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随着传播文化的发展,全国各级广播电视节目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创新意识、坚持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是最有效的保证。本文主要阐述策划创新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性,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节目名称:《开讲天下》 播出机构:齐鲁电视台 创新要点:没有选秀节目的草根娱乐,但却集合了最广泛的民意:没有新闻节目的严肃权威,但是观点在交锋中碰撞出真知:没有大型活动的喧嚣热闹,但聚焦后却放大了影响力。《开讲天下》,一个省级地面电视台的谈话节目,扮演的是一个媒体瞭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广播行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节目的制作质量成为近年来广播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由此作为提高节目质量、强化节目管理重要手段的节目评估体系,成为广电管理部门、广播电台以及广播媒介研究公司所关注和致力于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左伟 《致富时代》2011,(10):223-223
访谈节目与谈话节目在广播电视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两类节目都是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来呈现人物或事件,给受众带去感触与感动。正因为此,它们常常被混淆、或被认为相互归属,人们对节目类型的认识越发模糊。厘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在节目定位、节目类型化等方面优化节目,观众也可以从不同类型的节目中更有选择性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该文以访谈节目《面对面》和谈话节目《小崔说事》为例,从两类节目的内涵分析、选题、节目编排特点、采访特点与侧重点、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等方面来简要分析访谈节目与谈话节目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19日下午三点,一档主题为《我们欣赏的男人》的谈话节目在宽带网络上缓缓流淌着。这是2005年度该节目的首次亮相。主持人依然是曾经一度阔别内地主持界近十年之久的杨澜。尽管,相同的话题在几天前由她主持的电视节目中曾经探讨过;尽管,这个网上的节目播出周期长达一月一次,但这却丝毫不能减弱这档节目给业界带来的震撼感受。  相似文献   

6.
宋琳 《广告导报》2005,(2):92-93
《绝对挑战》是CCTV-2套2003年10月份大规模改版后力推的一档节目。内容基于人力资源行业,以创新的话题性内容和表现形式,使节目具有大众娱乐性之外,更具市场指导价值,是节目运作与市场运作密切合作成功的典范。经过一年的摸索和不断调试,《绝对挑战》从内容到形式发展渐入佳境,受到市场和众多专家高度关注和认可。目前,《绝对挑战》已经成为该话题类节目的第一品牌:同时《绝对挑战》也逐渐成长为CCTV-2套新发展阶段的支柱性品牌栏目。一个高关注度话题,两个机敏的主持人,三个实力型竞争参与者,面对实打实的应聘方和心思缜密的专家评判,开始了一段挑战历程……  相似文献   

7.
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向来不缺乏追求美、欣赏美的热情。选美,如一场美的饕餮大餐应运而生,并借由传媒的力量将更多人带入这个盛宴,选美节目便这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有越来越多的选择,选美节目也不复当年万人空巷的盛况。我们该如何适应大众日益挑剔的胃口,革新颠覆抑?或坚持回归?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动了整个中国。面对突发的灾情和民众的关注,各个电视台以最快速、最及时的速度调整原有节目编排、推出相关新闻报道,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自地震发生后,各个电视台播的节目类型调整相对变动较大,特别是哀悼日期间,新闻类节目的播出时长比重增加显著,5月19—21日,13个省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杭州、济南、福州、成都、武汉、长沙)内播出的新闻类型节目占所有播出节目类型的97.44%,  相似文献   

9.
《广告大观》2014,(4):38-38
要形成一条完整的电视节目产业链,最基础也是最核心之处是需要有优质节目内容的支撑,而2014年的第一季度,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强劲表现则为电视产业的拓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综艺老大哥收视亮眼  相似文献   

10.
最近CCTV-2推出了一档晚间播出的新节目,号称是“首次在央视推出的脱口秀节目”,这实在让人费解?这不是明摆着不符合事实吗?《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不都是谈话类节目吗?只不过没有用英文“Talk Show”的音译而用了意译罢了,难道用音译就是创新?出现如此有失水准的宣传,这个节目本身的质量不能不让人怀疑,随即让人怀疑难道中央台的节目竟然到了靠炒作不真实概念来吸引人的地步了吗?  相似文献   

