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继传统的定向井、水平井技术发展后,出现了一项特别的工艺井,即大位移井,其特别的工艺技术,能够帮助在滩海油田、海上油田以及地面条件极其复杂的边际油田进行石油勘探开发,这为海上钻井及陆上滩海边际油田钻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文章基于大位移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中国石化会议上,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所作的关于胜坨油田坨七断块井网重组试验的发言,引起了中石化领导及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与会者称.这是改善特高含水后期油藏开发效果、有效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断块的井网重组,何以会被推上如此重要的会议,并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胜利采油厂党委书记高建刚一语破的:“坨七断块井网重组之所以被列为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专题,关键在于井网重组这一新的开发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老油田不同物性储层的水驱动用状况,为胜坨油田及其他兄弟油田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25日,西部钻探公司在酒东长2-16井施工中,在216mm井眼中首次下入4 197.17m规格为177.8mm的套管,取得酒东油层套管入井技术上的新突破。近年来,随着玉门油田酒东区块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快,战略重点转向边缘井。但这些井的地层压力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分布于志丹、安塞、子长、宝塔区境内,是一个大型的特低渗整装大油田。现有油水井4000余口,年生产能力200多万吨。管理范围达3600余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安塞油田特色的开发理论和技术系列,走出了一条效益开发三低油田的路子,形成了享誉石油界的“安塞模式”根据安塞油田集输工艺流程现状,原油计量系统分为4级计量:对外原油交接计量——采油作业区净化油交接计量——井区原油计量——井站点原油计量。每一口采油井抽出的原油沿着地面铺设的管道流向计量站;计量站将各井产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东部老油田都已经进入开采中后期,前期破坏性开采和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加之油田投入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大量老井长期停井或废弃,严重削弱了老油田的稳产基础.截至2011年底,地质因素、工程因素、腐蚀因素造成的中原油田待大修的长停工程事故井共有1696口,占总井数的23.55%,且事故井井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老油田生产成本整体紧张的前提下,现有的运行模式直接导致油水井大修资金不足.对此,建议在建立、完善相关管理与监督制度及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将油水井大修成本单独列支、专项管理.在油田开发早中期,从原油销售收入中按一定比例预提大修井修复专项资金是一项解决油田开发后期成本紧张问题的新思路.此外,在国家层面的相关法规的立法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立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专项基金,从制度上保障必要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6.
(楷五)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田套管服役年数越来越长,油水井井筒状况日益复杂,套漏井逐年增多.根据套漏井段深度、长度、治理后所需承压条件的不同,近几年,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套漏井治理需求,在应用以往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应用新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初步形成了南部油田不同套漏类型配套的治理工艺技术,为油田开发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躺井是制约油田企业采油生产的"瓶颈",躺井多了原油生产就面临瘫痪,随着老油田的不断开发躺井也会相应地逐步增加,但在胜利油田西部的临盘采油厂采油三矿采油十七队靠着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Y-1油田是南海东部开发的第一个稠油油藏油田,属于边水驱动,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黏土含量高。油田开发初期采用优质筛管防砂完井,生产过程中由于黏土运移堵塞筛管,导致油井产能低且递减迅速。为解决此类问题,在调研国内外分支井完井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套适合高含黏土稠油油藏的主井眼充填防砂的分支井完井管柱,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支井增加泄油面积、释放油井产能,另一方面可以在主井眼内下入筛管并进行充填防砂,减缓生产过程中细粉砂堵塞筛管,延长油井寿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分支井充填防砂完井技术稳定可靠,油井产能增加明显,产能稳定,为类似常规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些年来,国家对油田的开采工作在技术上和管理模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长远来看,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老油田套管破损井的数量逐年上升,对于套损井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不革新,油田的开采工作就难以长期进行,油田产量就难以提升。基于此,文章从油田开采的长远意义着手,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阶段国内老油田套管损坏的原因以及机理。随后笔者探讨了老油田套损井治理的思路以及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0.
