院落、革命精神,探讨红色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的山水人文智慧内涵,探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也发展与农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数来自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当中.本文旨在分析和阐释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杨开  李陶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133-14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所构建的城乡文化遗产体系量大面广,数据信息与保护状况十分复杂,通过多元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全国名城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提升保护与管理水平尤为迫切和必要.基于文献研究、现状研究和需求调研,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研究并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信息系统,旨在推动全国名城镇村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展示及长效保护机制的完善,构建全国名城镇村保护管理信息化"一张图".  相似文献   

4.
渗透着巴渝人民智慧及抗战陪都文化的重庆名特小吃已无往昔的风釆。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文化遗产的名特吃还要不要? 一些人士指出,相当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仍被重庆人深埋在历史的厚土中。比如,巴文化以及抗战大后方文化并未被重庆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珍惜和大力宣扬。文化遗产未被重视,使得重庆能体现自身特色的东西不多。打不出“特色牌”,如何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关注焦点。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吸引了从国家到社会乃至每一个人的关注。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有天然的独特优势。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化大繁荣,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知识,要介绍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譬如说故宫、长城、书法、绘画、苏州园林、昆曲、京剧、民间工艺、饮食、服饰、民居等,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知识和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譬如:  相似文献   

7.
居平 《上海房地》2006,(7):40-40
近日,由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等主办的2006世界遗产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和2006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论坛于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在上海举行,中国首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领域的民间组织——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也同期成立。多年来,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特别是在上海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音乐类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音乐类文化遗产而言,商品化途径是值得探究的重要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张谷英村的"精神家园"说起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境内的张谷英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张谷英村因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被盛誉为"天下第一村"。然而,张谷英村最为人津  相似文献   

10.
加强建党建国历史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和当代重要建设成果的保护传承,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名城保护传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将新中国时期的工业遗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外延拓展的重要对象,将其保护传承有机纳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两办意见”题中应有之义,契合高质量城乡建设工作方向。从背景和对象、工作基础、价值和名录、保护传承举措四个方面初步探讨“新中国城市型工业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传承框架构建思路,以期为建设更加全面、系统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