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志毅 《浙商》2006,(8):122-123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财富管理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财富闲置浪费,家庭财富大量放在低收益产品上,犹如奔驰跑车在高速公路上只开到三十码,而通货膨张正悄悄地让财富逐渐缩水;二是财富集中投资,追求“一夜暴富”,但是风险的发生也会导致财富一夜成灰。那么如何合理构筑家庭财富呢?  相似文献   

2.
当记者把“财富归零”抛给我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我没有想到过“财富归零”,犹如知道人终有一死,但在健康活着的时候从来不去想如何给自己的人生画句号一样。记者的提问让我陷入一种沉思,一种假设中的沉思,这也是他们所渴望得到的答案:做企业玩资本的人一旦没有了财富将会怎样?鸟儿没有了翅膀是否还能够飞翔?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财富蒸发”成为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词语之一,投资者在承受股票、基金及其他投资品市场价格暴跌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的痛苦同时,对充斥媒体的所谓“财富蒸发”的疑问也越来越多:“财富”究竟是如何“蒸发”的?这些“钱”到底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已30年了,30年会占到人生近一半光阴.所以至少从生理年龄上看,第一批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廉颇老已,几乎都到了要将手中的财富交给下一代的时候。然而在许多人眼中,财富二代可能从不把钱当回事,用牛眼看钱.再大的钱也是小眼,相比之下,财富一代必然是鸡眼看钱,再小的钱也是大钱。相比之下,财富二代难免被集体误读为具有“浮躁、挥霍、败家子”的本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财富二代用牛眼看钱,只要看准了,会让钱生钱。  相似文献   

5.
陆昂 《中国商论》2020,(9):49-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收入水平都在不断增长,这也使很多企业和个人更加高度重视财富管理工作,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更具有创新性的财富管理模式至关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财富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并对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旨在为促进财富管理工作步入创新发展轨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瑞士瑞信银行近日公布的《2012年全球财富状况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和欧债危机,2012年世界各国家庭财富总量较前一年出现萎缩,中国成为全球家庭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而受到经济危机打击较重的欧洲和印度成为财富缩水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7.
阿斗  解飞 《商业文化》2006,(8):48-51
“我是2006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财富人物,我承认我有财富,但是我的财富绝不是钱,我的财富只有两个字:智慧。佳美将是中国历史以来,没有任何定资产,没有提供任何抵押,只把文化和智慧押进去的一个企业。” ——刘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个人财富似乎有一种先天的“过敏反应”,往往认为“为富不仁”,甚至视“财富为万恶之源”。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知识精英、理论家和作家也如此是观。这种几千年农耕社会遗留的小农经济观念显然与现代市场经济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培植全民的财富积累和资本增殖的理念,有赖于创造适合民营企业家创业和大显身手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9.
货币是一种“虚极”,财富是一种“实极”,“货币虚极”对“财富实极”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巨大的限制作用。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有一个足够的“货币虚极”发展机制,才能够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顺利增长。我们现在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所以要正确处理“货币虚极”与“财富实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创立量子基金的投机大师索国斯说:“在生活的重心不是金钱,但是钱是达到我目标的手段,脑学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错,有钱绝不是目的,但是足够财富让生活不虞匮乏后,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去实践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汪力成 《浙商》2012,(7):31-31
资本市场对于改变中国人的财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中国没有资本市场前,我们讲谁有钱是讲他积累的未花掉的钱,是一种固定财富。但现在不是这样了,以马化腾为例,资本市场将他的财富拉到了数十亿元,其个人财富、企业的市场是未来收入的贴现值。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富人越来越多地占有经济发展的成果,而穷人财富增长缓慢.因此,尽管俄罗斯人的实际收入不断增加,但却丝毫没有改变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普京政府如何扭转财富分配的绝对不均,已成为俄罗斯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徐春 《新财富》2009,(10):108-110
一年前爆发的金融危机拖垮了雷曼兄弟等一批机构,也摧毁了众多投资者的个人财富。因此。从财富管理的角度反思美国投资者犯下的种种错误,了解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如何塌陷、个人借用实业界流行的及时存货管理策略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避免在市场底部作出恐慌性卖出的错误决定,对于国内投资者与财富管理业者避免重演美国式理财悲剧部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8,(13):85-86
金港信托2008浙商财富快车淳安站 刘巍:传授“钱”式微笑法 5月15日,阳光下的千岛湖格外美丽。而这天举办的“金港信托·2008浙商财富快车”,因600余名当地企业家的参加,也显得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5.
点评:尽管今年的中国财富榜上房地产依然唱主角,但传媒、文化、娱乐行业的富豪大幅增长却透露出中国民间财富流向的结构越来越成熟,当然曾经创造了无数的“造富神话”的新能源产业所面临的“财富寒冬”,让前几年风光无限的“新能源富豪”们今年遭遇集体陨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商》2003,(5):46-47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关注财富:财富的积累、财富的再创造、财富的分配与使用。曾几何时,我们以“无产阶级”自居、自豪,而把“财富”视为异类……不知何时起,“财富”以它的本来面目还原在人们面前,但有的人反倒看不清、看不真了。也许是一种矫枉过正,于是变成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甚至于某种追逐财富,趋利的行为伤害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与此同时,夹杂一些变态的“仇富”心理。  相似文献   

17.
<正> 既然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天经地义地取决于知识差距,并且在现代财富创造体系中越来越需要知识的广泛参与和深度介入,那么衡量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尺度“让能够创造财富的人分享财富”就必然同时要求另一个重要尺度的出现,即“让需要得到知识的人拥有知识”。  相似文献   

18.
股市噪声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景 《消费经济》2002,18(1):20-23
财富效应是指资产的价格上升使资产持有者的财富增加,并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效应,财富一般由金融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成,在现在的资产证券化年代,金融财产已经是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股票,其价格的涨跌直接使股票前持有者的财富增加或减少,因此,本文所研究的股市财富效应,指的是在任一给定的收入水平上,个人的股票资产越多,其消费函数的水平就越高,换言之,一个个体拥有的股票资产越多,他就会消费越多,个人的消费决定因素之一是他所拥有的金融财富。  相似文献   

19.
速览·排行     
《中国市场》2009,(33):11-11
中国成第四大富人国 第13份年度《世界财富报告》公布首次超过英国.中国挺进四强。受金融危机影响——资产缩水全球富豪猛减破纪录。富豪人数缩减创报告连续推出13年以来最大降幅。这份报告由美国“美林全球财富管理“机构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发布。报告以“净值”为标准划分富翁。报告说.”这场空前衰退抹去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把。高净值个人的人数和财富总额均拉至低于2005年水平。”  相似文献   

20.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财产增值、财富增加的有效途径,是判断财富生态发展的重要标尺。良性的财富生态应体现“湿地”特征,呈现“橄榄型”社会结构。随着产权制度变革,我国财富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财权逐步向更为微观的产权主体转化,通过产权分享,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财产性收入,逐步实现财富分享,进而形成财富“湿地”。在实现路径上,需要从群体人数最多、最需要扶持和发展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入手,合理界定中产群体划定标准、持续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产权链+供应链”股权共享平台,以塑造和谐稳定的财富“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