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加强政府在农业投资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克服我国日趋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现代化宏伟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从而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相对于工业现代化进程而言,农业现代化进程仍然严重滞后。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
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建设资金中,农业投入与其他产业投入的差距较大。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长期向工业倾斜,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农业基础脆弱、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落实对农业的投入。这不仅要增加国家投入,鼓励集体投入,引导农民投入,而且要积极吸引外资从事农业开发建设。因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史告诉人们,我国经济的几次大调整都是农业支持不了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和经济“跃进”或过热,而被迫采取的行动。因此,实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必须从我国11亿  相似文献   

4.
政策导向     
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十条方针: (一)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不仅是保障人民生活的要求,也是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支持和保护农业。 (二)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  相似文献   

5.
陈桢 《农业经济》1998,(11):29-30
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传统落后的乡村农业与现代先进的城市工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悬殊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特征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民族的完整工业体系,一些城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许多地区农村经济仍处于以劳动投入为主的生产方式和受制于大自然“靠天吃饭”的传统落后状态。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农业部门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6.
把广西建成农业强省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保证实现广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增加收入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将对全国农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建设农业强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涉及到整个农村经济、工业基础以及文化、教育、科技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本文就一些根本性途径进行讨论。一、农业强省的基本涵义农业强省是指一个省(区)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销售较高的发展水平。具体地说,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农林牧渔业产品人均占有量大,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农业专项资金不专用现象探析马冀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发展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重视农业,每年拿出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投入到农业。所以农业资金的分配,管理及使用都体现着政府的经...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 只有农业的稳定、持续、较高速的增长,才能在全省率先实现省提出的在20年内基本达到的现代化要求。对此,应成为经济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的共识。 目前经济区农村已实现了工业化,但现代化农业发展滞后,这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大农业的发展力度,采取得力的有效措施,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经济区全面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发展农业,事关国计民生,是稳定政治、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民经济纳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应当长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每个地区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搞好本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俭  张平 《农业经济》2006,(9):17-17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但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境艰难,农业生产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粮食生产并不稳定,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困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注重农村社区的稳定,要研究和探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实现整个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因此,全面认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措施,对真正实现我  相似文献   

12.
去年农业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民收入有较多增加,对于保证稳定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农村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援农业,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新的提高。但是,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必须把加强农业作为突出的战略重点,下大力抓好。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做好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市场条件下农业投入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条件下农业投入机制研究时明国,马俊贤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条件下如何保证农业的有效投入,对于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社会稳定,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都具有一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因此,研究政策、科技和投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我国农业走向全面振兴,使农业生产再上新的台阶,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采取的行动纲领、方针和准则。正确的政策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首先,党的农业政策是党领导农业的具体体现,确保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问题的根本是粮食问题。粮食生产始终是我省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仅围绕发展粮食生产讲几个有关问题供讨论。一、要不断强化对辽宁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根本规律。辽宁农业支持了辽宁强大工业的稳定、高度发展。辽宁工业发展很快,工业总产值1949年为11.9亿元(1952年不变价格),1988年达到1031.6亿元(1980年不变价格),40年来工  相似文献   

16.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使东北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作好国民经济支柱的农业,自然也应首当其冲,提上发展的轨道。而东北的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都成为振兴东北经济发展中亟待解的突出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究其原因有多种,但农产品流通不畅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集中表现为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而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又成为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为此,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兵团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孙祖荣,施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要实现兵团二次创业,再造辉煌的宏伟蓝图,加速兵团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实现兵团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正如小平同志说:"农业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农民专业协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广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和农村经济如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对这个问题,必须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妥善加以解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改革...  相似文献   

20.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今后15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大任务之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必须率先承担起这一转变的重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涵 粗放型增长又称为外延增长,农业粗放型增长就是指主要依靠扩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土地投入、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来增加农业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