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江宁 《经济论坛》2013,(12):51-55
针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特征,基于Solow-Swan模型,利用2001~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内蒙古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针对内蒙古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内蒙古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化不仅有利于推动内蒙古农副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鹏  曾光 《产经评论》2014,(4):79-88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也同时提出理论上分析其产值增长背后的效率结构、以促进其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基于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细分行业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运行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利息支付额增加不利于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效率;出口交货值对效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存货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其效率。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17个细分行业分为四种类型,各行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的重点不同。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有侧重地提高管理水平或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3.
湖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中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起着引领中部工业崛起的重要作用;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的竞争力也比较突出,是湖北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支柱性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是湖北传统优  相似文献   

4.
李鹏  曾光 《技术经济》2012,(12):52-57
采用衡量空间集聚程度的EG指数,并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测算了2003—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17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并从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动趋势、产业集聚特征、原料主产区的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行业集中程度主要受原料产地的影响;不同细分行业的集中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从人才投入、环境建设和成果产出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资源投入、智力成果、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公共因子,对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区科技人才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中部六省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并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对应分析法剖析竞争力差异的根源。结果表明:(1)湖南、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具有优势,江西、河南、山西、安徽四地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下;(2)基础竞争力对应分析表明,差异根源主要在于文化产业基建投资额和人均文化事业费,需要结合自身地区特征加强产业发展支撑;(3)显性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显示,提升的关键是各省区需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特色,做长产业链条,调整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的提档;(4)潜在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表明,各省在产业创新、产业成长与产业需求都有自身的相对优劣势,但不可忽视的是需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进而培育新兴文化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有利于发现旅游资源的区域优势与劣势,有利于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选取西北5省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各影响因素指标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大小,即对权重的大小进行定量测量。根据判定矩阵的方式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结合权重值及指标数值综合得到甘肃省及其他4省区的竞争力指标值,并根据各项分值的高低进行相应的分析,对比了西北5省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差异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印软件外包业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两个国家软件外包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两国该产业竞争力的数值,并提出发展我国软件外包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规模、效益和速度3个方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区际差异分析,进而提炼和归纳出各省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东中西部不均衡态势明显,其中,发展规模的差异最大,其次是发展效益和发展速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尤其较慢;区域内部差异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创新和提高竞争力.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竞争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也向着集群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分析与研究还相对落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还处在粗放型阶段.近年来,许多组织和学者也开始了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发对其进行了分类.根据现有文献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本文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梳理,并分析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采用突变计数法对黄河中游经济综合区四省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各个省份的优劣势进行总结评价,最后对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区位商和贸易比率理论,通过对安徽各产业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以现代农业,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原材料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为主的食品轻纺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安徽的特色产业。安徽要大力发展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吉林省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上具有产业集群优势。但吉林省产业集群存在产业间协作不紧密、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集群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等问题。应培育龙头企业、深化集群内部分工、培育技术创新网络、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科学规划和布局重点产业集聚区,以提高吉林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以及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技术创新的总体效率水平很低,普通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省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对策,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鑫  焦阳 《经济论坛》2014,(12):110-114
"十二五"规划提出石化产业"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的目标以来,石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及健康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借鉴国内外石化产业园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运用钻石模型和GEM模型,从投资环境竞争力、经济总量竞争力、经济发展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五个方面对影响石化产业园区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石化产业园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个国家级石化产业园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我国石化产业园竞争力的总体特征。本研究可为我国石化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苏鲁两省产业竞争力模式比较及其竞争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区位商等数学方法,对苏鲁两省产业竞争力模式类型、模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借助SPSS17.0软件,对2011-2020年苏鲁产业竞争力模式结构一级要素竞争力进行了一元回归预测,分析了苏鲁产业竞争力模式结构的发展变化状况.研究表明:①全国31个省、市、区产业竞争力模式可分为5个等级、8个类型,苏鲁两省均属于强势产业竞争力模式,其模式为F=B3+B4+B5+B6.②苏鲁产业竞争力的模式类型及其结构具有雷同性.③6个一级要素竞争力均成上升状态,但是其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工业竞争力,江苏总体低于山东;农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两省基本达到持平;服务业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江苏依旧高于山东.以此为基础,从产业竞争力模式结构中的6个一级要素竞争力出发,探讨了苏鲁两省产业竞争路径,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省区产业竞争力及其模式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明确各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是建筑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资源条件、发展与支持条件、产业结构与效益、可持续效应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 PP-DEA 模型从静态评价和效率评价两方面对我国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竞争力指数划分为五个等级,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业竞争力处于Ⅲ、Ⅳ级水平,并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文提出提升建筑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PP-DEA 模型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多元分析方法在综合评价技术上的不足,而且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探明其竞争优势和劣势,对确保海洋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稳定以及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构建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加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一级指标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巍 《时代经贸》2007,5(3):12-13
Shift-Share方法是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它将区域内某产业的经济量分解为3个分量,通过与高层次产业的经济量的对比,可以较直观较可信的分析出区域内某产业的综合实力评价.冕宁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关系,三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很有必要对全县经济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本文应用Shift-Share方法评价了冕宁县各产业的经济效率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四辉  王亚新 《经济地理》2015,35(2):120-126
通过对我国各省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区分成发达省区,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三类,以此引入区域虚拟变量,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省区差异和要素投入绩效分析,得出结论: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绩效省区差异明显,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各要素产出总和弹性(斜率项)低于发达省区,但其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果(截距项)高于发达省区;2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大小排序是投资、RD人员投入、新产品产值、出口(欠发达省区为负,其它省区为正)、RD内部经费(负)。其相应建议是:1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对于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需要从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战略高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克服投入产出总和弹性低于发达省区;2从各投入要素的角度来看,需要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产业资本形成;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RD经费使用效率;提高对外开放度和外贸市场开拓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