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人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并对其具有决定性影响。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把握好人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重点是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场机制和强化政府治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农民市民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乡之间的矛盾是城镇化建设当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政府的政策层面以及管理机构,在对城乡统筹兼顾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怎么样具体做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苏科技信息》2020,(1):37-39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从经济、空间和社会层面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协同模式包括资源驱动、消费驱动、产业融合驱动和业态创新驱动等基本类型。推进旅游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突出政策引领,同步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强化资金支持,促进旅游城镇良性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重视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发掘地方特色,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为了解决传统城镇化造成的一系列环境、生态和资源问题,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该文从社会分工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五个层面来剖析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总结其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进一步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以及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三个层面分析和总结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弊端,得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现实必然性;最后综合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在推动策略中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与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于明确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并推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转型增添正能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应积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策略;促进公共服务投入效益最大化;走环保、循环、低碳绿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义之所在;接着,从五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最后,指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吕宾 《改革与开放》2014,(21):73-7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遵循执政为民、谋利为民、发展为民的执政理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之路。文化民生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60多年的执政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文化为了人民,发展文化依靠人民,发展文化由人民共享”的人民性原则,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以文化发展推动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以安康市为例分析了陕南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了以陕南移民搬迁为抓手,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的对策。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支撑;坚持改善生计为本,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人的片面发展、群体的畸形发展、代际的差异发展是当下人发展的境遇。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取向,即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公正、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指向,重点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城市贫民三类人群的发展,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来突破人发展的内在限度。文章认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完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市镇体系和教育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中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文章认为,在陕南移民搬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点睛之笔;政、产、学、研结合是文化产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已上升到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同时也是我县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孙颖 《改革与战略》2013,(11):18-2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视角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道路进行思考,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好地培育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文章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好生态为基础探索城镇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莫沛 《重庆与世界》2011,(15):7-9,16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基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国实际及现代化建设"、"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须继续推进当前的"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由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展开深入系统的探析,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指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城镇化建设必须有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科学的城镇化理念决定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等对策建议。新型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在团拜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相似文献   

17.
曾峥 《中国西部》2013,(7):98-101
近年来,四川双流合江镇把新市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两轮驱动,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该镇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和整理,结合地方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早已解决农民就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18.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为基础,促使族群文化心理与新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为重要内容,重构族群心理的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9.
《辽宁经济》2014,(11):4-11
辽宁城镇化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战略层面的模式应选择:同步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集中型渐进式的扩张模式;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型的推进模式。为了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报告提出八条政策建议:政府城镇化工作考核应重质量,遏制土地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适当收缩战线,提高城镇化效率;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避免城镇化建设的随意性;全面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实现对县域城镇化的直接支持;合理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解决城镇化相关的土地问题;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市场对城镇化的主导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村屯改造,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夯实基础;建立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有序推进公共产品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理念,坚持"三集中、三靠近"原则,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目标,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