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一、"重农抑商"方针的表现形式 早在夏商时期,农业就已经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 西周灭商后,仍坚持以农业立国,强调务农以时,有失农时者治罪.《礼记?月令》有:"仲秋之月,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者,行罪无赦."至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为了发展封建农业经济,保证国家的财源、兵源,规定凡"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人"、"经济人"与"社会人"概念的演变 从社会经济与伦理道德发展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推崇道德至上,用伦理道德规范经济活动.当时社会的经济思想从属于伦理道德思想,"道德人"成为社会的主导,从商服务经济被社会所轻视.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重农轻商"、"重农抑商"思想的道德根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统治者都重农抑商,但宋朝开国就对工商业经济十分重视,这也使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繁荣.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将商业化社会的建设推向了高峰. 明代的财政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它由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一手设计,可称为"洪武型"财政经济政策.其特点是彻底放弃商业化的努力,财政经济退回到以广大小农经济为基础,可以说是宋朝政策的"大跃退".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年,商业与农业的发展渐失平衡,晁错认识到商人的兼并给农业带来的危害,认为重农不能再停留在舆论宣传的层面,于是用"入粟拜爵"的方法,希望商人在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农民多余的粮食也有出路,以此达到"损有余补不足"的目的,但汉文帝重农的同时并没有公开的抑商,不可否认,这种政策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助长了商人参与社会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五大连池市委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突出重农、强工、兴旅、惠民四大主攻点,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国皇太子问道于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如果你来管理这个国家,你会做什么?",魁奈回答了两个字:"规则"。国家治理需要规则,企业管理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7.
"既然大山不能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向大山走去!"——穆罕默德长篇小说《大秦帝国》中有一段士子论战的描写:就学于公孙龙门下的名家之士顿弱直斥时弊:"天下皆以农为本,重农尚农,呼农夫为天,此乃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农夫日出而作,日落  相似文献   

8.
:回顾商鞅的农战思想,他所推崇和确立的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和军事策略、愚民政策和刑赏思想等,构成了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和践行标准.而"重农"的经济政策、"利农"的经济制度、"励农"的经济措施对当今农业的发展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晶 《新远见》2008,(9):98-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国家已经将此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但是,要把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富裕除了国家重农、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还必须从认识上真正解决有关全局性的认识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使之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重农抑商”思想起源于以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状态中,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依靠以“义”、“利”关系为基础的道德伦理思想维系家国稳定,进而在社会的发展中产生出了“重农抑商”思想.“重农抑商”思想维护了传统道德伦理的地位,保障了基本的农业生产,使民有恒产、有恒心,保证国家社会的安定.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成为了当权者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经济活动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保障》2013,(7):14-15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直秉承重农抑商的原则,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建立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民依然不能自由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务工逐渐成为常态,随之而来的关于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改革也逐步推进,而养老保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都重视我国农业发展,并形成了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重农思想。这些重农思想对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农"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三农"问题注入新思想,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新性.首先,农业问题多出现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其次,农村问题多引申为城乡二元结构差异问题;最后,农民问题多指农民整体素质低与政府体制机制问题.本文就"三农"问题形成的根源、 严峻形势以及该向何处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具有五千年农业发展的历史,曾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中国的重农思想在西周前就已形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重农思想一直占据支配地位。以农为本、一切仰仗于农业的思想意识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政权奉行不替的经济指导思想。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工商行政管理形成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其基本倾向一是重农抑商,二是官营工商业。这是制约当时经济政治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天下无钱     
王立杰 《中国企业家》2011,(21):119-119
汉代以降,儒家废除钱币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被采纳的机会不多。这是重商与重农的较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前的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强调企业跟员工之间要保持一种更加稳固持久的劳动关系,以利于创建和谐社会。这一变化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作把"恋爱"变成了"婚姻"。新法即将生效,当"恋爱"变成"婚姻",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应该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8.
周霞 《集团经济研究》2006,(10):171-172
中国自秦汉以降,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洋务企业的带动下,民族资本经营的新式企业逐渐出现.在这种背景下,少数洋务官僚提出了"以商敌商"的主张,而不当权的洋务知识分子也提出了"商富即国富"、"恃商为国本"、"习商战"等主张.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要求发展近代工商业的重商思潮席卷中国,清王朝的一些封疆大吏也开始高度重视商业的发展,袁世凯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公益,就是公共利益,公益营销是企业结合公共利益而开展的营销,狭义的理解是将公益营销看作一种活动营销,是通过公益活动和公益事件形成新闻爆发点,然后将其进行放大,其实,公益营销的本质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当"公益"遭遇"营销",有的做了"有名的烈士",有的成了"无名的英雄",在公益营销过程中,不是"为了脸面好看而做好事",而是自觉地"既要做得好,又要做好事""尽全力去做更多的好事,而不仅仅是做些好事".当公益遭遇营销,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那么,企业该如何开展公益营销呢?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定位问题上,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鸡头"与"凤尾"的取舍,其经典的趣闻轶事也有不少版本.不过,从其内在价值取向看,无非是两种选择:或者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