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告导报》2005,(9):55-56
宋秩铭:台湾广告界元老级的人物。目前台湾广告界不少中、新生代广告人也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十几年前,他毅然决然放弃台湾成熟的广告业经营,在内地广告业刚起步的浪头,主动请缨到内地打天下,与内地拥有最高营业额的上海广告公司合资登陆。  相似文献   

2.
大约是在10年前,曾经到过世界许多城市的德国汽车专家克洛斯因上海大众开发新车型来到上海。当时我采访过他,他说他喜欢上海这座城市,喜欢吃中国菜,喜欢逛这里的商业街,喜欢深夜时分开着车兜高架,兜南浦大桥和螺旋形引桥,他不止一次说上海其实可以与巴黎、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媲美的。 看得出来,他喜欢沉浸在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气息里,喜欢感受热闹而不过于喧嚣,繁华又不过于缭乱的东方大都市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2004年初,小伙子胡亚军看到关于“人体克隆”风靡北京、上海的报道后,对淮安进行了考察。发现当地还没有“人体克隆”店,便决定在淮安开办一家“人体克隆”店。他找到了上海的一家“人体克隆”加盟公司。经过与对方商谈,很顺利地以该项目加盟费的半价(1万多元)就拿下了淮安地区的技术转让总代理,开始了“人体克隆”的经营和技术转让。胡亚军的“人体克隆”店开业后采取了高价经营策略,生意火爆了3个月,之后便冷淡起来,时常门可罗雀,技术转让也无人问津。与此同时,淮安地区又相继出现了五六家“克隆”店。胡亚军联系上海加盟总部,才了解到所谓的“专利”技术不仅他们一家拥有,全国有数十家公司同时在转让这种“克隆”技术。时隔半年,胡亚军投入的8万元全打了水漂,他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正> 兼职工、劳务工、小时、退休工,这些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目前正在上海悄然兴起。来自上海各区县职介中心的信息表明,与劳动关系相对固定的合同制职工相比,"打短工"者往往更受用工单位的青睐。30出头的吴斌是上海一家合资企业的工人,工作时间十分规律。一个偶然的机会,拥有包装设计特长的他被同学所在公司请帮忙,从此一发不可收。现在,每个周末他都要到兼职公司"上班"。不仅劳动者愿意多打几份工,就是用人单位也颇为中意多元化的用工形式。特别在新组建的民营、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除了业务骨干招聘和录用部分合同制工人外,其它的辅助工  相似文献   

5.
《商业企业》2006,(5):40-40,42
上海宝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于1994年3月,公司主营酒店、连锁旅店、出租汽车。2003年8月,上海市宝山区国资办和上海巴士实业(集团)对其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上海宝隆(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成功营销》2009,(1):9-9
上海“宝路”威士忌为搭名牌便车,采用了与荷兰“黑牌”威士忌相似的酒瓶包装设计。日前,”宝路”威士忌生产销售商蓝樽(上海)酒业公司被“黑牌”的东家——荷兰黛尔吉奥品牌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最终被判赔人民币125万元。  相似文献   

7.
王文正 《浙商》2012,(9):112-114
他是中国近代上海宁波商帮中的著名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乡下少年,只身来沪谋生,勤劳机敏,勇于开拓,他独资创办的三北航业集团,为同业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8.
雪火 《商业文化》2006,(9):83-83
去年八月,上海一家大型传媒公司招聘设计人员,因为公司诚诺的待遇和发展前景都不错,应聘者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9.
沈祎 《国际市场》2010,(4):46-47
周立波有个段子,大致是这样说的:“都说讨厌上海,但是从来不妨碍他们来上海的。”他说这段话,是为了驳斥那些对上海颇有成见的“外地人”。听他这样一说,好像还颇有一番道理。但如果外地人,尤其是占外来务工大军主力的农民工兄弟都不来了,那么经济快速发展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大城市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0.
“全球500强绝大多数都是生产型公司,我们的目标是全球500强,所以我们也要做实业”“请不要误导读者,没有公司可以靠小聪明制胜。一定要靠团队,靠诚信,靠持之以恒的奋斗。”对“聪明”这个词,陈洪凌很敏感。陈洪凌的生意很小,也很大。小,是因为他做的是气门嘴、汽车消音系统这类小部件;大,是因为他创建的上海保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气门嘴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商业》2006,(2):31-31
国内最大邮购公司上海麦考林创办10年后,今年9月打算在上海开设3~5家零售门店,继而在全国铺设门店网络,要从最初的一家邮购公司,转型为包括零售店、目录邮购、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等在内的多渠道零售商。  相似文献   

12.
《市场周刊》2009,(12):106-106
北京人三仇:仇富,仇腐,仇沪。上海人三愁:愁外,愁穷,愁普通话。 偶然看到上海女作家任晓雯的微博,说北京人三仇,仇富,仇腐,仇沪。因为刚从上海回,因为刚和任晓雯见过面,刚参加过她公司的一个酒会,觉得特有趣。  相似文献   

13.
从A公司出来,阮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此刻复杂的心情散了出去。他辞职了,下月初就去B公司上班。B公司是一家外国企业,里面的制度与提供的成长空间让他很认可,当然待遇也不错。B公司也认可他的市场开拓能力,双方交流多次,最终合拍。  相似文献   

14.
肖斌 《上海商业》2008,(1):50-51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时间抹不去的光影。1942年降生的上海帐子公司,伴着鼠年脚步的临近,自上世纪末页以来,一个个历史事件将早已易名为上海卧室用品有限公司的辉煌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5.
“我花了300万的广告费,你们却没给我带来任何销量,简直一点效果都没有。你们给客户宣传的不都是精准营销么?怎么在我这里就一点儿都不精准了!” 上海某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在电话中对分众传媒的销售主管咆哮起来。原来,分众楼宇电视的广告给他带来的销量非常少。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18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创立25周年.身陷囹圄多年的原万国证券公司总裁管金生终于获得自由,与万国人又团聚了. 25年前(1 988年)的这一天,管金生在上海建立起了当时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但是仅仅过了7年,他就被自己一手缔造的这家公司开除,并且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如今,他与昔日的部下一起出版了《梦想的力量——万国人的口述历史》一书.  相似文献   

17.
“虽然,去年我拉的存款比2010年增长了50%以上,但依然没有完成全年目标。”张晓彬笑着说,表情有些尴尬,他的身份,是上海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他和他所在的银行,做着一件非常简单的生意:以一定的成本“吸纳”资金,再以更高的价格把资金“借出”,赚取差价。  相似文献   

18.
四川成都的代理商彭先生,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从事美容养生行业多年,深谙养生之道,对人体的健康保健有一套自己的理念。虽然做到了令人羡慕的职位,但彭先生却想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因为从事保健养生这一行,他对这类的产品信息特别留意,并深入了解过几种产品,却没有一个令他动心,直到他了解到上海欧派公司的全国独家“孕急停”女士外用杀精避孕凝胶这个产品后,才动了心。  相似文献   

19.
“挣钱容易,做一个真实的人很难。我们的目标是真实的人、真实的公司, 也希望投资真实的人、真实的公司。”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冯涛是个有脾气的VC,他说话直接,—针见血。“我们看不惯的人,决不会投资他,也不值得为这种人投资。如果一个生意剥夺  相似文献   

20.
《华商》2014,(22):84-85
范旭东,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20年代初,他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30年代,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一永利化学公司碱厂。他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他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