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铁路城际列车经营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 ,用市场经济的观点 ,提出了评价城际列车经营效果的方法。以沪宁线为背景 ,对其城际列车开行方案的经营效果 ,从经济效益和经营风险 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 ,以更好地实现运输企业经营和营销策略为目的 ,提出了选择最佳方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系统内外部干扰严重影响着运行图的实施效果,因此量化运行图的抗干扰能力对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有着深远影响。研究在分析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的基础上定义了列车运行图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针对不同强度的干扰场景,提出了不同场景下的列车运行图弹性系数,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列车自动调整引擎设计了列车运行图弹性的仿真实验。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提出了列车运行图弹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弹性进行评价与量化,为不同运行图在弹性方面提供相对效率的比较与优化方向,能够为运行图铺画、运行图能力提升与“一日一图”的实施等实际运输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辅助决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4 年列车运行图按照铁道部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要求,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以提速调图带动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能力。在分析新列车运行图主要创新点的基础上,提出对运输组织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在执行新运行图时引起重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列车运行图某一技术站入手,提出将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作为衡量列车到发均衡性的两个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式.在此基础上,从列车运行图整体出发,分析某一给定的列车运行图的均衡性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模型和计算方法,给出对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程度的衡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与调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亟需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的自动化、智能化。运用强化学习方法对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调整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可以自动、高效地完成运行图的调整与优化任务。选择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追踪间隔时间、停站频次、停站时间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以运行图的整体均衡性最优为目标的离散时间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设计基于图面打分函数和Sarsa算法的模型训练方法。以某城际铁路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调整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还应进一步探索解决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大量跨线列车在长大干线运行的复杂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车站多方向接发列车错办进路,长沙北站开发了多方向接发列车防止错办进路系统.该系统结合车站微机联锁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车站办理接发列车进路出现错办时的自动报警.在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性能、数据流程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实现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列车检测作为列车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列车追尾等事故造成的人身危险和财产损失。为实现精准的列车检测,选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PVANET)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采用候选区域网络,从生成的特征图里滑动搜索,判断出图像中可能为列车的区域位置,并进一步采用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候选区域进行分类,计算出其所属类别的置信度,同时精确定位列车。经验证,该方法适应范围广、鲁棒性高,可以有效地检测不同环境光强及不同朝向的列车,保障列车安全,为列车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池州就要通火车了!仿佛在梦中得到这个消息,激动得不得了。时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我的梦境之中:一列火车一声轰鸣便开进入了我的家乡小站。在火车停靠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些背着农具的乡亲,那些背着行囊的旅人或外出谋生者,不疾不缓地攀上了火车,向送行的亲人或朋友摇摆着手臂,像春天的桉树在风中摇曳。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车站多方向接发列车错办进路,长沙北站开发了多方向接发列车防止错办进路系统。该系统结合车站微机联锁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车站办理接发列车进路出现错办时的自动报警。在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性能、数据流程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实现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列车间隔时间是影响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参数。我国普速铁路已推广应用LKJ-15型列控系统,具备了按连续速度控制模式行车的条件。对普速铁路列控系统的发展进行梳理,指出按连续速度控车计算列车间隔时间的先进性。然后对固定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和连续速度控车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间隔时间类型,并提出间隔时间理论计算公式。最后,选取合理参数对间隔时间进行检算。结果表明,在自动闭塞区段,连续速度控车法的检算结果明显小于固定间隔距离法;在单线区段则固定间隔距离法更具优势。按连续速度控车法计算列车间隔时间,可实现货物列车按6 min追踪、旅客列车按5 min追踪的要求,可对通过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既有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体系。针对高速铁路的运营特点,将列车运行图在时间上分为高峰时期和平峰时期,列车类型分为A类、B类和A、B类混合型,分别计算列车出发及到达的6个均衡性指标,建立指标模糊评价矩阵,确定相应权重,计算出列车运行图的均衡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普遍采用固定闭塞,列车追踪间隔较长且基本达到当前闭塞制式下的极限,而移动闭塞可以大幅度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因此根据我国重载列车运行特点,结合道路车辆跟驰理论,从工况选择的角度,分析建立基于移动闭塞的重载列车追踪间隔模型,并借助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行;出站和到站的列车运行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大于区间内的列车运行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在考虑列车工况选择时,若前后列车均采取常用制动则最小追踪间隔时间更短。本次研究为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提供理论思考,也可为基于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做出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铁路第五次、第六次大提速列车时刻表数据的汇总比较,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铁路客运供给能力及其对需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从旅客发送能力,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和停靠,城市间列车直达及换乘的方便性,列车平均运距与平均旅行时间,动车组列车的影响5个方面研究我国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深线动车组列车运营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系统的建设,对广深线动车组列车的运营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动车组列车的公交化基本情况和客流特点,指出运营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对策.根据广深线动车组公交化运输组织特征,说明我国铁路城际客运专线系统具有良好的机遇,应加强客流日常分析,实施分号运行图,建立客运营销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铁路局西部地区运量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口岸站和扎赉诺尔、伊敏、宝日希勒、大雁4个煤矿,随着经济的发展运量不断增长,而线路能力改造工期长,难以适应运量需求,为此提出开行万吨组合列车的方案和运输组织措施。通过组织开行万吨组合列车,实现了“畅通西部、扩充运能、实现增量”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影响高速列车正点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分析晚点列车分类和晚点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从控制直接影响列车正点率影响因素和控制晚点传播范围入手,针对各项影响因素,提出提高高速列车正点率的各项措施,以及调度部门对晚点列车的调整策略和调整方法,以有效降低列车晚点的发生、控制晚点列车的影响范围,提高高速列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在编制与管理中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和现有技术水平,提出强化完善现有管理体系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尽快提升列车运行图编制与管理水平.从远期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列车尾部安全装置的应用对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铁路站段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管理理念、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包头西站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技术设备现代化、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优化产品设计、培养技术队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