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拉美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东亚国家的国民储蓄率高,经济增长也高;而拉美国家的国民储蓄率低,经济增长率也低。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资本积累(储蓄的转化和利用)在东亚和拉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从储蓄与增长的因果关系看,传统理论认为,储蓄可以自动转化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后来,理论界对于储蓄和经济增长孰因孰果有一些分歧。有些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经济增长的原因。世界银行在《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的报告中也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储蓄和增长的关系应…  相似文献   

2.
张璐  茆健 《现代管理科学》2011,(5):86-87,101
二战以后至现在东亚六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东亚奇迹"到"东亚危机"再到"东亚复兴"的起伏之路。文章试图从对东亚模式导致的经济增长理论之争为切入口,对从二战后"东亚奇迹"的出现到21世纪"东亚复兴"期间内的有关经济增长机制的文献特别是对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文献做一梳理,希望能够增加后发国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东亚经济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进入了以"重型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增长周期,这一判断直到现在,依然是学界和商界的一个共识。而围绕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在学术界先后出现了两场大的争论:其一是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这一争论从2003年中发轫,直至2004年4月中央政府采取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遏制经济"过热",方戛然而止;其二是2004年的岁末,由吴敬琏发起的、关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该选择"重型化"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研究背景与研究范式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东亚"四小龙"与中国轮番上演着经济增长的"东亚奇迹"。前者保持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后者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以8%以上的年GDP增长率,并将继续飞速发展下去。为了解释这一  相似文献   

5.
郑良芳 《数据》2005,(1):18-19
2004年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出现了高增长.据世界银行于2004年11月16日的一份报告预测,2004年全球GDP比上年增幅达4%,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美国、日本各增幅达4.3%,比上年高1.3个和1.8个百分点.美国尽管经历了就业增长低迷、双赤字,以及能源价格急剧上涨等多重影响,但经济增长仍强劲,目前通货膨胀率已达3.4%,美储联已连续5次升息,将基准利率从1.0%上调到2.25%,以预防通胀威胁.2004年日本经济发展经历了先喜后忧,一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6.3%、1.1%,三季度由于外需不振影响经济只增长0.3%,有的预计全年经济只能增长3%.欧元区经济预计增幅为1.8%,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与美国、日本经济相比较,欧洲经济增势相形见绌,除了传统的高福利政策带来的财政支出过大、高失业率等问题外,面临油价上涨和欧元强劲升值的新难题,油价上涨对欧洲国家经济打击要远大于美国.发展中国家经济预计增幅达6.1%,创30年来最高水平.而东亚经济在中国牵引下增长率可能达到7.6%,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出口的迅速增加和内需的持续强劲.  相似文献   

6.
《企业世界》2008,(7):32
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过去几年全球GDP增长强劲,自2004年以来每年增长均高于3.5%。2008年此现象将有所改变,尤其是美国房市和消费相关产业表现将影响美国经济,值得注意的是,预计欧洲地区经济也将较为疲软,发展中国家则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两岸恢复直接贸易的经济后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 在过去20多年中,东亚的中国经济,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经济高速增长。台湾和港澳从60年代开始经济起飞,70年代跻身为第一代亚洲小虎;中国大陆自70年代末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以其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瞩目世界。1979-1996年间,中国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其后三年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两位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相似文献   

