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业性矿产勘查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提供绝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的物资基础 ;另一方面由它的成果引发的矿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包括就业效应 ,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稳定效应等。因此商业性矿产勘查是整个地质工作的主体。但是由于商业性矿产勘查成果具有排它性和独占性 ,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它的运作是由企业进行的 ,以追求赢利为目的 ;它的调节是以市场为基础 ,加以必要的宏观调控。商业性矿产勘查这些特点 ,同它以前的体制相比 (财政出资 ,事业管理 )存在较大的落差 ,所以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13条指出:“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培育壮大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主体地位。”这是贯彻落实《决定》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要加强地质工作,无论提出什么样的保证措施,最终总得有具体的实体去执行,去操作。这个实体就是矿产勘查的主体。对于主体,《决定》具体指出了三类企业,即“鼓励国有矿山企业实行探采结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或企业集团,增强在国内外参与矿产资源勘查的能力;鼓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2月 9日到 10日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在昆明召开了“商业性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学会理事长张文驹主持 ,云南、贵州、海南、福建地勘局、云南有色地勘局、冶金地勘二局、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土资源部开发司曾绍金司长、地勘司刘连和副司长应邀参加了会议。张文驹理事长在开幕会上指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应当成为这次专题研讨会的指导思想 ;温家宝副总理在“新中国地质工作 5 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周年…  相似文献   

4.
试论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查劳动和资本投入是认识矿产资源、提供可供开采矿床的基本途径。随着全球性找矿工作程度的提高,勘查劳动和资本投入将逐渐演变为认识和获取矿产资源的唯一途径。勘查投入具有持续性、长期性、高投入、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正外部性,勘探成果具有低流动性、非均衡性,地质勘查竞争具有非充分性,矿产发现的难度具有递增性。上述特点决定了勘探企业的盈利模式应当是勘探和开采的一体化,勘探企业应当采用股权融资。国家可以扩大探矿权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规模扩张,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而勘查领域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资源储量升级缓慢,使得资源承载力不断降低,进而加剧了供需矛盾。当前迫切需要构建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完善其保障措施。建议:(1)夯实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并健全其管理机构;(2)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性地质找矿;(3)放开探矿权;(4)严格监管探矿权退出;(5)加快储量升级,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6)推进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①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决定了最终地质找矿成果出在商业矿产勘查阶段.②地质找矿成果的取得关键在于商业矿产勘查投资与地质找矿技术的结合.③目前商业矿产勘查市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资金主要通过中小投资者直接进入商业矿产勘查市场,投资主体多,缺乏技术支撑,投资分散,缺乏市场主力群体,尚处于初级市场阶段,总体市场效率低.④当前提高商业矿产勘查市场效率,加快地质找矿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商业矿产勘查主力队伍,提高风险勘查投资积极性,完善商业矿产勘查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7.
加强地质勘查是解决"四矿"问题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我国"四矿"问题的出现,与地质勘查工作滞后有关,具体表现在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低,对国外矿产依赖程度加大等,已严重影响了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稳定,指出要解决"四矿"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认识问题.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是解决"四矿"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全球矿业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矿产勘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短暂消沉后迅速恢复,大部分重要矿产储量持续增长;矿业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业公司并购活跃,跨国并购成为主流,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矿产品价格高位震荡,经济发展成本不断提高;新兴国家拉动资源需求,资源民族主义可能会对未来矿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地质勘查是国土规划和整治的前期基础工作。为使国土规划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入地开展,给下一世纪初的规划目标和第二阶段规划的编制作好准备,文章结合陕西省的现状,论述了切实加强基础地质、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和农业地质等工作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地质工作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是通过自己的产品或劳务为需求者服务的,并从需求者那里得到成本和效益补偿,然后实现再投入。如此往复才能保证地质工作的良性循环。而“两个更加”,即地质工作必须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地矿局矿产勘查历史资料的研究,并对矿产勘查效益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仲伟志贾其海(地矿部政策法规司): 关于地质勘查工作的性质问题。建国以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基木特征的预见为理论指导,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单一指令性计划、高度集权为特征的产品经济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经济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由国家统管起来,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实际只相当于国家和社会的一个生产车间,产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计划,组织并管理好生产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如何加强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保障国家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建议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参与国外矿产勘查,为企业降低境外勘查风险,拉动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境外风险勘查领域,扶持帮助国内勘查企业和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国家经济体制、地勘和矿业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的深入 ,我国地质勘查业和矿产开发业这两大关联产业的结构、运行机制、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 ,这两大关联产业虽然面临许多困难 ,但同时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两大关联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发展的内外部有利条件和机遇的基础上 ,侧重从财政投资政策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期间,普遍感到矿产勘查投入不足,并由此造成资源的瓶颈制约。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之后,特别是随着矿产品的大幅涨价,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增加,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投入已由2003年的40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20亿元,三年增加了两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矿产勘查的产出效益,就显得十分突出了。一般说,通过增加矿产勘查的投入,是可以增加矿产勘查产出的,所以通常把加大投入当作加强地质工作标志予以肯定。但是严格地讲,矿产勘查投入对出资者来说,是一种成本支出。要把这种成本付出转化为正常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矿产资源价值及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作者在分析论述矿产资源的价值、实行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的理论依据及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法规中的一些矛盾的基础上,对矿产勘查业如何全面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1999-2005年的非油气矿产勘查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勘查和采矿许可证发放、勘查投资、矿业权交易三个方面对我国非油气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地区发展进行分析、探讨。经分析总结:能源矿产的勘查与开采由东部、西部地区逐渐移向中、西部地区;金属的勘查与开采项目早期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近年中部地区矿产勘查、开采增长迅速,三地区金属矿产的勘查、开采活动比重趋近。中部地区继东部、西部之后成为勘查投资的集中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矿业权交易数量和交易规模增长迅速,我国矿业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各种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要遵循《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实行动态管理,正确理解和合理认定基本概念。建议:评价工作要按程序进行,地质评价和经济评价要紧密结合,规范应便于具体工作人员操作。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质工作始于和平解放后的1951年.60年来,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西藏地质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西藏地质工作60年可分为5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起步阶段;60年代艰难发展的阶段,初步揭开了西藏高原地壳的神秘面纱;70年代蓬勃发展的时期,对西藏大地的地质特征和矿产分布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总体认识;80-90年代的转型时期;而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则是大发展的时期,西藏的基本地质特征已经查明,所探获的矿产资源储量标志着西藏已迈入中国矿产资源大省(区)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山东黄金地质勘查及黄金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理论指导滞后、技术方法较单一、勘查力度不到位、成果效益不显著、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