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季,是销售人员永远说不出的痛。在市场淡季,若营销方法不对路,努力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大多数企业到了销售淡季,或放假休整、或组织培训、或搞新品铺面,如此等等。而事实上,我们只要深入透彻地分析影响销售的具体原因,再加上适当创新,就能真正消除淡季,在淡季实现旺销。  相似文献   

2.
空调作为一种日益普及的家电产品,在每年尤其是入夏时节,一直都是各厂商进行市场竞争的焦点。但是与往年纷纷扰扰的"价格战"不同,2007年夏季,一场空调用管材的纷争成为空调市场上倍受关注的焦点,"标准""技术"等新字眼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不同于以往单纯依赖需求的价格因素,这场纷争热潮也没有因为传统的销售淡季——冬季的到来而衰减,而以往团结在一起的空调生产厂商也分裂成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空调究竟怎么了,转型后的空调市场未来将何去何从?请看本刊的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和消费档次的提高,如今饮料已不局限于夏季和宴席,许多家庭的冰箱冷柜内,各类饮料随时可见;商店、摊贩、饮料生意四季红火。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已成为饮料市场、尤其是冷饮市场的一种热现象。从某种角度看冷饮已经变成“热”饮啦。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茶和果汁饮料在中国的猛速发展是因为人们对健康和时尚的追求,那么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则是饮料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悉,我国功能性饮料的人均消费每年仅0.5公斤,而全世界的人均消费量为7公斤,市场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营销新理念     
《中小企业科技》2003,(6):11-11
1 分时消费 所谓分时消费,就是商品生产者、提供者或销售者根据市场信息,在不同的销售时间段,采取不同销售价格的市场营销方式,达到宣传产品、促销产品的目的。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形式有:“限时特卖”、“黄金销售”、“分段优惠”等。  相似文献   

6.
七月流火,流火七月。七月是一年里最热的季节,七月也是空调的销售旺季。然而,今年春夏之交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使今夏的空调销售遇到了很大困难,也使今夏的空调消费有了更多的迷茫。面对困境,各空调生产、销售企业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风暴”,有的推出了“抗菌”、“杀菌”空调。不管怎样,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激活今夏的空调市场。而面对今夏的空调市场,消费者真是一头雾水——一面是受非典影响,对购买、使用空调心存疑虑;一面是空调厂商的低价和“抗菌”、“杀菌”诱惑。为了给陷入困境的…  相似文献   

7.
金晗 《企业研究》2007,(6):60-61
中国服装业发展到21世纪,不仅规模世界第一,而且制造水平跃居国际主流市场的首要位置,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服装消费国和服装出口国,尤其是服装加工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层次。但是,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出口服装的价格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同时,中国也是服装消费大国,十几亿人口的服装消费能力吸引众多海外服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8.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今年准备抢夺市场蛋糕的空调企业可以说是给了当头一棒。按照空调行业的惯例,每年5月份就进入了销售旺季,厂商会联手持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促销热潮。但眼下已进入7月份,兰州的空调市场却依然是波澜不兴。记者在兰州市各大商场采访时,有经销商反映,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典的影响,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预期。非典一个“喷嚏”,咋让空调“感冒”了?是不是在平静的水面下还有一股汹涌的暗流,非典到底给空调市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空调消费出现质量新需求记者在位于兰州市双城门的国美电器了解到,今年该商场的空…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1800万辆的销售成绩,创造了世界汽车行业的神话。然而,进入2011年,随着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陆续结束,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各地相继限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开始逐渐彰显。2011年前两个月的销量数据也清楚地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告别疯狂,回归理性。这对所有参与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企业,特别是致力于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空调业近年来正以30%至40%的速度迅猛发展,因此在空调市场这种巨大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较高的利润诱惑面前,经常有新生力量杀入,来抢食这块丰厚的市场蛋糕。但是,由于空调大腕们当时轻看了新生力量的杀入,就给了许多迅猛进入的中小空调厂商以机遇。他们像大山深处的小花,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悄然发展起来,至2002年已膨胀到400多家。其中一部分中小空调厂商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开始显示出竞争实力。这一来,空调市场的大腕们震惊了,它们不愿看到自己身边站立起新的巨人。于是在2002年美的、长虹、科龙等均发出市场“洗牌”宣言。…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行业都有市场的淡旺季之分,到了淡季,企业收入减少,市场风险增大,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多是挨不过淡季的寒冬而倒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忽视淡季时的企业营销与管理工作,其实,市场淡季时企业才最需要用心经营,因此,笔者提出“经营淡季”的淡季营销、管理理念。那么在行业市场步入淡季时,如何经营淡季,才能使企业淡季不淡,依然有丰厚的收益,至少可以让企业顺利地度过淡季的严冬呢?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制定合理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已经成为实施国际营销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的市场选择、清晰的定位、合理的发展策略以及恰当的进入方式等一系列创新,是中小企业能否“走出去”,以及能否在国际市场立足的前提条件。目标市场选择中小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发达国家市场购买力强、消费需求层次高、市场竞争激烈,机会和风险并存;东南亚、韩国、俄罗斯等一些周边邻国交通方便、信息灵通,比较方便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收入水平、消费层次、生活习惯与我国相近,产品不需做较大改动就可以在这些国家销售,相对容易进入。出口…  相似文献   

