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品牌》2015,(11)
对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入探索分析了平原农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发现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可行性性建议,有利于促进淮滨县土地的高效规范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动力转移等。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竞争力弱等各方面的制约,因此要通过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创新融资方式、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科技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一个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农村的土地问题对河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土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制度,目前,农村土地的流转制度河南省不断进行。本文以通过分析河南省土地流转情况,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省农业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推动河南经济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分析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形式和存在的问题上,从维护粮食安全的角度、提高河南省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进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现行家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并就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土地流转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信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为背景,分析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有转包、股份合作、土地银行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浙江温州、山东宁阳、宁夏平罗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要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处分权和收益权的实现;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程序,规范管理;培育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生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现行农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并就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土地流转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11)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而农地流转方式、规模和实际流转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问题,因此必须对土地流转进行金融支持。本文以榆林市土地流转实践为研究样本,分析当前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地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法自愿有偿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增收双赢、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带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但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机制不完善、规模不够大、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必须从实际出发,落实政策、加强指导、鼓励创新、深化改革、强化监管。  相似文献   

11.
庄浪 《农机市场》2012,(5):26-27
在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原来碎片化的土地正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趋于集中。据前不久召开的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披露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河南省土地流转面积达1982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20.6%,  相似文献   

12.
张修翔 《商业时代》2012,(23):112-113
我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国家,正处于城市化高速扩张的时期,需要农业的高速持续发展以便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更多的农业剩余。本文在对河南省这个农业大省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而得出消除影响土地流转因素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志强 《中国市场》2012,(46):83-89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农地制度安排将影响农地使用密集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垂直协调契约安排。中国农地流转形式分为个体农户主导型、村集体主导型和中介组织介入型三大类型,在农地流转主导者身份、农地规模集中程度、流转期限、流转规范程度、信息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结合区域特征,给出了上述三种农地流转形式所适用的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土地必须实现规模化流转、产业化经营和高素质劳动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加快推进城镇化,激发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是解决农民进城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而只有消除城乡二元管理模式,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全覆盖,才能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苗洁 《消费导刊》2011,(6):28-29
土地流转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加快土地流转意义更为重大。当前河南省土地流转进程不断加快、流转形式趋于多样化、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农业产业化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途径。以哈尔滨市延寿县为例,分析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发现该县农业土地流转率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财政补贴力度及方式有待加强,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大土地流转财政补贴力度、强化新型农业主体财政支持、丰富涉农财政投资补贴模式和完善相关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等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有必要在农村进行土地流转。文章分析了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指出阿克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土地资源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在原有的资源禀赋条件下,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需要对细碎化的耕地资源整合,进行土地流转。文章梳理了阿克苏地区土地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土地流转的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及深入农户走访,发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该区土地流转存在着流转服务体系建设不规范、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到位、干群关系紧张、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不完善等潜在的社会风险。对此,文章提出了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创造就业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对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4)
信阳是个农业大市,由于发展基础较落后,目前信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当前信阳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互换、转包、入股、抵押、代耕等形式。但是现有的几种流转形式在实践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为个案进行研究,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深入剖析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因此,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位,国家还没有在法律制度层面上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提供一个强有力地保障,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活跃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