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群经济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特色,这决定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在广东省产业转移的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转移的互动关系出发,基于产业集群租金视角对当前广东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集群租金为导向的产业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2.
郭美斌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6-138
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旅游产业集群与工业产业集群交互关联发展,迅速做大做强多个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多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格局的新思路。文章以乐山为例,探讨了旅游与工业交互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提出了政府要有所作为、行业机构积极参与、搭建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辽宁经济》2012,(4):25-27
昌图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他们依托以换热设备为主导产品的工业产业集群,在短短的4年时间就甩掉了县域工业发展落后的帽子,其成果令全省上下刮目相看。本文通过他们抓工业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具体做法,总结概括出他们的成功经验。这些对全省的县域经济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必将带来深刻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办了解到,在自治区政府前不久出台的《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率先启动建设鄂尔多斯化学工业基地等5个大型重化工基地,以基地促集群,以集群促产业,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袁纪玮 《特区经济》2007,216(1):190-192
科技城建设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核心是工业。提升科技城核心竞争力,必须培育工业产业集群,以工业经济推动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科技城建设借助产业集群这种高效的组织方式的探讨,在加快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带动关联产业,为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和谐绵阳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郑昊 《中国西部》2012,(13):44-49
伴随成都工业经济深化。实体经济在成都再次升温,避免“经济空心化”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三次产业倍增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支撑,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基础。尽管高新区、经开区和双流县等工业集中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产业聚集能力、辐射作用不足,未形成产业链条,缺乏整体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区域位于上海经济圈中的幔带区域,具有幔带区域经济发展运行的基本特征,该区域的工业经济结构表现为专业市场和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形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将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的交通网络集成;城乡结合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网络集成;全面提高杭州湾区域产业集群整体水平;推进该区域的产业集群创新,加快杭州湾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产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生产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具有技术制度创新优势等方面阐明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发展湖南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提高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呈加快推进态势,全市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20个,年工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占到台州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台州医化、黄岩模具、温岭泵与电机、路桥再生金属资源、临海休闲用品5个产业集群先后列入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形象.这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在专业分工、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劳动力市场、竞合博弈和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也是普遍的存在着.如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企业合作网络,加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重视产业集群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重要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层面上的经济的发展无不是以产业为支持背景和基础,尤其应以工业为主导.而产业发展的规律又总是依一定的经济地域空间为载体,那么一定的经济地域空间及其发展又总是依一定的产业为内容支撑,小城镇经济的崛起一样也应注重从产业及其产业的集聚、集群形成发展极.所以说,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视野中最为活跃的一种经济手段,表现出极强的活力,成为各级政府发展社会经济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们也深深地感悟到:在今天经济社会全面开放的条件下,产业集群不仅激活了小城镇,更是从理论上论证了其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紧密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发展存在着集团化与产业集群两种模式。传媒产业很难实现工业产业中的集团化规模经济,同时也很难复制工业企业的集团化路径。而产业集群则不适用所有传媒产业链。广东省传媒产业战略创新的重点在于把传统媒体产业集团化与新媒体产业集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国际汽车工业基本上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而发展的,但不同国家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方式并不相同,如美国是通过基于大量生产方式的产业集群而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先者,日本是利用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产业集群而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后来居上者,而西班牙则借助于外商投资的产业集群而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后起国家的代表。作为培育与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形成并释放出产业集群的联合行动效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罗萍 《港口经济》2011,(4):27-30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长期复杂的再平衡调整过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期;全球港航业发展在2008年出现拐点,并将深刻影响未来发展,港口经济发展面临战略性调整。港口经济的重心将沿着航运经济-临港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链,从现在的以港口为依托,航运经济为主向临港产业集群,并由工业产业集群向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转型。本文主要探讨未来我国港口经济及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产业集群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力推崇的产业形式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伴随,这些年中国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已蓬勃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全面振兴,更要在打造产业集群上下功夫。2008年,辽宁省产业集群重大战略开始实施。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辽宁大地掀起了热潮。这一切都源于产业集群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构筑产业集群的经济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韦苏倢 《广西经济》2005,(10):46-47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部城镇逐渐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向产业链条上低、中端的产业集群发展。广西北流市的西琅镇,作为广西区内学习东部、大胆创新的典范,已经逐步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业基地。目前,西琅镇已建立起田心和独木岗两个工业园区,以电子加工业为主导产业,拥有企业98家。西琅镇的产业集群正处于初始阶段,要成为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必须有合理的产业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张鸿 《广西经济》2013,(12):21-23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崇左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崇左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崇左市共有9个工业园区(开发区),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达285.05亿元,同比增长59.60%,占全市工业比重59.8%;园区工业项目投资完成52.46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30.15%。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内的产业集聚会为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比较优势。基于已有的产业集群研究和可获得的数据,以皖北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各产业区位商和区域的集群经济效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皖北产业集群在专业化程度和经济效益成长潜力。发现皖北在牧业和渔业、采矿和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具有比较优势,皖北6市中亳州市、宿州市和阜阳市的集群经济效应较为显著,提出将强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和国际产业的发展,广东经济的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而义也取决于中小企业能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挑战。本文认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是提升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此.本文提出广东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新模式及政策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