11.
王雪梅 《中国报业》2014,(20):60-61
电视新闻节目的很多操作环节都是建立在优质采编的基础之上,采编是新闻节目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影响电视节目品质与群众反响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就是新闻采编的质量。一套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离不开善于发现社会热点的采编工作者,优秀的采编人才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宝贵财富。所以,只有做好采编工作才可能向社会展现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本文根据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就新闻采编工作实践进行具体阐述,希望对提高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广告导报》2004,(10):i003-i004
2004年9月1日,是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学的吉祥日子,国内最权威的电视频道——CCTV-1的节目也全新改版了。尤其是晚上的黄金时段,从下午18点一直到次日凌晨一点,开始彻底面向观众市场,按照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安排节目,节目编排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冬吴相对论》开播整整一年了。记得节目开播后两周在网上搜集听众反馈,能看到的信息不到十条,而现在这个节目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七万多个。刚开播时,我们最担心的是听众能不能接受这种形式多少有些怪异的节目——看不见人,更没有字幕,听众有没有耐心听两个普通话不标准的男人就一两个并不很通俗的话题聊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逐渐增多的反馈让我惊叹于听众的包容和友善。尽管开播到现在一直心存惶恐,  相似文献   

14.
吴媛媛 《消费导刊》2014,(5):170-171
新闻和娱乐是电视发展的两条主线,自电视出现以来,就一直伴随其发展壮大。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电视提供新闻的功能逐渐弱化,而娱乐的功能则迎合了受众的需求,这就使融二者优点的娱乐新闻节目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当今我国的娱乐新闻类节目虽然趁势而起,具备了比较完备的节目框架和题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欧美甚至是香港台湾相比,在信息质量、报道范围、节目形态上,还是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此,提高节目质量是中国娱乐新闻节目获得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气象信息和气象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就有许多人们根据生产、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天气谚语。近几年,天气预报作为出行参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视气象节目的变化和发展异常活跃,从不被业界关注的冷门节目跃升为电视节目运作与经营的亮点。可以预见,随着节目形式的丰富和播出频率的增多,电视气象节目将会成为新一轮电视节目竞争的热点和许多电视台广告收入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肖建兵 《广告大观》2004,(9):139-139
“真人秀”是最近几年席卷欧美电视的新型节目形态,其中较好的节目在当地有着不凡的高收视率表现。中国电视界从引入播出美国经典真人秀节目《生存者》开始,电视从业者也开始了几年的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实践探索,但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国内创办各类的真人秀节目均没有过太好的收视率表现,也远未达到其像在欧美国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廖健 《中国报业》2012,(14):146-148
台湾电视娱乐谈话节目是自2004年以来兴起的一种节目形式,也是众多学者乐于研究的节目形式之一。笔者在本篇论文中将以台湾现今收视率较高的几个娱乐谈话节目:即《康熙来了》、《麻辣天后宫》、《国光帮帮忙》、《今晚谁当家》为例,研究台湾娱乐谈话节目的选题依据(主持人、嘉宾、受众、制作团队、后现代主义)、选题分类(休闲娱乐、婚姻家庭情感、奇闻异事、社会问题、个人生活观/生活方式、系列/单元话题、其他)和选题特点(娱乐性和低俗化、大众化和个性化、趣味性和争议性、男性视角)。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探讨其选题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笔者自己的意见建议以及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8日,辽宁电视台正式推出新版节目,通过半年多的运行,新版节目的观众满意度、节目收视率、市场占有率、广告创收额等指标不断攀升,收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实现了改版前的预期目标。新版节目之所以备受关注,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鲜明的节目特色,下面笔者将从频道布局、节目构成、栏目设置、地域特色、节目包装、市场营销以及收视业绩七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世界智造者"(Worldmakers)是由智威汤逊全球CEO Bob Jeffrey主持的一个网站脱口秀节目,该节目邀请来自全球的顶尖专业人员探讨广告、技术及娱乐融为一体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奥运年,对观众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但对盛极一时的选秀节目来说确是非常难熬的一年。从市场生存环境看,去年下半年开始选秀节目本身在市场中的魅力在下降。缺乏原创、大量复制,使得选秀节目泛滥成灾,多个选秀节目撞车的现象已经让观众产生了严重的视觉疲劳。低质化、白热化的竞争使得选秀节目逐渐丢失了市场份额。从宏观政策看,国家有关部门为规范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