13.
王静雯  鲁丽 《东南置业》2014,(10):30-31
众所皆知,房地产市场中所谓的淡季和旺季,其主要区别在于成交量的差异性。每年9月和10月,房地产市场内总会展开不同程度的销售攻势,开发商往往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大幅度的优惠策略进行楼盘促销活动。时间一长,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就自然形成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的火爆销售印象。  相似文献   

14.
淡季,是销售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淡季真的没法提高销售吗?淡季真的那么淡吗?其实不然. 淡季销售的误区 误区一:销售队伍的松懈 在很多销售人员里流传着一句话:"旺季做销量,淡季做市场,"这句话乍一听有点道理.但实际上却从侧面反映了销售人员的松懈思想.销售人员往往认为进入淡季就到休息的时候了.就连有的销售经理都有这种想法:觉得兄弟们经过旺季的辛苦该有一段轻松日子,销量调低一点,休养生息,为旺季做准备.上边疏于管理,下边自然形同放羊.危机在淡季的时候还不会有明显的体现,但等到旺季来临时,这种由销售队伍的松懈带来的危害就会一一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5.
现状: 每年浪费2 000亿元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长,商家也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用精美的包装、昂贵的价格打动消费者的"虚荣心"或是满足所谓的"面子". 一提到过度包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饼".其实,除了月饼过度包装现象严重,其他很多商品均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如端午节的粽子、情人节巧克力、化妆品甚至药品包装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秋意渐浓,中秋佳节将至。当大量中秋礼品,包括月饼、大闸蟹等类食品的流通量骤增,如何保障其物流环节的时效性与安全性?特别是今年疫情多点频发,又对中秋礼品的快递物流服务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8月,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各大月饼厂商生产负荷达到峰值,中秋食品短期应季销量爆发。据ii 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月饼市场与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月饼市场前景广阔,2021年销售规模已经达到了2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7.
服装品牌的文化经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装是一种艺术,人们通过各具特色的着装反映出自己的审美趋向.服装还是一种代表某种文化理念的符号,服装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消费.但是,很长时间里,服装的文化内涵并不被人们重视,而如今,随着实用主义的消费理念向个性消费和文化消费的转化,人们则越来越重视服装功能性之外的高附加值和文化品位.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服装市场来看,个性消费和文化消费既是服装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也是检验服装市场机制成熟与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中秋节,某市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的执法人员对市场上销售的月饼进行质量检查,合格率仅占50%,执法人员查封了一家所谓“月圆”食品厂。该“月圆”食品厂是数名外地人员租用当地农民的一个院子办起的所谓“月饼生产车间”,’‘车间”内苍蝇乱飞,空气污蚀,工作间与居住间相互混用,生产用具也与生活用具混用,该厂假称为中  相似文献   

19.
服装企业的有效营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企业研究》1999,(4):8-19
目前,一批技术含量高、拥有服装专业人才的现代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着进入市场能力较弱的难题,而服装企业若不进入商业领域又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构建服装企业的营销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吴超 《人力资源》2024,(6):132-133
<正>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的发展,服装新零售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不仅在销售模式、渠道选择上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理解这些变化,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