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城市发展的理性化、科学化不断提升,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也不断得到重视。文章从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根据衡阳城市人居环境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运用模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构建衡阳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五个方面对衡阳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详细的评价,初步得出此阶段衡阳城市人居环境演变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对衡阳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宁夏19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不均衡态势;经济环境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社会环境、城市服务环境与生态环境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  相似文献   

3.
四川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居住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提出了26个单项指标,在区县层面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居住建设和社会经济因素得分较低,生态环境因素得分较高。评价结论可以为四川秦巴山区后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宜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建立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96~2004年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西宁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据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西宁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结果表明,从西宁市2000~2011年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两者的综合指数总体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十一五"期间,发展明显增速,发展水平超过平均水平,2010年之后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两系统的协调度也属于优质。2000~2011年,西宁市人居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曲线呈"U"型。最后,在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的基础上,针对今后西宁市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建立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演变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分别从不同功能区和各区层面,对其人居环境空间格局进行评价,探析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三生”空间系统与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关联性,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各区为研究单元,并基于GIS10.2平台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 (1)各区域三生空间变化趋势: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等城市功能区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且呈快速下降趋势,生产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房山区等城市拓展区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大兴区和顺义区耕地面积有所增加。(2)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城市功能区>生态涵养区>功能拓展区。其中生产发展空间的高值区集中在生态涵养区;社会保障空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城市功能区对其具有明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生态环境空间的高值区则集中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涵养区。结论 2011—2021年北京乡村人居环境容量先表现为逐步变大的趋势,后表现为乡村人居环境容量下降趋势。生产和生态空间以生态涵养区为主,生活空间中距离城市功能区较近的区域,依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使得其社会保障空间明显高于远离功能区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以河南省农村示范村标准为依据,建立指标体系,并参考河南省城市人居水平,评价示范村标准下的河南省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方法]运用熵权法和全排列指数法两种方法全面比较并分析,其中后者加入城市人居环境水平作为参照。[结果]两种评价方法均证明,示范村标准下,2010—2017年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综合指数水平整体不高,2016年和2017年改善成效较明显。其中,基本保障建设最好,并逐年提升;环境治理取得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垃圾处理方面,而在污水处理和环境资金持续投入方面均欠缺;经济社会成效,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公共服务和医疗数量达标但服务水平落后。此外,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住房条件、供暖供燃气、排水管道比例、污水处理比例、环境治理投入金额等方面改善微小,并远远低于城市水平。[结论]示范村标准下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偏低,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指标相对城市水平仍非常落后。两种方法的结果在综合水平指数水平方面较一致,单向指标结果各有侧重。其中,熵权法的测算结果更体现各指标的真实水平,全排列结果则更能说明当以城市人居环境为参照时,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对水平和差距;综合两种方法比较,可以分析数据的优劣性,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建设的物质空间。为了满足人的休闲需求,城市逐渐向休闲城市发展。但是建设成为的休闲城市在人居环境的发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工具对我国2007~2012年度评选出的共37个“十大休闲城市”进行人居环境指标的选取和分析,最终通过提取的6个主成分的得分将37个城市休闲人居环境进行聚类分析并用ArcGIS软件在空间上表达出休闲城市在休闲环境上发展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从地域上看,休闲城市的人居环境发展沿海地区要好于内陆地区;(2)从城市级别上看休闲城市中的副省级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好于普通中小城市。(3)副省级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较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较快,并且没有其他的薄弱环节。其余19个中小城市的人居环境发展情况并不一致,其中12个城市属于休闲旅游场所发展较慢的类型,7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多样,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主要方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产业结构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决定性因子之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大连市为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原因为:①第三产业本身的服务业性质即直接提高了人居环境;②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间接改善人居环境;③第三产业本身污染小,对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小;据此提出了大连市今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人居环境的发展,形成第三产业与人居环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从安全环境、便利环境、自然环境、出行环境、人文环境及创新环境六个维度选取45项指标,构建了精细化治理语境下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结合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spss软件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开展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直管区人居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品质较高,住房的可负担性、停车的便利程度及职住分离程度则略显滞后,不同维度下的分项指标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通过综合评价进一步深化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自下而上式的居民参与式治理过程,为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和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无锡市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实现城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介绍了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况,提出了6条开发原则,分析了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商务成本既是皖江城市带成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和对外宣传皖江城市带投资环境的一个关键指标。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马鞍山、铜陵、合肥三市商务成本综合得分位列前三;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的要素成本、营业成本相对较高;巢湖、池州、滁州三市制度成本得分较高;而巢湖、六安和安庆其他成本则较高;表明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商务成本整体结构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支撑力6个方面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方法对"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长沙市以综合得分1.715分居于城市群之首,益阳市为1.410分最低,且"3+5"城市群承载力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城市综合承载力承载力各要素来看,经济承载力是制约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的首要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下成为城市群共同问题;科技创新与区际交流对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GIS和RS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资源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RS和GIS技术在绿地规划方面的应用方向和模式及其应用过程和流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基于“三生”功能界定农村人居环境内涵,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内在协调机制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部门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2011—2019年我国30省(市、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结果 2011—2019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优化空间很大;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区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普遍较低。结论 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将30省(区、市)划分为经济超前型、趋于同步型、经济制约型和低质协调型4大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研究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问题,展开乡村人居环境的评价工作,并且提出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策略,为人们理解和认识乡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当前全国大力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背景下,对乡村人居环境展开研究,可以大幅度的了解肃南县乡村人居环境的具体特征以及其大概的分布特征,因而发现肃南县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存在哪些建设和发展上的矛盾。基于2019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统计年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明花乡、马蹄乡、大河乡三个地区作为研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条件、生态环境、制度文化五个方面对肃南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且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运用泰尔系数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区域差异和地区内部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对已选三个研究区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排名,研究结论得出肃南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较好,但是在区域内部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不足,并提出若干建议和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基于乡村聚落景观的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GIS10.2软件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特色旅游名村等147处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生态环境、景观价值、社会效应和开发条件组成评价层,下分16个具体指标,对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计算得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R=0.8125,G>G1,说明其在各地级市的分布呈现集聚且不均衡的特点;特色旅游名村R=1.126,G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3+5”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城市绿色竞争力定义,选取了23个能够体现这一定义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株潭"3 5"城市群各指标值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主成分对各指标的栽荷,归纳得到分别代表经济、资源环境、科技、文卫、对外开放等5个主成分,并建立了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计算结果分类,并对各城市进行分析,为"3 5"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心村在发挥最初的人口、耕地、资金集聚效应后,出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亟需升级与环境污染严重、辐射能力受限、就业吸纳效应下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诸多问题,通过健康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划分健康村功能布局、分区探索中心村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十三五"区域规划空间布局,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将是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4个维度。以四川省四大城市群的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大城市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各城市群的具体特征,提出了建立"一核多极"、"以点带面"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群竞争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