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确定并履行好政府的经济职能 ,界定和发挥政府的作用 ,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也是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的转变,使体育资源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同时也给体育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我国目前的体育市场化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并导致了许多问题,如体育市场不全,体育市场主体不足、体育产权不清等,严重制约着体育市场化的发展。这就要政府加大力度培养市场,但政府在培养市场的过程中,其自身又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之一,从而影响体育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体育产权问题,一直是制约体育市场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效地促进体育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显得相当艰巨。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关系国家整体建设和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探寻农村社会稳定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研究构筑农村安定有序和谐环境的思路与对策,不仅是现实社会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姜海生 《商》2014,(4):193-193
小经济体现了中国社会成本与机会成本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国家垄断经营行业、医疗市场、教育产业和房地产业上。这些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体制问题以及人民的发言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小经济不利于现在国民大经济发展的时代,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不利,要处理小经济问题需要采取现代公共治理的规则来完善政府的行为,采取统一的税收与财政支出来规范和整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让公民有监督与参加决策的权利,提供平台让公众慢慢具备参与的意识;当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垄断部门来产生市场竞争,让小经济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一直是改革的核心问题。要提高经济改革效果,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传统经济下市场职能方式,减弱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力度,发挥资源配置优势,保证各种经济活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发挥政府的服务性功能,促进经济活动的开展。本文主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市场与政府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邱家龙 《中国市场》2014,(38):154-1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准则经过多次变迁,对于企业财务报告披露要求也随时代变迁不断更新,其本质可看成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变迁与企业财务报告列报改革相关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研究很受关注,对于如何调整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均衡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的探究,进一步确定目前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简宜钦 《商》2014,(30):97-97
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及市场的作用为支撑,那么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其作用边界又是如何界定的呢?本文重点介绍了政府和市场的四大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对其作用边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戴杨 《中国市场》2011,(1):137-138,142
地方自主性是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时,结合当地的现实情况,在处理与中央、市场、社会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各地方在中央授权下发挥地方自主性的过程,地方是否发挥好了自主性,与这一改革过程中地方所能取得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中山和温州是在这一进程中地方自主性发挥较为成功的两市,尤其是温州,其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完善、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是处理公法与私法、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二者之间的法律。从本质上讲经济法就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这是由于经济法具有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也是经济法的功能和作用与政府适度干预紧密的联系。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穆怡隽 《中国物价》2022,(8):76-79+87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经济的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日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平台经济领域正在逐渐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垄断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目前对于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法律边际,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界限。在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问题上,政府应当适当加强干预,但同时也要重视代表市场力量的平台自我治理,政府应协同市场形成一股治理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积累方式的改变是经济虚拟化的两个基本推动力量。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以及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促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膨胀以及经济的快速虚拟化。经济虚拟化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行模式,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逆转了传统经济危机发生的机理。在经济虚拟化的奈件下,我们应合理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审慎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共经济的发展可以弥补私人经济过度发展给市场造成的缺陷,但公共部门开展的经济活动自身也存在缺陷。怎样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探讨我国公共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及公共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而分析其产生的根源,离不开其产生时期的经济状况。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的经济法的产生过程最具代表性。通过对这三大模块的分析,可以证明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市场与政府的博弈。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都对政府的行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市场经济调节、市场行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诸多方面政府职能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建设的主要选择。在进一步强化法治政策中,政府的职能也开始逐步转变,从全能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突破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的重重障碍,以及如何适应规范政府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和现有阶段,同时必须把中央与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社会、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等关系处理好。  相似文献   

17.
丁跃进 《商业研究》2003,(16):163-165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政府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 ,在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鉴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各省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千差万别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或矛盾也是千头万绪。只有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尤其是要处理好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这几对关系 ,才能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要实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高效率,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文通过探析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平衡点,为政府规范职责范围,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促进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要素化,有利于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处理好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规范的关系,从而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选择与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基础性作用"被"决定性作用"所取代,重新定位了市场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了由量的调整向质的转变。因此,理顺市场、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