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褚时健曾是中国的"烟王",后来种橙子,成了"橙王"。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石,十分敬佩褚时健老当益壮的创业豪情,曾专程前去拜访。拜访中,褚时健给王石讲了三个小故事。一个是朱镕基到玉溪卷烟厂考察时的故事。当时褚时健向朱镕基反映问题说:"进口指标不行。"朱镕基说:"我帮你解决。"紧接着问,"这个投资完成以后你的税能增加多少?"褚时健答:"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个改造完成以后,中央财政一年能增加30亿。"朱镕基说:"老褚你别吹牛。"褚时健说:"我跟同行都不会乱说,何况跟您?等  相似文献   

2.
本来生活并不满足于只卖水果,它希望产品能形成一个矩阵2012年,我们做了"褚橙",主要的传播人群是企业家。他们对褚时健有天然的了解和尊重,也不差钱,会因为"褚橙"的故事毫不犹豫地消费。2013年,我们想要的受众是普通年轻人。我们找了些"80后""90后"沟通,结果发现:他们对褚时健的故事并不了解;即便知道,也觉得这个故事离自己很远,是上一辈人关注的商界故事;他们很少因为被一个故事感动去消费,他们相对更客观、理性,更在意这个水果到底好不好吃。为此,我们调整了传播策略,提出"80后致敬80后"这一口号,前一个是指生于80后的人,后一个是指86岁的褚老。我们选择了一些非企业人士进行传播,比如韩寒、蒋方舟。他们是"80后"的代表,对褚时健也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则新闻让笔者感慨万分:"烟王"褚时健85岁种橙子成亿万富翁!以前是"烟王",现在是"橙王"。制烟曾经让褚时健的事业如日中天,但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而种橙,却让85岁的他成了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4.
有关褚时健将复出的传闻渐渐不大听说 了。 “离开企业十几年了嘛,兴趣应该是减 了。”2004年底,已经76岁的褚时健在云南哀 牢山上对《中国企业家》说。 在云南,尤其在玉溪,提起褚时健,人们的 记忆并未淡去。而对现今活跃在商界的很多中国 企业家来说,褚时健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名 字。“我很尊敬他”,万科董事长王石说。2003年,  相似文献   

5.
张冰 《企业导报》2002,(12):25-26
<正> 一提到"行销",就有人把它当做是"销售"或"促销",其实,"销售"只是"行销"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把"行销"做好,有时候根本不须去"销售",照样可以把产品卖得出去。时代变了,广告也得变任何一则成功的广告,从头至尾一定有一根主线串连起来,特别是系列广告更是明显,纵然广告内容有所政变,  相似文献   

6.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24):175-175
有关褚时健将复出的传闻渐渐不大听说了。”离开企业十几年了嘛.兴趣应该是减了。”2004年底.已经76岁的褚时健在云南哀牢山上对《中国企业家》说。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北京市某中型商场卖一种坤包,标价380元一个,卖不动;后来把这批坤包调到本市某赫赫有名的大型商城,标价1380元一个,却卖得很快。有人说这是"名店效应",属正常现象。对此,我大惑不解。过去只知道有"名牌效应",没听说过有"名店效应"。于是,我把这两种"效应"进行对比。据我所知,名牌之所以能产生"效应",主要在于它是高质量产品的一种代名词。名牌商标与它所代  相似文献   

8.
张云 《企业经济》2002,(7):144-145
咨询业无疑也是卖产品的,但卖的是什么产品?过去有种说法,说是"卖点子"的.如今说这话的人已经不多了,尽管有的人"卖"的还是"点子".又有人说咨询业是"卖药"的,而且是"中药",说是"药能治病,但还得看病人吃不吃,看能不能按时吃、按量吃、坚持吃".说这话的也大都是搞咨询的.还有人说,咨询业是卖"玄乎"的,他是不请自来、告诉别人早就知道的,而且其实不懂别人那一行.说这话的,是对咨询业也许有了偏见的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跟一个企业家说,把他的产品或服务卖掉,不付他现金,给他另外的商品,他一定会皱眉头;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买东西可以不用花钱,只要拿出他现有的产品,他一定会喜笑颜开."孙慧峰说,其实仔细想来,这是一回事,只不过因为许多人常常拘泥于"现金为王"的思维定式罢了.  相似文献   

