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休闲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解决农业增产增值、农民增收和农村旧貌换新颜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就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农业,让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机遇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我国已经进入全民休闲时代.休闲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而这一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的逐步改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借力和融合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对丰富休闲农业内涵,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休闲农业概念、特点和发展,创意农业等角度,对民族体育运动与休闲农业融合的主要做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是近年国家倡导的一种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休闲农业也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而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成为海南促农增收、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肩负着支持新农村建设重任的农发行海南省分行,积极跟进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制定支农新战略,积极探索支农新途径,以支持休闲农业为载体,全力支持海南新农村建设成为全行信贷支农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大举措,对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观光消费需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的功能,是农业复合功能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动我国农村三大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以山西省太原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太原市休闲农业发展开拓新道路,推动农村旅游行业发展,助力农民走上小康道路,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海门市正余镇按照"展示现代农业、传播农耕文化、体现乡村风情、释怀农民情结"的总体思路,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为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开拓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广西新模式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区休闲农业旅游点已经达200多个。  相似文献   

9.
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建科学完善的产业体系,是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对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根据产业链理论分析了休闲农业产业链,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最后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怎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发展农业保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必要举措.农业保险的功能决定了农业保险可以在多方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要方式:一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文件的主题,也是我国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中央全面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5日,“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为快速推进我国休闲农业科学发展,会议提出了五点倡议,一要因地制宣,注重农业与农村文化的传承保护,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保护耕地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挖掘休闲农业的社会价值和科普价值,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金融、体制、机制的保障,夯实发展基础,真抓实干,推动休闲农业产业上水平、上规模、上台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休闲农业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截至目前,全国每年休闲农业接待的游客已经超过了7.2亿人次,占整个旅游人次的三分之一。每年,农民通过休闲农业收入达到2160余亿元,创造了2600多万个就业机会。所谓的休闲农业,就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横跨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接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长期“重政策、轻法律”的做法导致我国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必须着重从市场规制法、市场主体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等方面切入,解决农业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农村发展经验表明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引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农民文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16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政策,顺应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现实诉求。全社会应当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了解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和原因,并从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健全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统筹规划和引导农业走产业化道路以及建立农业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等方面构建一个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战略转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作为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四川是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有着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空间巨大,当前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四川农民就业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与规划进行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四川省的农业资源优势,为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文章首先介绍了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意义与作用,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就业渠道,转移剩余劳动、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等;进而对四川省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构建四川省休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组织化经营模式,探讨了四川省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卢璐  文红梅 《山西农经》2014,(4):121-122
"农家乐"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朝阳产业,现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证了发展"农家乐"休闲体育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可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增收致富;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农家乐"休闲体育的建议,力图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体育带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邵晖 《农村经济》2007,(9):40-42
大城市郊区农村由于特定的区位和功能决定了其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特殊性性.本文分析了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特点,提出了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应以小城镇为关节点,集中资金建设,同时要认识到农村及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农地,保留农村形态,注重农村的规划、生态环境及民俗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指出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农业社会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邗江乡村旅游现状和特色,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