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由芝加哥大学主办的“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未来”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效投资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确保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林毅夫说,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这一经济瓶颈,  相似文献   

2.
《上海企业家》2005,(4):56-56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在国企改革这个问题上,过去20多年来,中国已经把根据主流经济学理论所能设想的可能改革方式全部试过了,只有一项还没有,“就是大规模私有化”。但“大规模私有化”显然也不能解决国企的问题。他认为,尽管国企还没有试过大规模私有化的改革,但从已经发生的事件看.国企改革已经出现私有化的现象。认为私有化就能解决国企的弊病,这显然又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江苏企业管理》2014,(11):25-28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的重要表述,开启了中国经济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可能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新常态下,政府该如何协调与市场的关系?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家和投资家们如何为企业找寻新的发展动力?从上期开始。本刊通过经济学家、学者和企业家的视角,观察新常态下新的经济框架、新的投资逻辑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家林毅无日前提出,中国目前已经积累了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而且,在连续2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和高储蓄倾向下,资金也出现了相对富余。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针对近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不足为奇,但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连经济增长一直非常强势的中国也不能幸免。最近,中国经济的快速下行似乎进一步印证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那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是否要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反思?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董辅扔同志走完了77年辉煌坦荡的人生,于2004年7月30日,永远地辞别我们. 董老,您是本刊顾问,十年来,您对本刊的成长,给予了真挚的关心,热情的鼓励,大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最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的显现,国外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林毅夫先生首先表示,中国经济崩溃论并不成立,我们拥有后发优势,我们从2008年开始应该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中国的新常态与发达国家新常态不同。在金融市场上,投机非常多,泡沫非常大,风险非常高,这是发达国家的新常态。通过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进行分析,我认为我国依然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9.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经济专家普遍预计GDP将降到7.4%左右,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也多了起来。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连续13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原因究竟何在?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透露,在他赴世界银行任副行长之后,将由周其仁教授接任该中心主任。林毅夫同时表示,待其世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任满后,仍将回北大任教,继续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次晚餐会上,在座的发达国家行长和著名经济学家们对此次危机几乎都持无所谓态度,使林毅夫“感到惊讶”。他们轻描淡写地表示:“30年后,大多数人都将不记得这场危机,顶多在经济学教材中作为一个案例。”林毅夫由此感慨:“这些行长,专家的‘过于自信’,正是这次危机不可避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制度真空中寻找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世行一直未能如愿的事我在芝加哥大学的老同学,也是多年的老朋友林毅夫,今年5月底将走马上任,成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行成立以来多次任命过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来自中国的常任或高级副行长,但林毅夫是第一位来自中国,也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可以预见,他对世行的政策走向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原因就在于,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上,都会提出对中国经济乃至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决议。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两年的中国经济学界可谓热闹非凡。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掀起轩然大波。为国企产权改革和市场化取向辩护的“主流经济学家”成为备受指责的对象。2005年10月以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发表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评论。中国经济学家逐渐整体陷入一场公信危机。近日主流经济学家终于发起了集体反击.他们不仅对“丁氏评论”进行了猛烈抨击。更是将自已与改革联系在一起.现身说法。在我看来.集体反击的本身显得很有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12,(6):11-11
世行证实,首位在世界性金融机构担任高职的中国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林毅夫于6月1日卸任。  相似文献   

16.
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建立一项新的“马歇尔计划”,以类似于美国在二战后为欧洲提供巨额援助的方式协助重建全球经济,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7.
《河北企业》2007,(8):5-5
城乡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并间接导致投资过快、消费不足、贸易顺差和外汇积累过速。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根源,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向我们揭示了中国重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的可能性及时间表.通过阅读该书,我认为作者对于经济增长的认识和政策制定都是基于一国的比较优势,即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并对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做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中央每有什么重大决策,在发布之前都会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并仆求他们的意见。作为经济学家和无党派人士的林毅夫,就是其中之一。也因此,林毅夫被舆论看作为官方的重要智囊。 林毅夫的传奇人生 熟悉林毅夫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座右铭:“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主旨论坛上表示,在后发优势的带动下,中国经济未来20年仍有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若保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之势,到2020年人均收入水平或达到1.27万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