10.
褚橙的昭示     
到了谷底之后绝境反弹,发挥才能,坚守底线,成为励志的标签,这是褚时健的了不起之处,在他身上显示出中国企业家对抗制度性逆境的能力。褚时健是值得尊敬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4,(Z1)
<正> “如果红塔像褚时健时代一样一直走上坡路,复出的‘消息’就不会产生了。”红塔集团一位中层官员对记者说。“如果没有褚时健案发,就不会有今天这些国有企业老总们扬眉吐气的生活。”云南大学一位教授评论说。他分析说,褚时健案发使一些领导人意识到国有企业中长期以来的分配问题,开始注意管理者的待遇。企业领导人待遇的提高和激励机制的逐步建立,是缓和国有企业和企业家矛盾的重要一步,使他们的利益逐渐趋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我曾听到一位著名的投资银行界人士对企业家办企业的比喻: 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老婆养,不容任何人插一足; 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儿子养,小时候宠爱有加,淘气时巴掌伺候,青春躁动期严加管束,长大了稍加指点,自己老了则依靠儿子; 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猪养,养大的目的是卖,养一个,卖一个,养一群,卖一群。 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特点是:民营企业大多数属于第一类,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家张曙光在《中国企业家的功绩、处境和命运》一文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本文所讲的中国企业家,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老总不是企业家,是官员……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许多国企领导者本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比如改革以来出现的袁庚、步鑫生、马胜利、赵新先、褚时健、李经纬等。他们也具有企业家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寻找市场机会的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创造纪·不一样的增长"。第一个关键词是"创造纪",今年联想、海尔、万科,还有之前的TCL、新希望、中国建材等一批企业迎来了它们的30年,这也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第一个30年。这3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历经了无数次的跌宕起伏,大公司千锤百炼九死一生,新兴公司层出不穷大浪淘沙。我们把这30年誉为中国商业史上的"创造纪",而现在中国商业史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15.
下面说的话与本期所载的文章有点离题。麦当劳的老板有一句话:我卖的不是汉堡包,我卖的是服务。有位老同学曾写过一篇采访"肯德基"的文章也说,人们到那里似乎不是在吃鸡,而是在吃文化。麦当劳和肯德基,卖汉堡包和卖炸鸡,为什么让人吃成了"服务"和"文化"。看来,吃进肚子的可以消化,是有形的;印象积累成的观念可以升华,是无形的。正是"无形"的观念,把更多的"为肚子的人",引进了麦当劳……去"吃服务"。  相似文献   

16.
潘石屹 《中国企业家》2006,(20):120-120
近几年来看到关于企业家的书很多,有总结企业家成功的、有总结企业家失败的,看过以后都有一种感觉:当企业家成功、当红的时候,一切都被吹得神乎其神;当企业家失败的时候,他们简直就成了该下地狱的“魔鬼”。当年的牟其中如此、褚时健也如此。我不知道那些人把《首富牟其中》和(《首骗牟其中》  相似文献   

17.
骂大街     
商界对骂是企业家蔑视用户、轻视企业价值的庸俗表现近来,登录微博时,总会发现在业界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们又在捉对厮杀,污言满天飞。双方都是老板挑头,不是说狠话,就是拼价格,或者直接攻击产品乃至个人,更甚者职员互殴至街头喋血。企业通过媒体对骂对打的现象,其本质是骂街文化在企业界的翻版。"你卖100块,我就卖99块,你卖1块,我就白送。"这完全是"你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人才资源流失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注人才流动"环生效应" 一位企业家说,人才流动是把"双刃剑",在人才流进的同时也会出现人才流出,重要的是应关注人才流动的"环生效应",强化人才流失防范管理.现在,许多知名企业都高度注重人才流动的"环生效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人才流动,防止人才资源流失.海尔公司创出了人才资源"环生效应"叠加的做法,提出人才是"第一产品"的思想,面向全球争夺人才,解决人才流失难题.海尔还建立了"独有的海尔企业人"运行机制,使大量海内外人才加盟海尔.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第1期特写《故宫也卖荫》当台北故宫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热遍微博时,北京故宫竟然拿不出可以与之颉颃的产品。不过,2014年以来,"故宫淘宝"的上线,以及大量故宫主题产品的推出,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自然博物馆就已经开始在馆内卖塑胶恐龙,其它各馆也都有类似纪念品销售。但是,这些纪念品不是专门为博物  相似文献   

20.
"大,大,大." 问陈年创立凡客三年来性格变化大吗他一连说了三个"大". 特别是在2010年,凡客诚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司定位从"网上卖服装",到"卖时尚",最新的说法是"人民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