XX油田主力区块已进入“双高”开发后期,产能新井井型由传统的定向井变为以水平井为主,井型变化带来产能投资的大幅上升,而由于部署目标区品位逐年降低,水平井初期平均日产油能力仅为8吨,油田百万吨产能投资居高不下。在效益开发的大背景下,面对保产量与控投资的矛盾,近年来开展老油田产能井降本增效探索,在确保新井产能的基础上,全环节控制投资,百万吨产能投资大幅下降,取得开发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油砂山油田目前共有油井364口,开井344口、平均单井井口日产量1.06吨,平均单井核实日产油0.84吨。目前油田日产小于1吨的井有216口,占所开井数的62.79%,油田单井产量低成为制约油田上产的瓶颈,针对这种状况油田2014年大力开展低产油井酸化解堵工作,整体措施效果显著,对油田提高单井产量及后期低产井治理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A区块于1999年投入开发,2000年投入注水开发,注水方式为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目前共有油水井81口,其中采油井63口,注水井18口;区块内断层及裂缝分布复杂,边部地层水活跃,受边水影响,以及开发时间延长,导致油田地层水增加,许多油井见地层水后高含水,控水难度大,造成产量不足、区块地层水推进速度快,油水关系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重点讨论油田地层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影响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樊家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之间的林樊家构造东南部,目前处于低产能、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中等含水开发阶段.日油小于1吨的井有40口,这部分低产井严重影响了林樊家油田的开发水平.为此,我们对低产井进行分析,找出低产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措施实施后,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塞一井是安塞油田的第一口探井,也是安塞油田的发现井,位于陕西省安塞县谭家营乡以南1公里处,现由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招安作业区04井区塞一站管理。塞一井的诞生,掀开了一个亿吨级整装大型油田——安塞油田的面纱,揭开了长庆油田“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扉页。塞一井因为见证了长庆人创业的艰苦历程而成为一座创业者的丰碑,因为承载着长庆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而成为一个历史高地。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曾经是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聪敏睿智的长庆人用科技的杠杆撬开了三叠系之门,用“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精神成功地攻克了特低渗透世界难题,创造了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奇迹,在苍凉的黄土地上把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大油田托起。  相似文献   

15.
黄慧  王斌  罗初 《中国石化》2022,(9):37-38
<正>“近日,我们在江汉油区2022年固井质量评价会上对江汉油田30口油气新井开展固井质量评价,其中优质28口,优质率达93.3%,较2021年同期江汉油田固井质量优质率提高近10%。”日前,江汉油田工程技术管理部钻井室主任易争利表示。今年以来,江汉油田针对投产新井,提升管理水平,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破解固井难题,有效提升了油气新井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对外合作项目大港赵东油田新完钻的ZD—C39(HP)井日前建成投产.日产原油1018t。这是赵东油田投产以来第一口日产油量超过千吨的大位移水平采油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石油水平位移和垂直深度比例难度最大的一口大位移水平采油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石油企业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规模的不断壮大,油田固井技术的推广运用有效促进了油田固井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形势下,加强、改进油田固井技术仍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固井作业中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油田固井技术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中,通常情况下,进行油水井的修井作业实施,需要先进行压井操作,再进行修井作业,以保证油田井下作业中井控的安全性。而在低压漏失油水井的修井实施中,应用先压井、后作业的修井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压井液大量漏失,形成油田开采生产作业中成本与资源的浪费,并且压井液的流失不仅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还会导致油水井的维修恢复比较困难,甚至影响油井开采与生产产量,对于油井开采生产效益产生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低压漏失井修井作业中提出了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本文将对于该技术方法以及作用意义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靖边油田水平井数量日益增多,但产能偏低,平均单井日产油仅为2.67t;同时靖边油田前期完钻水平井均未筛管完井,压裂措施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油藏无法得到有效改造。因此,靖边油田开展了水平井水力喷射压裂技术试验,进一步优化施工参数,并在王渠则3口水平井投入应用,措施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钻井吉林油田篇——钻井大事记》记载:1959年9月,松辽石油普查大队二区513机台(钻井小队)在雅达红构造钻扶27并,9月25日完钻,完钻深度404.49米。9月29日试油成功,日产原油2.5立方米。该井是扶余油田的发现井,也是吉林油田第一口出油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