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希望以这些地区的协调发展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而言,京津冀经济圈这个概念提出时间虽然比较早,但发展进程十分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两个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毋庸置疑,虽然我们划定了三大经济圈,但由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不同,京津冀经济圈始终在自己划定的怪圈中打转,十年之中稳步不前,本文通过比较长三角与京津冀,来简要解读京津冀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丁烨 《消费导刊》2011,(5):47-49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对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得到结论,城市支持性设施、会展需求、会展投入要素以及会展相关产业是影响现代会展选择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的差别会导致区位利益的高低,形成优势区位和劣势区位,进而直接影响现代会展的区位选择行为。此外在不同的区位因素的影响下,现代会展呈运费指向、市场指向和环境指向的不同发展特征。本文还从理论与实际出发,论证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自组织发展过程。本文最后以长三角地区的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例证,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诚慧 《商业科技》2014,(7):193-1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希望以这些地区的协调发展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而言,京津冀经济圈这个概念提出时间虽然比较早,但发展进程十分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两个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毋庸置疑,虽然我们划定了三大经济圈,但由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不同,京津冀经济圈始终在自己划定的怪圈中打转,十年之中稳步不前,本文通过比较长三角与京津冀,来简要解读京津冀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引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指交通运输与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协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称为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董大鹏、董莹莹等运用相关系数、灰色关联度、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就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灰关联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小。根据分析结果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区域是从经济角度来说,长三角珠三角都是一个经济区域,而且这个区域都是由水引出来的.所以我们原来的定义10万平方米,16个地级以上的地区组成的,去年国务院的意见把这个范围再次扩大将近20万平方米.所以在这样的范围里面.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企业内地域分工--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内地域分工是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企业内地域分工形式与之相适应。伴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内企业立足于整个长三角实现企业内地域分工的愿望也愈发强烈。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阶段企业内地域分工在其范围内不同表现形式的回顾,提出目前长三角范围内企业内地域分工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新阶段下企业内地域分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健康产业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产业格局并未形成较大的品牌化与规模化,因此发展中存在一定阻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之一,其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可优先考虑健康产业,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内需与就业提供帮助。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发展规模化健康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策略。旨在优化健康产业发展模式,促进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的更优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发展会随着发展规律向周边地区扩张。"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给了安徽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以安徽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汽车产业的现状,探讨"泛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颖纯  岳磊  康在龙 《商业时代》2012,(26):137-139
本文确定了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对长三角地区近五年的各指标进行整理,经过纵横对比分析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10年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认为总体上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内部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进而分析这种不平衡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以期对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的平衡发展有所帮助,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其旅游经济也是全国最发达地区之一。但是,在区域内部,由于行政区划、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等原因,使得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长三角地区由于地域相邻,文化同源,经济发达,旅游资源在存在相似性与共生性的同时又具有差异性与互补性,且整个区域旅游线路呈网络化布局,贯穿性优良,具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为此,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发挥协同发展的引导作用,旅游企业产品实施差异化开发,各地实行联合营销,共塑旅游形象,加快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智慧旅游等途径,加强区域内16个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优化经济结构,理顺经济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金艳 《江苏商论》2021,(2):44-45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当先行.舟山是长三角区域的旅游城市之一,本文结合舟山市海岛型城市的发展特征,从旅游公交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对舟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总体思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In 1851,Paris host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Expo,now there have been 124 ses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o held in 27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了泛珠三角经济区市场一体化进程。增强该区域市场的统一性,客观上要求塑造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协调机关;通过双管齐下的法律审查机制,有效地消除为地方保护提供保护主义伞的不法之法;通过重新配置司法行政权,打破地方封锁,消除司法地方化和行政化。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城市贸易增长的空间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数据,借助于偏离-份额分析的空间扩展模型,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的城市贸易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普遍存在贸易商品销售同构现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联动作用总体上并不明显;但上海、广州、深圳对周边城市的空间辐射作用比较突出,上海和广州分别承担着周边城市进口港的职能,深圳扮演着境内对香港出口通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沪2省1市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产业结构弹性模型分析,对比了3个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后得出上海市在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劳动效率、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和服务业贡献率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浙江省、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服务业在劳动效率、发展速度和贡献率方面均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省的服务业产值比重没有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服务业发展规模虽然较大,但在服务业比重和劳动效率方面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长三角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研究显示长三角区域初次财力分配与财力再分配的差异呈缩小趋势,财力总体差异由区域间差异与发达地区内差异共同贡献;转移支付促进了区域间财力均衡,却未能缩小总体与区域内财力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间财力缺口较大,而较发达地区内的财力分配较均衡。区域财力分配是否均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为改进长三角区域财力均等化状况,需优化转移支付的地区分布,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及建立以均衡性税收分享为核心的财力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选择出口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2个指标构建对外开放度指数,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市的对外开放度差异很大,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高开放度城市(苏州、上海、宁波、无锡)、中等开放度城市(嘉兴、杭州、绍兴、南京、常州、南通)和低开放度城市(舟山、湖州、镇江、扬州、泰州)。造成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政策因素等。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界定及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浩 《财贸研究》2006,(6):7-12
本文对优势产业的评价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产业大类进行的。首先通过构建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该区域各产业大类进行评估,确定十大优势产业及排序;接着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按主要指标进行逐项分析;最后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