8.
经济传真     
《审计与理财》2005,(5):61-62
世行预测:中国贸易盈余将大大超过1000亿美元。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指出,东亚新兴经济体预计今年将增长6%;其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3%,通货膨胀率为3.5%,2005年全年的贸易盈余可能大大超过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杭州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集群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的影响下,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不断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竞争力从上年度的第39位上升到第33位.中国开始强大,浙江发展更快,杭州更是领先.杭州市200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34.51亿元,同比增长35.5%,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点,总量和增幅继续居全省第一.由于习惯思维和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我们更多是考虑"大",而忽视"强".有些人喜欢看2004年"财富500强",不太愿意看"商业周刊1000强排名".这是因<商业周刊>的排名体现竞争力,<财富>重视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0.
《数据》2004,(1):58-58
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加快,与上半年增长2%相比,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以上,2004年可望达到4%.种种迹象显示,世界经济可能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美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中领先,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东欧将继续保持可观的增长率.拉丁美洲的增长也在加速.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日本经济也将实现增长.但西欧近期的增长仍然形势不明朗.2003年,非洲经济也有不错的表现.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预测,2003年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2%,这是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率连续7年超过3%的人口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运用贸易矩阵和广义经济分类(BEC)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和特征,发现中间产品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继而,用贸易流量分析模型按国别探讨了需求因素、竞争因素和区位因素分别对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计算出中国对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后,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验证了外部需求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首要推动力.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对解释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从东亚不同寻常的经济奇迹的出现,到波及全球的东亚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学界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一直都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以期找出东亚经济持续几十年高速增长的秘密和今日危机突然爆发的深刻原因。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东亚经济增长的质量;二是是否存在一种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三是东亚模式是否是东亚危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涉及原有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及利益分配。东亚经济体主要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再平衡中面临外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和区域合作主导权争夺加剧等诸多挑战。作为东亚最大经济体,中国还面临TPP对中国东亚战略带来的冲击。从中长期战略选择来看,中国有必要对内调整产业结构,对外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通过FDI或加入区域协定来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相似文献   

14.
新闻链接     
世行称东亚经济增长率要降0.6% 尽管东亚去年达到近6%的强劲增长率,但伊拉克危机和非典型肺炎爆发等外部冲击使东亚陷于一种动荡不安和不确定的环境之中。鉴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世界银行最新东亚经济报告预测,在2004年回升之前,2003年东亚的增长率将降低到5%,减少近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4月5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的《东亚经济半年报》。这份长达76页的报告指出,东亚地区在1997年中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财力远比十年前雄厚,贫困人口减少,在全球的作用空前增大。但是,随着成功而来的是新一轮的挑战,各国必须设法避开“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东亚地区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的经济崛起为地区增长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但也正面临着经济失衡的巨大挑战。此外,东亚企业始终把不确定性列为他们经营上最大的制约因素。我们摘译了报告中与中国相关的主要部分,以及对东亚地区经济全局的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上个十年建立的恢复力将受考验 当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在来势迅猛的经济风暴面前也无法幸免。在食品燃料价格经历大起大落之后,接踵而来的是2007年中期起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剧,2008年上半年不断深化,9月15日后急转直下。正当东亚的政策制定者们忙于应对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上一场危机——继食品燃料价格大幅攀升之后通货膨胀上升——之际,又遭遇股价和汇率暴跌、短期利率大幅上扬以及出口增长突然减速。  相似文献   

17.
从昔日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优等生",到今天已经历近20年萧条,日本经济盛衰之变的转折点是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兴起并不可避免地最终崩溃。无独有偶,东亚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完成经济赶超发达国家第一阶段之后,也先后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泡沫,造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负面后果。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历了数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面临着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的风险,总结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形势:2004年回顾与2005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虽可能略低于2004年的水平,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价格水平的涨幅也将接近或略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成共识,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大家关注是否会出现通缩?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底"或均衡点在什么地方?经济增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挑战?挖掘未来增长潜力的着力点在哪里?3月2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之经济峰会上,来自境内外的经济学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把脉。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最重  相似文献   

20.
一、介绍 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农业领域的增长与变化(D.盖尔·约翰逊,2004).然而,至少从1990年初期开始,也就是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与开放只进行了十年左右的时候,农业领域就迅速出现了严重的"农民负担问题"(张艺雄,2004),这被认为是的"三农问题"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这更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三农问题"是经济问题,因为农民不能从国家总体经济的增长中分享到更多的利益,这是经济问题的收入方面(林毅夫,2004);同时,又出现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这是经济问题的支出方面,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领域."三农问题"是政治问题,因为农民与基层政府的公务人员关系紧张(Ray Yep,2004,PP42-70),被认为是影响了统治基础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